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新崗 黃銀云 徐婷婷 朱止南 田亞軍 許余良


摘要:為了調查江蘇省泰州市山羊傳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情況,利用山羊支原體山羊肺炎亞種(Mccp)、絲狀支原體山羊亞種(Mmc)、綿羊肺炎支原體(Movi)抗體檢測間接血凝試劑盒對江蘇省泰州各市(區)的1 157份山羊血清進行檢測。結果發現,發病場山羊Mccp、Mmc血清平均陽性率為51.85%、39.81%;未發病場Mccp、Mmc血清平均陽性率為10.52%、5.84%,合計支原體感染陽性率為16.37%。由此可見,泰州市的山羊支原體性疫病的感染率較高,應該加強對該病的防控。
關鍵詞:江蘇泰州地區;山羊;支原體;傳染性胸膜肺炎;血清學;調查
中圖分類號:S858.272.6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5)07-0228-03
山羊傳染性胸膜肺炎(contagious caprine pleuropneumonia,CCPP)是山羊特有的急性或慢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以呈現纖維素性肺炎和胸外膜炎為特征[1],該病嚴重影響亞洲和非洲山羊養殖業的發展,被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列為法定報告動物傳染性之一,自20世紀末首次分離到CCPP病原并證實該病病原為山羊支原體山羊肺炎亞種(Mccp)以來,已經有40多個國家報道過有此病發生[2]。在我國,由支原體引起且與CCPP類似的山羊胸膜肺炎癥狀的山羊支原體性肺炎廣泛流行,據文獻報道,我國各?。ㄊ小^)不同地區流行株各不相同,除了Mccp,主要還有絲狀支原體山羊亞種(Mmc)、綿羊肺炎支原體(Movi),而且同一羊群中常出現幾種支原體的混合感染現象,使病情復雜化,給疫病的防控帶來了困難[3]。由于支原體分離比較困難,加上基層獸醫技術條件的限制,長期以來廣大基層獸醫工作者甚至研究人員對山羊傳染性胸膜肺炎病原的認識還比較模糊,由Mmc、Movi引起的這些病例在臨床上往往因依據臨床癥狀及病理剖檢結果被診斷為CCPP[4]。
近年來,泰州各市(區)大力發展山羊養殖業,從山東省、江蘇省的其他縣(市、區)大批引進羊,由于長途運輸、飼養管理水平與地域性差異等因素影響,羊群引進后常發生支原體性肺炎,給養羊場(戶)造成了很大的損失。為盡快探明泰州市各地支原體性肺炎的流行情況,為該病的防制提供理論依據,2013年9月至今,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課題組聯合有關基層獸醫及防檢部門專家開展該病的血清學微量間接血凝試驗抽樣檢測,現將檢測情況報道如下,供同行們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1.1.1 被檢血樣 被檢山羊來自泰州市各地的35個養羊場(戶),共分為2類:一是疑似支原體感染發病羊群,共采集12個場(戶)血樣216份;二是無臨床表現羊群(均未接種山羊傳染性胸膜肺炎疫苗),共采集28個場(戶)血樣941份。均于羊群早晨喂料前,隨機抽樣,用一次性采血盛血器經靜脈采血3~5 mL,擺成30°~45°斜面,置于4 ℃冰箱內5 h后取出放在室溫下,待血清析出后分裝,-20 ℃保存待檢[5]。
1.1.2 試劑盒材料 采用購自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獸醫研究所研制的山羊支原體性肺炎病原體山羊支原體山羊肺炎亞種Mccp正向間接血凝診斷試劑盒、絲狀支原體山羊亞種Mmc正向間接血凝診斷試劑盒、綿羊肺炎支原體Movi正向間接血凝診斷試劑盒,按照使用說明書操作,分別對分離的待檢血清進行血清學正向微量間接血凝試驗檢測。
1.1.3 器械 96孔“V”型微量反應板、微量振蕩器、微量加樣器等。
1.2 方法
1.2.1 操作準備
取置于6~8 ℃或低溫保存的凍干的10%抗原致敏紅細胞,加稀釋液10 mL/瓶,即為1%抗原致敏紅細胞,供作抗原用。取于4~8 ℃或低溫保存的凍干的陰性、陽性血清,使用時各加1 mL/瓶,混勻,供作陰性、陽性血清對照用。稀釋液為含1%健兔血清的0.15 mol/L磷酸鹽緩沖鹽水(PBS,pH值為7.2)。
1.2.2 操作方法
在96孔“V”型微量反應板上加25 μL/孔PBS,取被檢血清25 μL于第1孔中,與PBS混勻后吸取 25 μL 加于第2孔,依次進行倍比稀釋到第4孔(定性檢測)。同時,設標準陰性、陽性血清對照,對照稀釋至第8孔。分別加入抗原25 μL/孔,加完后將反應板置于微量振蕩器上振蕩1~2 min 直至診斷液中的紅細胞分布均勻,從振蕩器上取下反應板,蓋上1塊與反應板大小相近的玻璃板,置于37 ℃的恒溫箱中2~3 h,再觀察結果。
1.2.3 判定標準
在陽性血清滴度不低于1 ∶128(第7孔),陰性對照血清除第1孔允許存在前滯現象(+)外、其余各孔均為陰性(-)的前提下,對被檢血清進行判定,否則應重新試驗。被檢血清抗體滴度≥1 ∶8(++)判為陽性,血清血清抗體滴度≤1 ∶4(++)判為陰性。
