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凱
【關鍵詞】 專業成長;教育信念;思維;
教學研究;實踐
【中圖分類號】 G635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14—0028—01
教師個人實踐智慧生成需要教師在其個人專業成長歷程中,持續不斷地強化自我,學會與同事的對話,這一切最終會演變和凝結成教育信念和德信追求、教學思維力與專業學習、反思實踐與教學研究三個具體方面:
一、教育信念與德性追求
教學無易事,看似簡單不經意的教學行為背后可能潛藏著教師豐富的實踐智慧。然而,教師個人實踐智慧的生成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它需要教師長時間的付出和追求。現實生活中許多優秀教師在經受各種“教育事件”的歷練,我們不僅要思考一個問題:是什么力量支撐其長期追尋“智慧”教學之路?筆者認為,其中關鍵性因素就是教師有教育信念的支撐和對德性長期的自我訴求。
我們學校有位老師在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時刻用“激情、熱情和關愛”詮釋著“教育德性”。在一次評選“地級教學能手”的驗收課堂上,聽課的有地、縣、校各級領導和老師共二十多個人,當全班同學齊讀課文時,突然前排一位同學從座位上溜下去了,還沒有等教室里其他人反應過來,楊老師己經把這位學生抱起來向診所飛奔而去。原來這個學生癲癇病又犯了,學生最終搶救過來了,但這節驗收課卻沒有順利完成,楊老師也因此沒有評上地級教學能手。這就是一個普通教師的德性。楊老師的這種德性是她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通過孜孜不倦地修養而逐漸形成的一種獲得性的內在精神品質。在工作中她不斷探索,大膽進步,最終成長為省級骨干教師。可見,教師個人實踐智慧生長的動力系統來自教師個人生活歷程中的確立的教育信念,而教育德性則是其核心。教育的真諦在于養成人格,而培養有德性的教師才是教師專業發展的不朽內涵。
二、教學思維與專業學習
課堂教學需要教師對課堂信息及時加工、改造、提煉和應答,教學的計劃、組織、進程、方式方法等常常需要根據現場情景瞬間轉換或改變,這種情形依賴于教師的教學思維。教學思維力雖有天性稟賦的因子,但更多的需要自身的體悟,有意識地錘煉和突破習慣的勇氣,教師的專業學習又是培養教學思維力的重要途徑。
陳老師是一個愛學習的人,也是一個有教學思想的人。他每年都要訂閱許多有關教學的報刊雜志,他把學到的新教法自覺靈活地用到課堂教學中去,他是學校最早進行分組教學實驗的人,但不能得到上級和同事認可。他所上的公開課,經常被評的一無是處, “課堂亂的不想課堂!”“學生講要老師干嘛?”“失去了教師的權威”等等。但他的課,學生喜歡,教學成績好,學困生轉化快,所以在學校不允許的情況下,她在自己家里進行實驗教學,找了十幾名距他家近的學生,利用節假日和周末在自家客廳搞分組合作教學實驗,在操作過程中他不斷反思、不斷改進還寫過許多論文,其中一篇《落實主題活動,培養創新思維》的論文,曾受到香港國際教育中心的好評和獎勵。后來實行新課改時,他已經駕輕就熟成了新課改的培訓老師。在工作中,不論有多難帶的班他都能帶成優秀班級,而且教學成績特別突出。由此可見,教師教學思維力的形成過程是一個學習過程。教師專業學習有別于教師職前培養,它首先是一種基于現實問題的學習,一種經驗積淀型學習和自我導向式學習。
三、實踐反思與教學研究
實踐反思實際上是教師自我對話,是自己對過去所沉積的經驗、歷史、思想等所進行的反思性研究和理解。無論是發生在課前對課堂教學的思考和計劃,課后對課堂教學效果思考的“行動的反思”,還是發生在課堂教學過程教學策略調整的“在行動中反思”,都可以說,教師的教學實踐反思既是對自己教學實踐性知識和教育經驗系統的清理與梳理,又是對傳統教學習慣的習俗的反對與改造。
優秀的教師在實踐中總能發現問題,進行不斷自我追問與思考,帶著問題開展實踐,在教學中進行研究?!安莞健苯虒W革命呼喚著教師從教學實踐中不斷追問、思考、反思和研究探索,不斷將日常備課、教學過程、教研活動等相關內容與自己提出的教研問題緊密結合起來,這是教師走向智慧教學的重要途徑和成功之路。
總之,教師的教育信念和德行主球時教師個人實踐智慧生長的內部動力源,教學思維力和專業學習則鋪墊了一定的知識基礎,實踐反思與教學研究又保證了教師發展的長效機能。但教師個人實踐智慧的生長已經超越學校教育生活的視域,將教師置于公共社會生活的宏觀背景,這需要教師智慧地處理自身教育行為與社會宏觀背景,需要獲得包括家長在內的社會人士的支持,在于其互動的基礎上獲得個人實踐智慧的生長。其實,教師的專業發展是一個必然伴隨著教師不斷努力的過程,只要我們能夠真正的行動起來,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和所處的現實環境入手,在自己的專業發展計劃的指引下,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我們完全可以在實踐中實現自己的專業發展。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