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廣奇 李潔
西安是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起點和新亞歐大陸橋的節點城市,作為向西開放的重要樞紐城市,大力發展西安的跨境電子商務不僅可以加快轉變西安外貿發展方式、促進“新常態”下西安的經濟轉型升級,還能加強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經貿交流,推動“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在此情況下,本文對我國及西安市跨境電子商務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對進一步發展西安的跨境電子商務提出了一系列建議。
一、西安跨境電子商務發展優勢
1.實體市場較發達。跨境電子貿易的發展需要強大的實體經濟作為后盾來支撐。西安具有強大的市場集群,僅西安市主要城區就遍布著60多個專業批發市場,經營產品涵蓋了家電、服裝、汽車零部件等各類生產和生活資料,多達5萬個品牌,這些批發市場日后將成為西安跨境電子商務貿易的主體。同時,由于西安是千年古都,物產豐富而且產品特色鮮明,因此,不論是西安的農產品和各種特產,還是極具民族特色的手工藝品都將會給西安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注入活力。
2.西安國際港務區建立。西安國際港務區于2008年組建,是國內首個也是最大的國際內陸港,是西安的一個新的“經濟出海口”,在港務區內建有西安綜合保稅區、西安鐵路集裝箱中心站以及西安公路港。西安綜合保稅區是西北地區僅有,同時也是規模最大的綜合保稅區,主要有保稅倉儲、保稅物流、保稅加工等功能,其開放層次、優惠政策、功能都是整個西北地區最齊全的。
3.西安跨境電子商務服務試點平臺上線。2014年10月,西安跨境電子商務服務試點平臺正式上線,標志著拓展海外市場的網上平臺開始向陜西、西安的企業開放,具有陜西特色的各類產品也有了更加便捷的“走出”國門的通道。跨境電子商務平臺主要起到服務和組織的功能作用,為跨境消費者提供實名身份備案、稅單查詢、商品防偽溯源查詢等跨境網購服務,這吸引了來自全國23個城市70多個企業登陸跨境電商平臺,京東、國美、阿里巴巴、卡行天下等大批電商企業、物流企業和支付企業的入駐,標志著西安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已經進入快車道。
4.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范圍的擴大。2009年4月,我國在深圳、上海、廣州、珠海、東莞等地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2011年,中國人民銀行等6部委聯合發布了《關于擴大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地區的通知》,至此,陜西省被納入到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范圍。在跨境貿易中使用人民幣結算對企業規避匯率風險、進一步促進貿易和投資便利化具有重要作用,也有利于加速西安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
5.人才優勢明顯。截止2014年,西安擁有63所普通高等院校和16所民辦高校,科研單位80所,高新技術企業多達822個。2013年普通高等學校和科研機構研究生多達16萬余名。雄厚的科技力量不僅是促進西安經濟增長、產業升級、產品創新的潛在驅動力,也為西安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儲備了源源不斷的人才資源。
6.“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戰略機遇。2015年3月28日發布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中指出要支持西安建設航空港、國際陸港,加強西安等內陸港口與沿海口岸的合作,開展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試點,將西安打造為內陸型改革開放新高地。
二、西安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劣勢
1.電商基礎薄弱。《2013年中國縣域電子商務發展指數報告》中根據阿里巴巴電子商務發展指數把全國32個省市自治區(港澳除外)的縣域電子發展由高到低分為六個梯隊,陜西省位列第五梯隊,縣域電子商務發展指數為5.38,低于全國縣域電子商務發展指數均值7.45,位列全國第27位。從快遞業務收入構成來看,西安市快遞業的國際及港澳臺業務收入為1.21億元,占總收入比重不到10%。由此可見,西安電商基礎比較薄弱,跨境電子商務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
2.市場經營理念陳舊。目前西安的跨境電子商務主要集中在保稅區內的一些比較大型的企業和商城,絕大多數中小企業和個體商戶因為成本和缺乏現代化發展與管理的理念與意愿等原因對跨境電子商務望而卻步,他們還沒有勇氣駛入跨境電子商務這片巨大的藍海,或者雖然有的商家已經開始試水跨境電子商務,但都是類似于代購的C2C業務,未成規模和氣候。
3.商品質量有待提高。推動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源動力是商品。就目前而言,西安市場上商品的質量還無法滿足國外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也沒有針對國外消費者的喜好而專門生產的產品。因此,西安的企業和個體商戶應該放眼全球,把自己融入到全球化的競爭市場中去,深入了解國外消費者的要求,比較各國市場上商品的優劣,力圖生產出能夠令國外消費者滿意并且能產生依賴感的高品質商品。