2 結果與分析
2.1 發病羊群流行病學調查結果
從表1可以看出,山羊支原體性肺炎流行一般發生在秋冬季節,泰州地區平均發病率為24.18%,病死率為28.27%。不同場發病率、病死率有一定差異,這可能與各場的飼養管理及衛生防疫水平有關,其中泰興丙場為農戶養羊,飼養環境差,不懂管理、防疫和飼養知識,因此發病率較高,發病后存在誤診誤治、延誤診治時機情況,導致病死率較高。山羊支原體性肺炎混合感染羊口瘡、山羊痘后導致病情復雜化,增加診治難度,也是病死率較高的原因之一。
2.2 發病羊間接血凝試驗調查結果
從表2可以看出,泰州地區山羊感染Mccp、Mmc情況客觀存在。疑似發病羊場的Mccp陽性檢出率為51.85%,Mmc陽性檢出率為39.81%,說明泰州地區山羊傳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以Mccp為主。泰州地區抽樣山羊群中未測出Movi,可能與本地區以山羊養殖為主,綿羊養殖極少,且養殖場(戶)大多直接從外地山羊場引進有關。部分發病羊并未檢出支原體,臨床癥狀可能是其他病原感染引起的,因為小反芻獸疫、巴氏桿菌等也可引起山羊傳染性胸膜肺炎的呼吸系統癥狀[6]。
2.3 未發病羊群間接血凝試驗調查結果
從表3可以看出,泰州地區Mccp自然感染陽性率為1052%,Mmc自然感染陽性率為5.84%,合計支原體感染陽性率為16.37%,說明支原體感染在該地區山羊群中存在一定的量。由于很多養羊場(戶)在引進羊時,從不要求進行檢疫,也未向售羊方索要羊檢疫證明,因此實際上很多羊在引進時已經感染了支原體,特別是從本病疫區引進的羊慢性感染較常見,不仔細檢查,很難發現。
3 結論與討論
國際上及行業部門(農業行業標準)一般認為,山羊傳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為山羊支原體山羊肺炎亞種,但在一些國內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由于分離出的病原不同,則對其病原說法不一,主要有山羊支原體山羊肺炎亞種、絲狀支原體山羊亞種、綿羊肺炎支原體3種[5]。本研究證實了臨床上山羊傳染性胸膜肺炎(別稱山羊爛肺?。┎≡亩鄻有浴?/p>
血清學調查結果顯示,泰州地區不同程度地存在包括山羊傳染性胸膜肺炎在內的山羊支原體性疫病流行。泰州地區山羊養殖業正處于蓬勃上升之時,支原體性疫病對山羊養殖業具有較大的威脅,養殖場(戶)及獸醫部門必須深刻認識到該病的危害并給予足夠的重視。獸醫衛生監督部門應嚴格要求羊的引進檢疫和進場前的隔離檢疫,同時要廣泛宣傳,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發病羊場(戶)基本上是新辦養羊場(戶),屬于新手或外行養羊,飼養管理經驗不足,獸醫衛生知識欠缺,未經檢疫就從山東、江蘇(海安、如皋)等地引進病原攜帶羊,長途運輸、環境改變、飼養管理不善、飼料變化、氣候變幻等多種因素導致山羊發病,病初未能及時發現,病情發展后又不能及時正確進行診治與防控,存在誤診誤治情況,導致發病率、病死率較高,造成較大損失。
目前,我國使用的山羊傳染性胸膜肺炎滅活疫苗系用絲狀支原體山羊亞種制備,由于臨床上多種支原體性病原的存在,該疫苗從理論和實踐上對預防山羊傳染性胸膜肺炎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這也是目前生產實踐上該疫苗很少應用且應用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的原因之一[7]。
由于支原體較難分離與培養,臨床上僅靠癥狀及病理剖檢很難確診支原體性疫病[8]。由于血清學檢測技術具有針對性,而且方便快捷,可以作為基層對山羊支原體性肺炎診斷與檢測的首選方法。
參考文獻:
[1]胡新崗,黃銀云. 1例引入性波爾雜交羊傳染性胸膜肺炎的診治[J]. 江蘇農業科學,2013,41(4):189-190.
[2]趙 萍,郭 晗,賀 英,等. 山羊支原體山羊肺炎亞種湖北株的鑒定及其外膜蛋白的免疫原性研究[J]. 畜牧獸醫學報,2011,42(4):593-599.
[3]王 華,楊發龍,王 永,等. 山羊支原體性肺炎流行病學調查[J]. 中國畜牧獸醫,2011,38(1):210-214.
[4]儲岳峰,趙 萍,高鵬程,等. 從山羊中檢測山羊支原體山羊肺炎亞種[J]. 江蘇農業學報,2009,25(6):1442-1444.
[5]儲岳峰,趙 萍,高鵬程,等. 羊霉形體與霉形體病[J]. 安徽農業科學,2008,36(19):8106-8108.
[6]鄧光明,趙 煊,梁桂香,等. 類山羊傳染性胸膜肺炎診斷和防治的研究——病原診斷[J]. 中國獸醫科學,1991(6):5-8.
[7]趙 萍,儲岳峰,高鵬程,等. 羊霉形體病的疫苗預防及藥物治療[J]. 甘肅畜牧獸醫,2008,38(4):44-46.
[8]儲岳峰,逯忠新,趙 萍,等. 絲狀支原體山羊亞種抗體間接血凝檢測方法的建立及應用[J]. 畜牧與獸醫,2007,39(10):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