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合肥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的調查"/>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胡世勇 蔣金鳳(石河子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新疆石河子832003)
?
被征地農民消費結構分析
——基于合肥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的調查
胡世勇蔣金鳳
(石河子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新疆石河子832003)
文章基于合肥市經濟技術開發區368位被征地農民的調查數據,利用統計分析方法,從消費結構的角度分析被征地農民的消費變化,并與農村居民及城市居民進行比較分析,從而揭示被征地農民消費中存在的問題。結果表明:被征地農民的各項消費均有所增加,消費水平較以前有了很大提高,生活質量得到了明顯改善,消費結構也逐步向城市居民看齊,但食品支出等仍占據重要比重。與農村居民相比,被征地農民消費支出總規模相對較大,消費結構進一步優化;但與城市居民相比,被征地農民在消費支出水平和消費結構上仍有一定差距。同時,被征地農民還存在消費層次較低、消費水平分布不平衡等問題,并據此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被征地農民;消費水平;消費結構
伴隨城鎮化速度不斷加快,我國各地區經濟發展中“圈地”現象屢見不鮮,廣大農村地區,尤其是城市郊區的農村地區越來越多的宅基地、耕地被轉化為城市建設用地,出現大量因城市化和工業化用地的擴張而被政府征用土地的農民——被征地農民[1]。據預測,到2020年我國被征地農民總數將達1億人以上[2]。農民失去土地后,獲得了相應的補償安置款,收入一度急劇增加,消費行為也隨之發生了巨大變化。部分失地農民在獲得“巨額”征地補償安置款后,開始出現炫耀性、浪費等不合理消費現象,如不進行合理引導,這些農民極可能從“一夜暴富”轉變為“一貧如洗”。因此,深入了解被征地農民當前的消費情況,妥善處理被征地農民消費存在的問題,不僅有助于引導其樹立正確消費觀、理性消費,還關乎我國城鎮化進程的速度,關系民生、社會公平與穩定。
被征地農民的消費結構是在一定社會背景下形成的,是在生活消費過程中所耗費的各種消費對象的構成及其協調程度。消費結構是否合理、健康和科學,消費需求能否得到滿足,不僅關系到農民生活質量的改善和社會生產力的提高,更關系到整個社會的和諧、穩定與發展。從消費結構方面來了解被征地農民的消費現狀,研究其消費行為的變化,是實現該目標的重要環節。目前,直接研究被征地農民消費結構變化的文章還很少。李羅(2011)通過走訪調查,揭示呼和浩特近郊失地農民的消費結構及近況,并比較失地前后的狀態,得出主要影響呼和浩特近郊失地農民合理消費的因素,最后提出促進失地農民增加消費的可靠性建議[3];謝立宏(2012)運用不同學科理論方法,分析蘭州地區農民在失去土地的背景下,消費方式變遷過程、特點及趨勢,并就構建失地農民新型生活消費方式實際途徑展開探討[4]。
綜上所述,目前只有零星研究關注到被征地農民的消費結構、消費方式等內容,但缺乏與當地農民和市民的對比,無法全面反映被征地農民的消費結構和消費水平。本文主要基于合肥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的調查數據,在對被征地農民消費行為進行統計分析基礎上,將其與農民、市民消費情況進行比較分析,揭示被征地農民消費中存在的問題,并根據研究結論提出相應建議。
(一)調查說明
本文調查地點為合肥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具體分為東西兩部分,其中東部以工業為主,西部以商務辦公為主。2000年建成區實際統轄面積為72.72平方公里,并被國務院確認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隨著經濟快速發展,開發區的規模正在不斷地擴大,城郊地區大部分農民土地、宅基地被征用。具體調查選擇了經開區錦繡社區、芙蓉社區、蓮花社區、海恒社區、臨湖社區及高劉鎮6個地區作為樣本地。調查方式主要采取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此次調查共發放400份問卷,根據研究需要,剔除了32份缺失關鍵數據的問卷,有效問卷368份,有效率為92%。
