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漢芳
【摘 要】《土力學與地基基礎》是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是為后續專業核心課程打基礎的重要課程之一。在有限的教學課時內,教師要讓學生既能理解土力學知識,又能運用到地基基礎工程中去,同時還要培養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
【關鍵詞】《土力學與地基基礎》 ? ?高職 ? ? 教學改革
一、引言
《土力學與地基基礎》課程的主要內容為土的物理力學性質和地基基礎應用。土力學知識理論性強、教學難度大,而地基基礎實踐應用性強、實際操作性強,如何將這兩部分內容有效地結合,使學生既懂理論又會實踐,這成為本課程高職教學中的重要問題,而學生也普遍反映學懂學好本門課程比較困難。因此,如何根據課程性質,結合高職教育的要求,為《土力學與地基基礎》尋找一條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是高職《土力學與地基基礎》教學的一個重要問題。
二、教學中的問題
1. 高職學生的特點
(1)學習自主性較差
現今,大部分學生家庭條件比較好,缺乏吃苦耐勞、刻苦鉆研的精神,同時由于自身基礎知識不扎實,對于土力學的理論內容學習起來比較吃力。絕大部分的學生自學能力不高,還無法擺脫高中時期的學習模式和思維方式,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往往不能主動解決,不會主動向老師或同學請教。
(2)基礎較差
與本科院校的學生相比,高職學生的入學分數相對較低,理論基礎和學習能力相對較差,進一步學習《土力學與地基基礎》時,就會比較費勁。
2.教學中的一些問題
(1)學時有限
《土力學與地基基礎》實際為土力學、基礎工程和地基處理三部分的組合,內容多,范圍廣。而一般本課程的課時安排為每周4課時,總共64課時,要想在有限的時間內把所有的知識及實驗實踐部分都涉及是不可能做到的。
(2)土力學部分的難度大
學生在課堂上無法理解相關知識,更不能結合實際理論對知識加深理解,不能理論聯系實際。
(3)實踐教學的落后
《土力學與地基基礎》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但是現在的教學方法大多偏重于課堂教學,都是老師在臺上講,學生在下面聽,課外實踐環節很少。這樣就使得學生的學習效率不高,同時還有礙于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
三、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
1.調整教學內容
根據學生的自身情況和學科特點,在教學過程中要把握住重點難點,對一些內容點到為止,同時適當補充些新理論、新技術的相關簡介,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針對《土力學與地基基礎》課程知識點多、圖形圖表多、重要公式多、復雜例題多等特點,將傳統的教學手段與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有機結合,可獲得較好的效果。
2.加強實驗教學
實驗在《土力學與地基基礎》的學習階段和學生畢業后能否較快地適應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安排內容適當的實驗課,將課堂講授內容結合實際工程進行實驗教學,這樣可以從實驗的原理、目的、操作、資料整理等方面,結合實際工程的實驗數據把知識講深講透。在實驗教學中注意加強教學研究,選擇能反映本學科發展和研究的基本過程與基本方法,與實驗方案設計、結果整理與分析方法方面的內容,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過程,從問題的提出、方案的設計到實施,以及結論的得出,完全由學生自己來完成,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但是土工實驗受實驗設備精度、人為等不可避免的因素影響,其結果難免存在一定的誤差。學生通過對實驗成果進行整理與分析,可以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加強實地學習與工程案例教學
組織學生參觀學校附近正在建設的居民小區的施工現場,并請現場技術人員介紹工程設計及施工的技術要點,讓學生對某些具體的施工方法、步驟有了更清晰的認識。教師也可以收集相關的工程實例,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講解,提高學生利用《土力學與地基基礎》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種方法能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可優化推廣。
4.安排課程設計
在學生對本門課程系統地學習之后,通過課程設計對學生所學知識進行系統測試,考查學生理論應用于實踐的能力。其中要求學生學會查規范,并嚴格遵守規范的規定和對所學專業知識進行設計計算,并要求學生能夠全方位地考慮工程的實際狀況,做到切實解決實際問題。學生完成課程設計之后,均有很大的收獲,更重要的是增強了他們查閱資料、自主解決問題的自信心。
四、結論
筆者依據高職學生的特點,結合《土力學與地基基礎》課程在教學中的問題,從教學內容的把握、教學實踐的擴展、課程設計的強化等方面,進行實際教學,結果表明教學改革能夠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對實際工程的處理能力,有效地提高了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諶蕓,史冬梅.構建具有專業特色的土力學教學體系[J].理工高教研究,2010,29(1):125-127.
[2]代國忠,史貴才,吳曉楓.“土力學與基礎工程”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探索[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2(6):1028-1030.
[3]羅才松,陳華艷,黃建華.“土力學”實驗教學的思考與改革實踐[J].實驗室科學,2009,8(4):27-28.
[4]高大釗.土力學與基礎工程[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4.
[5]李紅霞,付立彬.土力學課程教學方法研究與應用[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4):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