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靜蕓
(蘭州交通大學東方中學,甘肅 蘭州 730000)
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淺探
郭靜蕓
(蘭州交通大學東方中學,甘肅 蘭州 730000)
朗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和主要方法之一。在新頒布的《語文課程標準》中,階段目標的第四學段的閱讀中明確要求學生“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在教學建議里明確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所以說,我們必須重視語文課堂上的朗讀教學,培養學生良好朗讀習慣和朗讀能力,讓學生在反復朗讀中體味文章的思想感情,領略文章的藝術之美,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只有在語文課堂上給朗讀以時間和質量上的保證,使朗讀成為語文課堂的“熱點”,才能打造更高效的語文課堂。
語文課堂 朗讀教學 高效課堂
朗讀吟誦是我國傳統語文教育的一種有效方法,是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訓練。許多教育家非常重視朗讀,如南宋理學家、教育家朱熹認為:“凡讀書不可牽強暗記,只是要多誦數遍,自然上口,久遠不忘?!苯逃胰~圣陶先生說:“語文課應以讀書為目的,教師若引導學生善于讀,則功莫大焉。”初中朗讀教學是培養學生語感、形成學生語文智慧技能的必由之路,所以我們必須把朗讀作為一種課型,精心設計,通過多種形式實施朗讀教學,同時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和教育水平,還學生個性化朗讀空間。本文擬在全面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前提下,明確朗讀教學對語文課堂的重要性,針對初中語文朗讀教學現狀,探索一系列提高學生朗讀能力的教學策略。
朗讀教學指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以朗讀為主要教學方式進行教學設計,展開教學活動,采取多種朗讀點撥策略和方法,培養學生對文本的閱讀、感悟、理解、表達等能力的一種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朗讀是打開文章大門的鑰匙,是加深理解文本,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有效手段。離開朗讀空談語文素養形成,無異于“種無根之木,飲無泉之水”。
1.有效吸引學生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
初中教材中的絕大部分課文是文質兼美、情文并茂的名篇佳作,教師如果能營造富有情感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反復朗讀中入情入文,則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朗讀教學的優勢之一便是朗讀形式的多樣化,除了齊讀、范讀、自讀外,還可以采用男女生對讀、分小組賽讀、分角色朗讀、配樂朗讀、接力讀、課本劇表演讀等形式。通過如此豐富的朗讀形式,讓學生在能力體現和美的創造中體驗成功的滿足感和喜悅感,在這樣活潑的課堂氛圍中自我陶冶、自我培養、自我塑造。
2.有助于加深對文本的理解,更好地體悟文章的思想內容。
朗讀是把握教材內容的一種手段,學習語文的一扇窗口。文章是作者描寫現實、反映生活、抒發感情、寄托理想的載體,在作者匠心妙筆之下,無不飽蘸著酣暢淋漓、強烈鮮明的愛憎情感。如果僅憑教師一味分析講解,則學生很難深刻洞察作者思想,體會作者感情,所以只有通過反復朗讀,讓學生在讀中入文入情,才能更深刻地體悟作者的巧思匠心和文章的思想內容。如《黃河頌》一課,這是一首通過贊美黃河歌頌中華民族的現代詩,其中蘊含著強烈的愛國情感,但因為學生離那段崢嶸歲月有點遙遠,即使對歷史有所了解,也很難體會當時愛國志士的滿腔愛國熱情,所以單憑老師的分析講解,很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達到情感共鳴,課堂也會因此陷入沉悶。如果教師不急于分析詩歌內容,而是通過介紹文章的時代背景、教師范讀,則能充分調動學生情緒,打動學生心靈。當學生的情感被激發后,借助音樂的力量,讓學生配樂反復朗讀,在朗讀中體味詩歌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在朗讀中不斷升華學生的愛國熱情,最終實現預設的教學目標。
3.有助于培養學生語感,積累語言。
呂叔湘曾說:“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語感能力?!笨梢娬Z感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形成起著積極作用,而培養語感、積累語言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朗讀。課堂上運用多種朗讀方式,讓學生深入朗讀、深入意境,掌握語段的語氣節奏,揣摩其中意旨,學生對生動鮮明的語言都能牢記在心,自然而然培養語感,積累語言。而且從教育實踐看,朗讀有利于激發學生情感,熟悉語言結構,豐富語言材料,長期朗讀訓練會將文章語言轉化為自己的語言,形成語感,豐富詞匯,對以后寫作有很大幫助。
