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添

【摘 要】目的:探討心肺檢體診斷教學中實施以問題為基礎(PBL)教學法的效果。方法:選取我校2013級普通專科檢體實驗課學生50名作為研究組,檢體診斷教學中應用PBL教學法,將其教學效果與之前2010級未應用PBL教學法的50名學生(對照組)進行對比分析。結果:研究組學生在理論成績與操作成績上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心肺檢體診斷教學中實施PBL教學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理論知識,還能提升操作技能,值得借鑒。
【關鍵詞】心肺檢體診斷教學 ? ?PBL教學法 ? ? 應用
檢體診斷學是一門需充分結合理論與實踐的學科,其教學成果會影響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同時影響學生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必須加強重視。心肺檢體診斷學是該門學科中比較難且十分重要的課程,以往教學效果不理想,而隨著以問題為基礎(PBL)的教學法在該門課程中的不斷應用,取得的成果越來越明顯。為了進一步探討心肺檢體診斷教學中實施PBL教學法的效果,我院實施了研究,現報告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1. 一般資料
選取我校2013級普通專科檢體實驗課學生作為研究組,而2010級作為對照組,兩組均隨機抽取50名學生。對照組:男10名、女40名;年齡18—22歲,均值19.8±0.6歲。研究組:男8名、女42名;年齡18—22歲,均值19.7±0.5歲。兩組學生在年齡、性別等資料上無顯著性差異(P>0.05),可比。
2. 方法
對照組學生未實施PBL教學法,而研究組則將PBL教學法應用其中,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案例設計:針對課程討論,盡量選取簡單問題,并減少限制性條件,盡可能發揮學生主動收集材料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當然,也可根據實際情況補充一些限制性條件,以便控制課程進度。
(2)分組學習:通過分小組學習的模式,促進同學之間的相互討論,以及共同協作檢索資料,但分組盡量以自愿組合為主,這樣可充分調動大家的積極性。
(3)提出問題:針對課程設計對學生提出心肺檢體相關問題,并指導他們實施討論,主要包括心肺解剖知識、體格檢查、注意事項等。
(4)課外學習:課外應指導學生學會主動學習,比如帶著任務查閱相關資料進行預習或練習,或者采取實驗室或網絡資源進行預習等。從當前臨床教學來看,心肺疾病患者癥狀與體征比較典型時,病情往往為急性期與危重期,故而教學受限,案例難找,這是本課程教學難點。盡管近幾年接診的相應的心肺疾病患者逐漸增多,但依舊很難滿足每個學生的學習所需,這在以后的教學中應加強重視。此外,本課程實驗室為學生配備JC-9800與JC2000等多媒體高級心肺觸診聽診系統,可指導學生自主進行仿真訓練,通過實驗學習提高他們的操作技能,也可對理論知識進一步鞏固。通過實驗教學,學生可真實感受心包摩擦感、觸覺語顫、正常呼吸音、心前區震顫、異常呼吸音等特點,以便為之后的課程打下良好的基礎。在課外學習過程中,若學生有任何合理的需求或幫助,教師都應及時提供指導,以便提高他們的學習熱情與積極性。
(5)第二次課:這里主要指的是PBL教學的第二次課,主要為討論。為了確保課程能有序實施,教師事先應明確課程的目標,在學生討論時以傾聽為主,可適當加以引導。在具體的討論實踐中,各個小組成員要進行深入的討論,以便進一步強化對心臟視觸叩聽等的認識,并且對各類心音也有自我鑒別能力。教師在學生討論過程中,可引導他們從影像學的角度思考。討論完畢,應要求學生自我評估或者讓其他小組成員進行評價,讓他們評價自身在整個學習中的作用,同時評價出現的問題及是否得到有效解決等,最后教師對各個小組的討論進行評價,并予以解答和指導。
3. 觀察指標
均以兩組學生大一期末成績進行測評,測評包括理論知識與操作技能,統計兩組學生理論成績與操作成績,并進行對比分析。
4. 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計量資料采取均數表示,利用統計學軟件SPSS18.0處理,計量資料進行檢驗,將P<0.05作為統計學有意義的標準。
二、結果
研究組學生在理論成績與操作成績上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學生理論成績與操作成績對比(,分)
組別 理論成績 操作成績
研究組(n=50) 89.14±6.17* 88.71±5.97*
對照組(n=50) 79.25±7.02 77.15±6.08
注:與對照組相較,*P<0.05
三、討論
心肺檢體診斷學屬于檢體診斷學中教學難度較大的一門課程,從以往教學效果來看,除了在于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外,學校也缺乏相應的實驗條件,從而導致教學成績不佳。近幾年,國內大多數學院均購進相關的診斷學器械,使得實驗設備得到了保障,如何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對于課程的實施及教學成果的保障十分關鍵。從本次研究結果來看,將PBL教學法應用在心肺檢體診斷學中,可促使學生主動學習與討論,教師則予以指導與評價,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與積極性,明顯提高了教學理論成績與操作成績,相較于以往未實施PBL教學而言,對比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總的來說,PBL教學法以問題為基礎,促使學生主動學習,不斷發展自我自主學習能力、評判思維、團隊合作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創新精神培養的好方法;指導學生充分利用課外時間進行學習與討論,實現以往以“講”為主向當前“導”為主的轉變,提高他們的自我學習能力與學習興趣,也克服了以往課堂教學時間不足的缺點。可見,在心肺檢體診斷教學中實施PBL教學法,不僅可以增長學生的理論知識,還能提升操作技能,值得借鑒。
【參考文獻】
[1]魏祎,殷闖,李銀娜,等.PBL教學在心肺檢體診斷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保健營養(下旬刊),2014,24(2):77-78.
[2]周志剛,田銳,胡家昌,等.醫學模擬教學在重癥醫學PBL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4,16(6):9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