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忠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教師不僅要注重教學效果,還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效率。為了讓學生在學習地理時掌握得當的學習方法,本文從聽課、練習、復習以及地圖的使用等各方面的方法進行了指導。
【關鍵詞】高中地理 ? ?聽課 ? ? 地圖 ? ? 練習 ? ? 復習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生要學會學習,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是必要的。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學生的學習方法進行指導:
一、聽課方法的指導
聽課是學生學習的中心環節,是學習成效的決定因素之一。無數事實告訴我們,學生上課精力越集中,就越能聽出道理,而且越聽越主動;如果課堂上神游四海,則即使課下再花上幾倍的時間也難以完全彌補回來。為了讓學生提高聽課的效率,首先要求學生將聽課與思考緊密結合。學生聽課在形式上是被動接受,但學生更應該主動創造,如果只是記下了教師課堂上所講的知識點,卻沒有自己的理解,這種死記硬背式的學習是得不到學習要領的。聽課的關鍵在于理解,理解來源于思考,教師在指導學生專心聽課的同時要啟發他們積極獨立思考,只有思考過的知識才能真正記住。其次,指導學生在課堂上有重點地記筆記。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指導學生認真做好課堂筆記,不僅可以加深對教師講授內容的理解和記憶,而且便于課后的復習鞏固,還可以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和語言概括表達能力。學生記筆記不只是記教師寫在黑板上的講授綱要,還要記教師講授的重點內容和補充的內容,以及教師的系統小結和不太理解而需要進一步解決的問題等。
二、地圖使用方法的指導
地圖是地理學科的生命,沒有地圖的地理只能是“紙上談兵”。根據不同的用途,地圖可以分為不同的種類,比如示意圖、等值線圖和各類事物的分布圖等。地圖不同,學習的方法和手段也不相同。就拿示意圖來說,示意圖是地理中用來指示地理事物形成原因、形成過程的一種圖形。示意圖形象直觀,容易展現地理事物的轉化流程,可替代文字說明,實用性很強。在閱讀示意圖時,教師必須先把示意圖包含的基本信息知識提供給學生,然后找出點、線、面的位置和方向,再運用聯想的方式,獲得圖示的信息。分布圖在地理教學中十分重要,也是地圖中最廣泛的一種。在高中地理中,分布圖已不限于交通、地形、政區這樣基礎的圖例,反映更多的是工農業與自然災害的分布,比如石油工業的分布、商品糧的分布、泥石流頻發地區的分布等等。例如,我國主要煤礦、油田、鐵礦、有色金屬礦的分布,比較雜亂,可把不需要記憶的小礦去掉,再用PowerPoint制成分省分類分布圖和各類礦產總的分布圖,互相連接并帶有動畫,并可分別向學生分類分省逐個放映礦產符號和產地名稱,畫面清晰、層次分明、位置準確,學生能清楚地在屏幕上看到各種礦產符號和產地名稱逐個出現在我國政區圖中所在省區的相應位置上,印象深刻,便于記憶。
三、練習方法的指導
練習是檢驗教學成果的重要手段,及時恰當地練習,可提高學生的記憶、思維和想象能力,培養他們克服困難的意志力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地理知識的掌握需要一定的練習,練習的次數與時間應根據練習內容的性質和學生的特點來確定。一般來說,練習開始階段速度要放慢、時間要短,以后逐漸加快,時間可以拉長,以保證練習的質量。若練習較復雜,需要練習的次數和時間就應多。每次練習之后,教師應及時進行小結,使學生了解自己練習的優缺點及改進意見,使那些符合練習要求的技能保留下來,集中力量攻破練習難點,迅速提高練習質量,促進技能的掌握。以“區時換算”為例,通常情況下,區時換算是學生掌握的難點。在最初幾次的練習中,學生的正確率較低,教師可及時向學生反饋,與學生共同分析原因,并再次講解。如此下去,練習——反思——講解,幾次三番之后,學生對區時換算知識的掌握就會牢固,練習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四、復習方法的指導
復習是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再學習、再吸收鞏固的一種學習方法。孔子曾提出:“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的觀點。地理學科具有綜合性與區域性的特點,信息量大,學生易懂也易忘,所以學習地理復習方法尤為重要。首先,要指導學生及時、經常地復習。依照艾賓浩斯遺忘曲線的原理,遺忘很快就開始,并且先快后慢。根據這一規律,聽課后要及時復習,當天的功課要當天復習。不過,即使再鞏固的知識,隨著時間的推移,它也會不斷地出現遺忘。因此,我們要依據遺忘規律,有針對性地進行經常性的復習,反復地予以強化,以便識記的材料長時間地保持在我們的頭腦中。其次,要指導學生全面、系統的復習。由于知識內在的聯系性,它要求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復習時,必須對所學知識內容進行全面而系統地復習。例如,復習《全球氣壓帶和風帶的分布》一節,單獨對氣壓帶與風帶的復習是無益于地理知識的掌握的。事物是普遍聯系的,不涉及“三圈環流”這樣的基礎知識,就無法講解清楚氣壓帶與風帶的分布。所以,必要的空氣運動機制、原理必須講述,“三圈環流”更應是本課復習的重點,只要與講述本課內容有邏輯關聯的基礎知識都必須講解,切不可認為非本節內容而忽視省略,不然學生會聽得懵懵懂懂、不知所云,教師的教學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總而言之,學生是教學的主體,調動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比單純的知識傳授更重要。正如《學會生存》所指出的:“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苯處煴仨氁獙W生學習方法的選擇與運用等給予必要的指導,以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王民.初中地理教學策略[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2]胡麗娟.提高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踐與探索[J].信息教研周刊,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