4.有助于激發想象,陶冶情操。
初中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意境優美、哲理深刻的文章,教師在講讀課文的過程中,只有通過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反復朗讀,用聲音再現畫面,將文學作品中具體生動的形象滲入學生的心靈,不但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最主要的是喚起情感共鳴,感受真情,領悟真理,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如《記承天寺夜游》這篇文章,這是一篇極富詩情畫意的文章,字里行間流露出的樂觀進取精神特別耐人尋味,要讓學生真切體會到這種情懷,一定要以朗讀為主線,激發學生想象,想象蘇軾被貶,與懷民步于庭院,欣賞夜色美景時的悠閑與愜意,與作者“同悲愁,共歡欣”,才能延伸到作者的情感深處,領略作者豁達的胸襟。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重視朗讀,以讀為本、以讀代講、以讀促思、以讀促悟的觀念得到普遍認可和重視,朗讀熱情空前高漲,課堂教學一改繁瑣的分析講解,肢解課文傾向,語文課堂書聲瑯瑯,對語文教學的發展意義重大。然而,在朗讀繁榮的背后,潛隱的一些問題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思考,在書聲瑯瑯的語文課堂上我們到底該如何更好地真正落實朗讀教學。
1.教師要重視朗讀教學,賦予學生讀的權利。
長期以來,語文課堂重講解輕朗讀,教師一人唱主角的滿堂灌式授課方式已帶來很多學習問題。因此,我們應繼承和發揚傳統朗讀教學法,朗讀能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并進一步強化學習效果。在語文教學界,所有優秀教師無一例外在教學過程中將朗讀置于教學第一位,使朗讀成為教學過程中探索文本的唯一橋梁,要想讓學生真正掌握語言,提升語感,語文課堂應當是充滿深情、激情的朗讀課堂,這一方法不僅展示教師個人的獨特魅力,更還原課堂上學生的主體地位。所以,語文教師必須重視朗讀教學,有明確的學生主體意識,不應以教師的教學設計代替學生的朗讀感悟,剝奪學生自主體悟表達的機會與創造性解讀文本的權利。
2.教師準確地解讀、把握文本是落實朗讀教學的前提。
對教材的準確把握是實施有效教學的基礎,于永正老師就說過,這法,那法,不吃透教材就沒有法,只有教師準確解讀教材,把握文本的情感基調,才能很好地創設教學情境、調節師生的情感狀態,為指導感情朗讀打下基礎。
3.創設朗讀情境,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
學生朗讀時融入不了感情,是因為他們并非主人公,也不是現場人物,甚至沒有類似經歷,當然難以體會作者的感情,為此,教師要通過多種途徑創設朗讀情境,營造氛圍,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蚪柚尘百Y料介紹,或借助音樂熏陶,或借助個人情感體驗,或借助教師和音頻范讀,或借助多媒體課件播放與課文相應的畫面或視頻,等等,創設與文本相應的教學情境,激活學生情感?!白x書貴入境,入境始與親”,教師引領學生進入文本創設的情境中,設身處地地領悟文中蘊含的情感,體會文章的意境,達到有效朗讀的目的。
4.有效的朗讀評價是落實朗讀教學的保證。
卡耐基曾說:“使一個人發揮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贊美和鼓勵?!睂W生尤其喜歡鼓勵和贊美,課堂上的及時評價是激發學生朗讀興趣,提高學生朗讀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學生朗讀之后,教師應利用多種評價方法進行及時指導和評價,多給學生正面的、積極的評價,肯定學生朗讀的優點,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不斷激發朗讀興趣。評價的目的還在于提高學生朗讀水平,教師的評價中應有具體的朗讀指導,應在肯定優點的同時指出本次朗讀需要提高的地方。由于不同學生有不同個性發展和生活經歷,因此朗讀評價要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根據學生年齡、心理、性格特點及學習基礎進行評價。
總之,朗讀魅力巨大,“不僅是一種對待文字和語言的形式,不僅是一種狀態,而是包孕一種生命的質量”。讓朗讀教學成為語文課堂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讓朗讀成為語文課的“熱點”,讓我們通過朗讀教學提升學生語文素養,打造更高效的語文課堂。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楊春茂.韓軍與新語文教育.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3]宋灝江,劉正偉.新課程與語文教學傳統.中學語文教與學,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