安利利
2014年9月9日,在第30個教師節來臨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師范大學提出了“四有”好老師的標準,我們輔導員是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是大學生的人生導師和知心朋友,更應該按照“四有”標準來要求自己,做學生滿意的“四有”好輔導員。
一、堅定自身理想信念,提高責任擔當意識
我們正處在一個急劇變革的時代,既充滿夢想,又不乏困惑。“君子固本,本立而道生。”輔導員肩負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務,具備堅定的理性信念便是我們的“本”。黨的十八大提出的以“三個倡導”為基本內容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國家的精神之本。我們務必率先垂范,深入學習黨的重要方針政策,深刻領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并將其轉化為日常行為的準則,進而成為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念傳播者和實踐者。
教師承擔著最莊嚴、最神圣的使命。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指出:“教師要時刻銘記教書育人的使命,甘當人梯,甘當鋪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導學生心靈。”在堅定的理想信念的支撐下,輔導員要重視增強自身使命感,進一步提高責任擔當意識,在日常的工作、交流中,激發學生正能量,引導大學生樹立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斗的遠大理想,引導學生既要勤于思考,攻于專業,又要關心國家、關心人民、關心世界,學會擔當社會責任。
二、以德立身為示范,引領學生健康成長
古人云:“人無常心,習以成性;國無常俗,教則移風。”道德規范,基礎在教育。只有抓好學生的道德教育,提高學生的思想境界,才能從根本上減少道德失范現象的發生。作為一名輔導員,處在高校平臺上直面學生的一線,應該立身篤行,以身作則,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學生的思想動向經常變化,新媒體平臺讓學生個性更強,社交網絡讓圈層更封閉,教育的難度不斷加大,僅僅沿用老套路、舊辦法,在實際工作中越來越難以取得成效。這促使我不斷創新教育的觀念、形式、手段。
首先是緊抓重點人群。道德教育在新生一入校便要開展,強化道德意識的重要性,打下道德持續養成的堅實基礎。教師以身垂范,師兄師姐以身作則,在由中學被動學習到大學主動思考的重要過渡階段樹立一個堅實的道德方向,明確一種嚴肅的道德態度,為將來學生走出校園,成為一名成熟的社會人打下堅實基礎。
其次是進一步改進教育方法。“教得其道,樂為用矣,教不得法,無益于事。”從學生最親近的身邊同學入手,樹立道德榜樣,并運用班會、論壇等機會,引導學生自主交流,并嘗試邀請社會上具有道德影響力的人物來到校園、來到課堂,令道德教育可感、可親。善于運用微信、微博平臺,并結合我學院的專業特點,運用動漫、微電影等手法,進行形象化展示和故事化表達,將道德融入日常的學習與生活中。
最后是要堅持實踐養成。對日常道德表現突出的學生予以褒揚,若有道德失范,也應予以教育批評。注意引導學生自身集體中的輿論作用。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潛移默化,積小為大,良好的道德教育引領同學們更好地成長,成為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積累扎實學識,打開寬闊視野
“學為人師,行為世范”是教師必備的基本價值追求。為人師,要把教書育人放在第一位,打牢深厚的知識功底,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
扎實學識與教育智慧,著力推進通識教育,是成為“四有”好輔導員的必備要素。要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學問。要不斷更新自身知識體系,將所學知識內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見解,指導自己的工作和實踐,確保自己能夠在大數據時代的信息海洋中,以堅實的基礎業務能力和豐富的多學科知識儲備為學生抽絲剝繭,以不負“傳道授業解惑”的重任。
在創新方式方法的實踐中,要注重發揮思想道德、形勢政策、就業指導課堂的主渠道作用,關注并引導學生思想,講解國內外形勢,整合學科內外資源;發揮微信等新媒體平臺的新陣地作用,引導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借助勤工助學、社會調查等學校實踐教育平臺加強育人能力和作用,是新時期輔導員扎實學識的有效手段。只有又博又專,理論聯系實際,才能切實有效地為學生提供個人發展方面的指導,解釋人生中的種種困惑,真正成為學生信得過的人生導師。
四、擁有一顆仁愛之心,用愛傳遞正能量
教育是一門“仁而愛人”的事業,一個好老師應該始終對自己的事業、對自己的學生充滿仁愛之心。這種仁愛之心,體現為真誠地尊重學生,充分地理解學生,寬容地關懷學生。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當下,這種仁愛之心還應該集中體現為對學生夢想的激發和呵護。
作為一名剛入職不久的輔導員,成為一名新生的班主任,學生的夢想和我的夢想是內在統一的,與同學們共同成長,收獲的一個個獎項,都是筑夢的點點滴滴,既是實踐探索中的美好收獲,也是仁愛之心的原始積累。以優良的品質塑造學生,以高尚的情操熏陶學生,以優秀的業務影響學生,以仁愛的心思滋養學生。將“四有”統一到培養人的本質上來,將培養具有中國夢想的大學生這個屬于我們職業的理想發揚光大。在這個過程中,深切地感受到尊重、理解、關愛學生的內心體會,將學生的困難視作自己的困難,將學生的進步視作自己的進步。教育和引導學生要有仁愛之心、包容之心和感恩之心,培養和砥礪學生的德行品格。
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實知識、仁愛之心,習總書記對教師提出的四點標準,是新時期教師教育工作的綱領性文獻。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輔導員應堅守自身崗位,為北師大建設世界一流大學貢獻力量,為社會輸送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