(二)樣本描述
在368個有效調查樣本中,男性有190位,占樣本總數的51.6%;女性有178位,占48.4%;年齡在18歲至40歲的占42.9%,40歲至60歲的占37.2%,60歲以上群體占樣本總量17.9%;80.7%的被征地農民已婚;被征地農民家庭人口總數主要集中在4-6人,占樣本總數的46.5%,7口以上的大家庭占28.8%;44.6%的已婚家庭擁有1個子女,44%的家庭有2個或3個子女,對于一些年紀較大的群體,因沒有受到計劃生育干擾,子女數較多,大約占11.4%;13.6%的被征地農民身體十分健康,每年基本不需去醫院,56.3%的農民每年去醫院看病次數在1-3次,少部分農民每年看病次數在13次以上;77.9%的農民受教育程度處于中專、高中及以下水平;74.4%的被征地農民屬于中低薪階層。家庭工作人員結構中,青壯年是主力軍,一般家庭每年都有2-3人參加工作,占45.4%,退休的老年群體及求學中的青少年群體大多沒有參加工作,占22.3%。
通過對被征地農民訪談發現,36.4%的消費是為了追求品牌,相互攀比,滿足自身虛榮心,23.4%的受廣告商家價格促銷影響,主要集中在收入相對較少群體,21.5%的消費源于長期養成的消費習慣和興趣;只有13%的被征地農民感覺物價水平較低,絕大多數表示當前物價太高,難以接受。農民喪失土地以后,獲得了巨額補償款,加之通過其他渠道獲得的收入,短時間內收入“暴增”。但調查發現,79.3%的農民朋友對理財所知甚少,平時基本不關注。雖然70.3%的被征地農民認為政府征地補償政策基本落實,但75.3%的農民仍表示目前經開區的基礎設施、社會保障制度等建設還不完善,城鎮化率處于低水平。2013年經開區被征地農民人均年收入約為17271.1元,而同期城市居民人均年收入為28083元。盡管被征地農民的收入在不斷提高,但與當前城市居民收入相比,仍存在差距。
(一)被征地農民消費現狀
通過對400位被征地農民的調查發現,土地被征用后,農民收入來源發生了較大改變,而且由于居住環境的變化,被征地農民的消費支出水平與結構也發生了相應變化,具體如表1所示。2012年被征地農民家庭年人均消費支出總額為13181.5元,2013年達到15012元,較2012年上漲13.9%,其消費主要由食品消費、衣著消費、居住消費等幾部分組成。從表1中可以明顯看出,在被征地農民各項消費額中,食品支出在數據上絕對占優,說明被征地農民生活水平有待改善,當然,食品支出絕對額的增加,也受到了物價上漲的影響;其次,2012-2013年各類消費支出額總體呈增長趨勢,唯獨居住支出下降,這與絕大部分征地農民逐步擺脫租房階段而過度到搬至安置房階段,生活逐步回歸平穩相關;最后,被征地農民群體中人均交通通信類支出增長比例最高,2013年較上年增長32.6%,這是因為居住環境的變化,導致被征地農民出行成本增加,同時,信息化快速發展,使得各年齡層被征地農民對通信質量等要求更高,無形中增加了在移動通信方面的支出。
表1 被征地農民年人均消費支出額單位:元
從2012年和2013年經開區被征地農民家庭人均各類消費支出所占比重來看,在所有消費類別中,食品支出占比最大,2012年恩格爾系數約為0.41,表明被征地農民家庭生活處于“小康”水平,2013年被征地農民消費結構進一步優化,食品類消費所占比重有所下降,恩格爾系數為0.39,標志著被征地農民生活開始步入“富?!彪A段。消費支出處在第二位的是教育文化娛樂服務,2012年和2013年該項支出所占比重分別為12%和13%,說明被征地農民家庭對精神享受、文化教育越來越重視,支出規模也逐漸擴大。隨著交通和通信發展,農民在該方面的支出也在不斷增加,2013年占農民家庭消費支出比重已達12%。醫療保健類支出水平呈現出增長趨勢,2012年、2013年占比分別達7%和8%,預示被征地農民較以前更加注重身體健康。
(二)與農民、市民消費結構的比較
圖1 2013年經開區三類群體食品支出結構
1.食品消費。由圖1可知,被征地農民與城市居民在食品支出結構方面十分接近,表明二者之間的差異逐漸縮小。同農村居民相比,被征地農民的食物結構已經明顯發生改變,雖然糧油、肉禽蛋水產品類仍占據較大比重,分別為12.65% 和24.97%,但這一比例明顯低于農村居民的27.5%和38.62%。被征地農民食品消費更加注重多樣化,蔬菜、糖煙酒飲料、蛋糕和牛奶等產品消費水平均在提升。說明被征地農民的飲食結構已經發生變化,從傳統的以谷物為主的飲食結構向更加營養、健康的飲食結構轉變。通過本次調查走訪發現,失地導致農民食品消費的支出增加,但食品消費質量也在不斷提高。
