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忠華

摘要:目的探討自擬纈草清郁湯配合西藥治療老年帶狀皰疹的臨床療效觀察。方法 將2013年5月- 2014年5月在本院皮膚科治療的90例老年帶狀皰疹患者隨機分為2組,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的方法,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用纈草清郁湯治療,治療2周后比較2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疼痛情況。結果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95. 56%,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2.2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VAS疼痛評分、后遺神經痛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自擬纈草清郁湯配合西藥治療老年帶狀皰疹療效顯著,治愈率高,疼痛后遺率低,具有積極的臨床意義。
關鍵詞:老年帶狀皰疹;纈草清郁湯;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752.1+2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7 - 2349( 2015) 02 - 0038 - 02老年帶狀皰疹為臨床常見疾病,由水痘一帶狀皰疹病毒引起,起病急,表現為成簇的小水泡,呈帶狀分布,伴有疼痛感,給患者的生活帶來較大影響。本病的常規治療采用抗病毒療法,起效較慢,治愈率不高。中醫對本病有獨特見解,通過清熱解毒,理氣活血,能夠促進皮損的康復,改善疼痛狀況[1]。本研究采用自擬纈草清郁湯治療老年帶狀皰疹,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一般資料將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本院皮膚科治療的90例老年帶狀皰疹患者隨機分為2組。觀察組45例,男29例,女26例,年齡57~83歲,平均年齡(65.5+4.5)歲,病程1~5d;對照組45例,男28例,女27例,年齡56~ 81歲,平均年齡(63.5+5.5)歲,病程1~3d。診斷標準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皮損表現為綠豆大小的成簇水泡,呈單側帶狀分布,以腰背部最為常見,可伴有明顯刺痛或燒灼感,且夜間疼痛明顯,易遺留頑固性神經痛;2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發病部位、疼痛程度等方面比較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1.2治療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口服阿昔洛韋片(四川科倫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83103)0.2/次,5次/d,潑尼松10mg/次,3次/d,連續使用2周。觀察組在此基礎上服用纈草清郁湯,藥用:纈草10g,紅藤10g,絡石藤10g,忍冬藤20g,荔枝核10g,生地15g,川芎10g,澤瀉10 g,丹皮10g,枳殼10g,延胡索10g,茯神15g,黃芪30g;每日1劑,水煎2次,取汁300mL,分3次服用,連續使用2周后評價療效[2]。1.3療效判斷標準依據《臨床皮膚病學》[3],痊愈:癥狀及體征完全消失,無皮損及疼痛殘留;顯效:癥狀及體征明顯改善,皮疹消退≥70%;有效:癥狀及體征有所改善,皮疹消退≥30%:無效:癥狀及體征無明顯改善,皮疹消退<30%。1.4統計學分析所有臨床資料輸入計算機,采用SPSS17.0統計分析軟件包。計量資料屬正態分布的采用(x±s)表示,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采取X2檢驗,P<0. 05為有統計學意義。2治療結果2.1 2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見表l。2.2 2組患者治療前后疼痛情況比較見表2。3討論
中醫認為,老年帶狀皰疹屬“蛇串瘡”范疇。本病由于長期情志不遂,肝郁日久化火,或濕熱蘊結于內,加之在外毒邪侵襲,兩邪相合,繼而發病。二內外邪相搏于皮膚,經氣受阻,氣血運行不暢,不通則痛。再加上老年人本身的免疫功能低下,抗病能力差,引起的疼痛更為劇烈,甚者疼不得臥。西醫認為帶狀皰疹病毒可侵襲感覺神經組織引起神經組織炎癥、水腫、壞死等,導致神經節病變,形成脊髓灰白質炎、周圍感覺神經纖維變性等病理性改變,給患者帶來嚴重后遺癥。
纈草清郁湯中紅藤、絡石藤、忍冬藤清熱解毒、活血止痛;荔枝核、枳殼、丹皮、川芎、延胡索理氣解郁、活血止痛,增強止痛之力;生地滋陰生津,防清熱力太強耗傷津液;黃芪補氣扶正固本;茯神、纈草鎮靜安神;澤瀉瀉肝經郁熱、助熱外出。諸藥合川共奏清熱解毒,活血止痛之功[4]。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95. 56%,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2.2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VAS疼痛評分、后遺神經痛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纈草清郁湯治療老年帶狀皰疹療效確切,對改善疼痛癥狀及后遺神經痛效果明顯,值得在臨床推廣。參考文獻:[1]馬學偉,苗文麗,陳虎,纈草清郁湯治療老年帶狀皰疹40例[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4( 32):1612-1613.[2]潘香觀察纈草清郁湯對帶狀皰疹的臨床療效[J].北方藥學,2013,10(4):17.[3]趙辨臨床皮膚病學[M].2版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300-303.[4]盛文婷,唐亞平,老年帶狀皰疹早期綜合治療分析[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2008,2(9):31-33.(收稿日期:201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