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小輝
摘要:思想品德教學生活化,其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因此,要讓思想品德課堂回歸生活,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讓生命的活力在課堂中得以煥發使學生能更好地懂得生活、理解生活,做生活的主人,從而讓思想品德課因生活化的教學而變得更加生動,更加豐富多彩。
關鍵詞:小學思想品德 ? 生活化 ?教學方法
怎樣讓學生在生活化的教學課堂中加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真正有效地跟生活結合在一起,是現在教學都很關注的問題。在思想品德教學中,教師要特別注意學生現在所生活的環境,讓學生從身邊的生活著手去學習道德知識,培養道德情感,用自己的心去感受社會的正能量,實現教學課堂生活化。
一、聯系生活實際,引發學習興趣
品德教育的內容、形式只有貼近兒童的生活、反映兒童的需要、聯系兒童生活的實際,才能讓他們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例如,在設計《寒假生活交流會》的活動時,教師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創設了豐富的教學情境,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營造了開放、寬松、和諧、平等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開放的活動中充分去體驗、去感悟、去獲取。筆者還設計了小記者采訪,讓學生邊回憶寒假做過的事情,感受其他同學的快樂之事,又能把自己有趣、得意以及自豪的事一一道盡,暢所欲言。贊可夫說過:“掌握知識,與其說是靠多次重復,不如說靠理解,靠內部的誘因,靠學生情緒狀態而達到的?!睂W生在課堂上明白的道理,還應回歸到生活中進行檢驗,從而使之真正成為學生內在的道德修養。
二、讓學生到生活中去體驗、實踐
德育最重要的環節就是培養學生的道德思維能力,讓學生有更高的自我教育能力和道德辨析能力,能夠看清社會中的善惡丑美。這個環節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時要選好教學材料,運用好教學方法,在提問的時候要抓住重點做好引導工作。這一系列的工作能夠一步步地深入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的道德能力。
教師在學生的思維能力被激發出來之后一定要乘勝追擊,讓學生大膽地發表自己的建議和問題,在課堂中充分發揮自己的創新能力,拓寬學生的思考范圍和思考路線。教師在上課的時候一定不要讓學生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思路走,要引導學生多角度地看問題、思考問題。教師要接受學生不同的見解,有時候學生的想法比教師的還要圓滿。教師讓學生把已經學過的道德知識放到生活中學以致用,給學生一個情境讓學生根據自己學過的知識去靈活地運用,解決問題。有時候學生自己的一些道德行為、善良的想法在生活中得不到肯定,這個時候學生就會對思品課產生懷疑。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教學中不要只是簡單地告訴學生面對這件事時要這樣做,而是讓學生在面對問題的時候問自己會怎么做,做完之后別人會怎么看等不同的問題,讓學生自己去判斷、去思考、去體會。這樣可以讓學生在社會生活中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善惡觀,有自己獨特的道德觀點。例如我曾經這樣問學生:“如果有陌生人向你問路,你又跟他講不明白,你會怎么做?”學生帶著我的問題開始討論,最后得到一個一致的結果在全班分享。這樣的以討論的形式解決問題,也讓學生有了新的學習體會。
三、體驗生活過程
在社會中,實踐是學生鍛煉良好品質的最有效辦法,也是最簡單、最容易的學習途徑。在美國休斯頓的一家兒童博物館中就有這樣一句話:“我聽過了,就忘了;我見過了,就記住了;我做過了,就理解了?!睆倪@句話中我們可以知道在社會中實踐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在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中,讓學生在生活中去體驗實踐,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品德。
盧杰教授說過一句話:“道德存在于人的整體、整個生活之中,不會有脫離生活的道德。品德的培養應當遵循一種生活的邏輯,而不是一種純學科的邏輯?!彼越處熢诮虒W的時候要始終堅持“教學服務生活,生活服務教學”的理念,讓教材和生活緊密相連。同時還要把生活帶進學生的課堂,讓學生有更濃厚的學習興趣,有更多的經驗和體會,有良好的品德,以促進社會更好地發展。
四、優化教學評價,讓學生熱愛生活
教學過程中一定會涉及到教師對學生進行評估這一環節。教師在評價的時候主要是從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學習方法、與同學合作完成任務的情況以及學生的最后學習結果這幾方面去著手評價學生。教師給學生評價的態度對學生的影響很大,好的評價能夠讓學生有一個積極向上的態度,有努力向上的探究精神和正確的數學情感。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可以通過任何方法,比如讓學生參加比賽,學生之間互相評價、學生自己評價、學生在學習中獲得的成果等,都是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的方法。教師對學生的積極評價可以讓學生時刻都有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可以鼓舞學生上好思品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加熱愛生活、熱愛學習,讓學生有自己獨特的個性。
總之,教師在教學的時候要加強對教材的研究,明確教材中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目標,針對教材中與學生生活環境貼近的內容進行教學,把學生身邊所發生的一些與道德有關的真實事例和典型的實例放在課堂教學中作為教材對學生進行教育,這樣才會真正實現思想品德教學育人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王志芬.淺談小學思想品德與社會教學[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3(8):78.
[2]朱桂玲.回歸生活彰顯魅力——小學思想品德教學內容生活化的探索[J].學生之友:小學版,2010(17):75.
[3]李艷革.新課程改革標準下小學思想品德教學的生活化[J].中小學電教:下,2012(5):37.
[4]鄭志亮.如何讓小學思想品德課回歸生活[J].學周刊b版,2013(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