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榮坤
摘 要:近年來,新課程改革的發展在教育領域掀起了一陣熱潮。在新課改大背景下,學校教學發生了很大的轉變,教師不斷地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以適應課改要求,摒棄傳統教學模式,積極學習新課標精神,積極改變教學目標,積極進行教學手段的創新與改革。小學數學教學也加入到了創新的大潮流中。
關鍵詞:小學;學習;生活;興趣
當今社會正處在知識經濟時代,信息化社會的快速發展,知識的不斷更新,要求人們要與時俱進,緊跟時代的步伐,不斷學習、終身學習。社會環境的變化必然會影響課程改革。新時代大環境下,課程改革要求教師以學生為中心,以促進學生全面、自主、有個性地發展為目標,摒棄傳統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模式,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
在新課改要求下,我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與對新課程改革的探索,針對小學數學的創新提出幾點看法與建議。
一、數學學習要與生活緊密相連
傳統的數學教學,課程繁多,重視知識的灌輸;書本上的知識脫離了生活,學生缺乏形象的理解,造成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感覺困難、吃力;新課程下的數學改革應當讓學生更多地學習與生活緊密相連的知識。生活中的數學知識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理解和消化數學知識的過程中,由于知識與生活相互交叉融合,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更加形象,對數學知識的掌握也就更加牢固。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學習也是為了應用于生活,所以在學習中滲透生活知識,可以使學生學以致用。
如何使數學教學與生活緊密聯系呢?老師在數學教學活動中,使用學生常見的教具,如一摞書、一捆筆、一個橡皮等。數學教學不能只教授枯燥的數字,老師要創設數學情境,引出數學問題,例如數字的計算可以用超市中買東西的情境來引出;比大小問題可以用玩具價錢的比較來教學。
二、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
新課程注重學生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數學課程不只是傳授給學生數學知識。小學生正處在行為習慣逐漸養成的階段,小學數學課程的開設,啟發學生的數學智慧,讓學生形成數學思維,更重要的是可以激發學生的數學興趣,讓他們從小熱愛數學。
數學興趣的培養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鼓勵策略。數學課上積極獎勵回答數學問題的學生,還可以開展數學比賽,對于獲勝者給予獎勵。這樣就增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感受到了學習數學的樂趣。
三、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在傳統教學中,學生不是主動的參與者,而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學生在學習中缺乏對知識的探索。在新課改下,教師要轉變自己的角色,由知識的傳授者漸漸向引導者轉變。教師角色的變化勢必會使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探索知識。在新的教學模式下,學生才能以自主學習者的身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學生自己主動構建數學思維框架,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與創造力,以課堂主人的身份投入學習中。
教師要營造靈活的數學課堂。由于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學生會根據自己的思維、想法,以自己的方式去探索知識,老師要保證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進行知識的學習,而不是讓學生遵循老師已經設計好的課堂教學。由于學生具有獨特性,學生的想法千差萬別,學生在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中會依據自己的思維模式提出問題與解決方法,這就使數學課堂呈現出多樣性,極大地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拓寬了學生的思維。
四、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單一的知識傳輸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老師可以將班內的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在教學過程中創設不同的數學情境,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與研究。小組合作學習可以使學生在討論過程中體會并理解他人的數學思路,加深對數學問題的印象,更有利于掌握數學知識。在與他人進行討論的過程中,學生也在學習溝通的技巧,與他人合作的方法,逐漸培養學生的溝通理解能力與合作能力,讓學生朝著多維的方向進步與發展。
五、學生參與課堂評價
新課程下的學生是以課堂小主人的身份參與教學的,學生作為課堂的主人,不僅要參與到教與學的過程中,還要參與到課堂評價中。
學生在課堂互動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通常這些問題是由老師發現并予以糾正的,效果并不好,學生下次依然會犯同樣的錯誤。如果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對存在的問題加以評價,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該問題的認識,還可以起到自我約束的作用。除了對學生進行評價,課堂評價也是必不可少的,課堂評價只有使老師認識到課堂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課堂教學才有發展的空間,才更能滿足學生的需求,適應學生的發展。
總之,隨著新課程理念的不斷完善,教學創新的步伐將不會停止。因此,我們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要及時學習新課程理念,不斷進行教學創新。
參考文獻:
[1]姚永芳.分析新課改下如何創新小學數學的教學方法[J].學周刊,2011(21).
[2]黃秀玉.分析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J].新課程,2011(03).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