4.配套服務體系不健全。首先,政府公共服務體系不完善。傳統的對外貿易主要以B2B形式存在,政府對此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征稅、退稅的體系和監管模式,但隨著跨境電子商務的不斷發展,具有小批量、多批次等特點的B2C、C2C等跨境貿易也逐漸興起。目前,西安市并未針對此類企業出臺細致的稅收政策和設置完善的監管流程,導致了該類企業通關報檢頻次過多,手續繁瑣,同時由于該類企業大多無法獲得出口貨物相關單據,因此很難進行正常的商品結匯、退稅,導致企業經營成本偏高,影響了西安市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其次,物流體系不健全。隨著跨境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消費者對物流的服務和速度要求越來越高,傳統的物流已不再適應跨境電子商務的個性化要求,物流體系的不健全極大制約了西安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再其次,金融服務體系不健全。在跨境電子商務進口方面,目前在西安跨境電子商務平臺上有支付寶、中國建設銀行、財付通、交通銀行、興業銀行、中國銀行、招商銀行等支付機構入駐,對于國人購買國外的商品,跨境支付比較方便快捷,但在跨境電子商務出口方面,很多跨境電子商務支付體系才剛剛起步,雖然很多企業取得了跨境支付的牌照,但由于各國金融監管等各方面的差異,能夠真正操作起來的企業并不多,出現了一系列問題。
三、“新常態”下加快發展西安電子跨境電子商務的建議
1.完善政府公共服務體系。政府各部門應互聯互通,在海關、質檢、稅收、外匯、支付、信用等方面出臺支持跨境電子商務貿易發展的政策。稅務方面,進一步完善西安保稅區內跨境電商零售出口稅收優惠政策,同時西安稅務局要加快出臺適用于小額跨境對外貿易方式的稅收政策,解決好小企業和個體商戶在開展跨境對外貿易中遇到的結匯和退稅難的問題,對小企業和個體商戶開展的小額跨境對外貿易應當實施優惠的稅收政策,鼓勵西安市的中小企業和個體商戶加入跨境電子商務的大軍。
2.完善跨境電商發展模式。目前,西安的跨境電子商務發展模式主要是一般出口或者在跨境電子商務試點平臺上直購進口兩種模式。這兩種模式并未完全發揮西安保稅區的作用,因此,西安市應借鑒國家首批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試點城市的做法,發展網購保稅進口模式和報稅出口模式。網購報稅進口模式是將國外商品的倉庫移至西安保稅區內,實行“境內關外、進口報稅、出口退稅、國際中轉分撥”的保稅政策,當消費者在網絡上選購好了商品后,海外生產商就能通過國內的倉庫直接將貨物運送到消費者手中,省略了經銷商環節,不僅保證了商品質量,節約了成本,而且物流速度也會加快很多,提高了消費者體驗,有利于促進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報稅出口模式就是鼓勵企業在海外設立批發展示中心,建立“海外倉”等國際營銷網絡等。
3.發展跨境電子商務O2O模式。作為一種新興的跨境電子商務模式,O2O有自己的優勢。線上交易與線下體驗相結合的方式除了能夠保證商品的質量,而且能夠增強消費者的信賴感,打消消費者購物的顧慮。因此,西安市應積極發展跨境電商O2O,在保稅區內建立各個國家的商品體驗館,讓消費者能夠先進行實體體驗再線上交易。發展跨境電子商務不僅要“引進來”還要“走出去”,西安應加強與各國的貿易合作與交流,鼓勵本土企業在海外國家的保稅倉設立西安館,使國外消費者能夠親身體驗到國內的商品,順利推動西安市的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
4.完善物流、金融服務體系。跨境電子商務的一個關鍵環節就是國內商品通過物流運送到國外消費者手中,這個環節如果耗時過長、成本過高,就會造成消費者的不愉快,丟失回頭客。因此,完善物流體系對西安市的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首先,西安應該充分利用現有的強大的交通網絡,發揮咸陽國際機場、“長安號”、西安公路港的聯動作用,打造西安空、鐵、陸三位一體的立體物流網絡。其次,培育和引進優秀的國內物流企業,對國內物流企業開辟國際市場提供政策支持和扶助,同時,積極對接國際物流企業,力爭提高西安在這些國際物流企業網點中的層級,解決好跨境電子商務的“最后一公里”問題。在金融服務體系方面,要大力發展互聯網金融,西安要加強與國外的金融交流與合作,與國外政府各部門積極協商跨境貿易支付相關事宜以及監管措施,為取得跨境支付企業牌照的企業創造政策條件,推動其實現方便、快捷地進行跨境支付結算的功能。
5.加強創新,樹立品牌意識。首先要做的就是詳盡的市場調查。由于生活方式和消費水平的差異,國外消費者的消費偏好與國內消費者肯定會有差異,因此,政府可以聯合企業定期組織團隊深入國外市場進行調研,將調研結果反饋給各個跨境電商,縮短電商們對市場變化的反應時間,有效地推動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其次,發展跨境貿易的國內生產企業要加大科研和創新力度,在細分市場的前提下,生產出適合各國消費者的高品質商品。同時,還要樹立品牌意識,力圖打造出中國制造的國際知名品牌,以此才能長期在國際市場上站穩腳跟。[基金項目:2015年度西安社會科學規劃(重點)基金,絲綢之路經濟帶西安金融定位與發展研究,項目編號:15Z34]
(作者單位:陜西科技大學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