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國慶

“且把真身暫隱藏,變作牡丹俏模樣,今晚魚兒巧梳妝,做一個神女去會襄王,輕移蓮步往前廳,抬頭已是到書房?!边@是當今紅遍越劇界的王派花旦李敏在《追魚》中,“萬千相思怎丟開”的一段唱詞。如果說,我們將唱詞中“萬千相思”的對象由“襄王”轉換成“越劇”,再將其他詞意做戲外解讀的話,那么,這幾句唱詞倒是很適用于李敏的藝術追求與人生寫照。
李敏,十四歲初涉梨園,正如她所言:“岀生在越劇的故鄉,從小在睡夢中聽媽媽哼著越音,長大后結緣于越劇,心中的夢想就是當一個受觀眾喜歡的好演員,演一些能體現自己特色的好戲,唱一些個人演唱風格的好唱段。”三十三年的越劇人生如白駒過隙,當年只夢想著“演一些能體現自己特色的好戲,唱一些個人演唱風格的好唱段”的李敏,而今不僅早已是一位在全國越劇界聞名遐邇且頗具影響力的實力派王派花旦,同時,她也早已成為福建省芳華越劇團的藝術總監,國家一級演員。“戲曲,讓我感悟了人生的況味……品嘗了失落時的孤寂和成功時的喜悅……”這是李敏三十三年的戲曲人生對自己戲里戲外臺上臺下的總結與感悟。因此,“且把真身暫隱藏,變作牡丹俏模樣,今晚魚兒巧梳妝,做一個神女去會襄王?!彼坪跽骋r著李敏曾經“品嘗了失落時的孤寂和成功時的喜悅”的藝術人生與人生藝術的追求與淡定?!罢嫔黼[藏”這是戲里的必然;“變著牡丹”這是戲外的感嘆。“輕移蓮步往前廳,抬頭已是到書房。”這更是時光的穿梭與“神女”的對話。其實,任何一個人,無論是事業人生,還是生活人生,都必定是坎坎坷坷曲曲折折的。好在李敏天生是個有理想、有追求、有天賦,且有韌性不泯的、極具抗壓力的堅強意志的女漢子。因此,無論順境逆境,三十多年來,她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成功地塑造了《紅樓夢》中的林黛玉、《玉蜻蜓》中的王志貞、《盤妻索妻》中的謝云霞、《皇后易嫁》中的崇秀皇后、《媽祖》中的媽祖、《江姐》中江姐,以及《唐琬》中的唐琬等眾多年代不同、性格迥異的歷史人物形象,并獲得了廣大越迷的交口稱贊。由此,她曾榮獲第三屆中國戲劇節“優秀演員獎”、首屆中國小百花越劇節“金獎”、第一屆中國越劇藝術節“十佳演員獎”。2007年,李敏更是一舉摘得了第23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李敏天性率真,笑談中,一串“咯咯咯”的發自肺腑的笑聲仿佛來自天籟,清澈而透亮。笑聲,人人都會有,但經常笑得如此燦爛,如此徹骨、如此無拘無束且具有穿透力和感力染的笑聲似乎李敏獨具。于是,在她仿佛衣食無憂的、不帶雜質的爽朗笑聲中,常常讓人聯想起她為之奮斗了半輩子的王派唱腔。
王派唱腔的首要特點是“情真意切、自然流暢”,這很符合李敏待人真誠的天性特征。王派唱腔平易樸實、自然流暢、吐字清晰、韻味濃郁。除了注重潤腔,其運腔平緩委婉,卻深藏內在力量,用情深邃且扣人心弦。李敏在多年的舞臺實踐中,通過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較好地把握住了王派唱腔的特點。如在《梁山伯與祝英臺》的“禱墓”中,一句“梁兄啊……”那哭腔的撕鳴及悲慟的哀號便足以摧人淚下。再如:在《春香傳》的“愛歌”中,李夢龍與春香的幾句對白與對唱。李夢龍:“春香,你我何不來訂個百年之約。”春香:“百年之約?”李夢龍:“百年之后,你我倆人變作……”春香:“變著什么呢?”……那種行腔的甜美與流暢,那種發自肺腑的依戀與憧憬,無不讓人心神愉悅,感同身受。可見,李敏的唱腔不僅擅長把控悲劇性人物內心世界的復雜性,同時亦能根據喜劇人物的情景融入自身的舒爽奔放體驗,使之無論是喜怒哀樂的唱腔、唱段都能讓觀眾找到切膚的感受與共鳴。當然,更難能可貴的是李敏在尋求“形似”的王派唱腔的同時,亦不遺余力地追求一種“神似”的王派唱腔。正如她在去年移植黃梅戲《女駙馬》中扮演馮素珍一角時,邀請了長期與王文娟老師合作的作曲家金良老師為其設計唱腔。金良老師認為:唱腔一定要按王派的行腔韻味來設計,但高音部分不必拘泥于王文娟老師原有的音區,因李敏的高音區非常高亢,且具有非常強的穿透力和感染力,在戲里的幾個主要唱段中,要讓李敏充分地發揮其高音區激越穿透的優勢,這樣才能讓觀眾感受到馮素珍在此情此景里的悲憤心境與絕決的哀怨之情。如在第5場,一句比一句高亢的、撕心裂肺的“只要夫君能有救,我午門伏罪,萬死不辭,萬死不辭,粉身碎骨、粉身碎骨、粉身碎骨也甘心!”讓觀眾為馮素珍未來命運的險惡而潸然淚下。盡管李敏的聲腔高于她的老師,但李敏的行腔特征并未游離岀老師的韻味。
不久前,有人問李敏:“王君安繼《柳永》奪‘梅花獎之后,芳華正準備為其打造《尹桂芳》,那么你繼《女駙馬》之后,有什么打算呢?”李敏還是帶著那副沒有絲毫雜質的“咯咯咯”報以一串金鈴般的笑聲:“暫無想法!”當有人再問:“你是否也可以打造《王文娟》時?”李敏驀地顯得驚訝萬分。“寫老師的戲怎么能由我來演呢?好多師姐妹都比我強多了。”這就是李敏的謙遜與率真。其實,憑借李敏近年來在越劇界所取得的可圈可點的成就,以及她逐漸走問成熟的人生閱歷及所得到王文娟老師的親自點撥,其唱腔與演技已步入佳境。作為一個王派弟子的佼佼者,只要老師認可,為李敏打造《王文娟》又何嘗不可!因為,眾所周知,無論是王君安的《尹桂芳》,還是李敏的《王文娟》,她們的身后都有一個共同的團體在堅如磐石地支持著她們!它的名字就叫——福建省芳華越劇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