2.衣著消費。調查顯示,無論是衣著消費支出的絕對數,還是衣著消費占生活消費支出的比重,被征地農民均高于農村居民,在衣著消費支出絕對數上低于城市居民,差異顯著。2013年,農村居民人均衣著類商品消費支出占家庭消費總支出的比重為5%左右,約為332元。而且農民在衣著消費時優先考慮價格,追求物美價廉,表明農村衣著類消費水平和觀念還有待提高。被征地農民由于失去土地后,生存環境發生改變,衣著類消費支出增加,2013年被征地農民家庭衣著類產品人均消費占總支出的10%,達到1540.7元,相對農村居民進步明顯。值得關注的是,廣大年輕的被征地農民的衣著風格開始發生變化,價格已不是決定其購物的主導因素。表明經開區被征地農民對衣著的需求已經從“穿暖”逐漸過渡到“穿好”、崇尚個性階段。
3.居住消費。由于土地未被征用,農村居民居住消費支出減少,部分取暖費、煤炭燃氣費以及水電費是其消費支出主要項目。2013年人均居住消費支出為939.8元,占全年人均消費總支出的20.5%,在消費結構比重當中排第二位。大多數被征地農民失地后進入社區,住房面積相對農村居民有所減少,但生活環境和生活質量有了明顯提高。與此同時,水、電、煤氣、取暖、物業、有線電視等致使被征地農民居住方面開支上升。此外,因大量被征地農民獲得補償款后為增加收入購置了多套房產,也導致其居住消費支出增加。2013年被征地農民人均居住消費支出達到1397元,較農村居民高,但占消費總支出比重只有9.3%,比農村居民的20.5%低很多。與城市居民相比,被征地農民的人均居住支出額和占消費支出比重都還有差距,2013年城市居民人均居住支出額2259.80元,占消費支出比重為9.9%。
4.家庭耐用消費品。從表2可以看出,2013年被征地農民家庭擁有的耐用消費品主要是彩電、電腦、空調、洗衣機等現代商品,其中,彩電是飽有率最高的商品,平均每100位被征地農民擁有彩色電視機144臺。電腦、空調的飽有率分別排名第二和第三。從家庭耐用消費品擁有量可知,被征地農民家庭擁有量居于城市居民和農村居民之間,主要青睞中高端產品,除電視、空調、洗衣機和其他消費品在被征地農民中受到歡迎和流行外,一些高端耐用消費品,如電腦、相機和其他產品消費開始向城市居民看齊。
表2 2013年經開區三類群體家庭平均每百戶年底耐用消費品擁有量
5.醫療保健消費品。2013年農村居民、被征地農民和城市居民三類群體人均醫療保健支出金額分別為510元、1143元和1516.9元,呈依次增加,而三類群體人均醫療保健支出占其消費支出比重分別為9.18%、7.61%和6.67%,呈依次下降,被征地農民兩個方面指標均介于農民和市民之間。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醫療保障體系不夠完善,尤其是廣大農村地區。很多村民反映,醫療保障范圍比較小,額度比較低,造成農民看病、就醫的顧忌心里,不愿在醫療保健方面投入太多。同時,說明盡管人們收入在不斷增加,但對健康的重視程度還不夠,更傾向于其他消費品的投資。
6.交通通信消費品。2013年交通類消費品以及通訊類消費品在被調查戶中的擁有量如圖2所示,從中可以看出,三類群體家庭最普遍、擁有量最高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車,農民、被征地居民、城市居民每百戶家庭分別擁有85輛、45輛、28輛。隨著經濟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被征地居民和城市居民在交通工具上選擇性更大,一些居民寧愿選擇自行車、電瓶車、坐公交車甚至步行,取而代之的是汽車,更能贏得大家認可與好感,表明機械化交通工具正在取代人力自行車這一單一的交通工具。此外,三類居民家庭中通訊類產品擁有量較大。其中,被征地農民每百戶家庭固定電話和移動電話擁有量高于農村居民,低于城市居民,但三者差距不很明顯。總體來說,通信和交通消費已經成為居民消費熱點,相信在未來數年內,通信和交通類消費支出在各類居民總消費支出中的比重將會進一步的增加。
7.教育文化娛樂服務消費。通過表3數據對比發現,在人均文化教育、娛樂消費支出方面,被征地農民為1932.70元,占總消費支出的12.8%;農村居民為385.90元,占總消費支出的6.9%;城市居民為4819元,占總消費支出的21.2%。從教育、文化、娛樂服務消費構成來看,農村居民將此項消費支出的58.1%用于子女及自身教育方面,32.7%用于文化娛樂用品上,余下9.2%用于文化娛樂服務;被征地農民將此項消費支出的49.1%的用于教育投入,21.4%用于文化娛樂用品上,29.5%用于文化娛樂服務;城市居民則將重心轉移到文化娛樂服務方面,除將此項消費支出的36.5%用于教育外,41.1%的用于文化娛樂服務方面??v觀三類消費群體,發現隨著居民生活質量的不斷改善,居民在教育和文化娛樂方面的消費意識逐漸增強,在教育與文化娛樂方面的消費額日益增加。
(三)被征地農民消費存在的問題
圖2 2013年經開區三類群體交通通信消費品每百戶擁有量對比
1.消費層次較低。按照合理消費結構的經濟學標準,其內部各項消費支出應均衡發展。當前,合肥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絕大多數被征地農民生活消費中自給性消費比重仍然較高。商品消費主要限于食品、教育、日用品等基本生活消費品,而交通通訊、醫療保健等較高層次的消費尚處于發展階段,生產性消費的比例微不足道。相比較城市居民,被征地農民的消費層次還處在滿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的低層次階段。
2.消費水平分布不平衡。2013年,合肥市經濟技術開發區被征地農民家庭平均生活消費支出為15011.6元,同期合肥市城市居民家庭平均生活消費支出為22468.3元,農村居民家庭平均生活消費支出為5555.9元。三者之比為2.7∶4.4∶1,差距較大。調查發現:不同社區人口分布多寡與消費水平高低之間,具有非常密切相關性。數量巨大的貧困人口是導致消費市場低迷不振的重要原因。消費水平除地域分布極不平衡之外,高、低收入被征地農民之間生活消費差距也很大。
(一)結論
通過對合肥市經濟技術開發區被征地農民的調查,并結合統計數據分析可知,被征地農民各項消費均有所增加,消費水平較以前有了很大提高,生活質量得到了明顯改善,消費結構也逐步向城市居民看齊,但食品支出等仍占據重要比重。與農村居民相比,被征地農民消費支出總規模相對較大,消費結構進一步優化;但與城市居民相比,被征地農民在消費支出水平和消費結構上仍然有一定差距。同時,被征地農民還存在消費層次低、消費水平分布不平衡等問題。
(二)政策建議
1.拓寬就業渠道,提高被征地農民收入,進而提升其消費水平。一是要努力消除就業障礙。政府應制定公平合理的被征地農民就業政策,去除限制被征地農民就業的歧視性政策以及其他不利因素,保證被征地農民能夠與城鎮居民享受到相同待遇。二是要積極開展技能培訓,提高被征地農民的從業技能。各社區管委會應根據被征地農民的學歷、年齡段,把提高就業率和增加就業技能作主要目的來開展職業資格認證培訓,從而有效擴大被征地農民的就業范圍。
2.優化消費環境,提高消費質量。一是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要進一步加大對被征地地區水、電、路等基礎設施的投入,強化商業網點建設,開拓消費品流動渠道,改良消費條件。二是加快城鎮化發展。經開區在推進城鎮化進程中,必須遵從城鎮化發展規律,既要積極運作,又要謹慎對待。
3.加強對被征地農民消費的宣傳教育,拓寬消費領域、提高消費層次。可以通過電視、報刊、講座或者廣播等傳播媒介對失地農民進行消費與理財方面的教育與培訓,改變失地農民傳統的消費觀念、消費習慣、消費方式;正確引導被征地農民積極追求合理、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增加教育、科技、文化、娛樂等服務性消費的支出,拓寬消費的領域、提高消費層次。
表3 2013年經開區三類群體人均教育文化娛樂服務消費支出
[1]周云鳳.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現狀、問題及建議[J].中國國土資源經濟,2013,(2):44-46.
[2]民進中央:失地農民數量迅速擴大2020年將超1億[N].中青在線-中國青年報,2009-03-14.
[3]李羅.呼和浩特城郊失地農民消費行為調查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
[4]謝立宏.回族失地農民生活方式的變遷研究[J].西北師范大學學報,2012,49(4):87-92.
(責任編輯:管仲)
胡世勇(1990-),男,安徽六安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農業經濟理論與政策;蔣金鳳(1992-),女,安徽蕭縣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農業經濟理論與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