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山 趙振江 閆葦凌
摘 要:高校大學生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很多問題,包括:學校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重視,導致心理健康教育停滯不前;缺乏理論知識做指導,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理論知識太少;專業心理人士匱乏,學校里很少有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教師,科學化水平比較低;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夠與時俱進,不能與這個社會相適應。本文探討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及存在的不足,提出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大學生
1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及存在的不足
1.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夠。總體上看,隨著社會環境急劇變化,心理健康問題的日益突出,高校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斷加強。但是,由于對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性、規律性認識不足,致使某些高校仍然存在著“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現象,心理健康教育處于可有可無的境地。
2.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特性認識不清,存在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傾向。從高校的實際情況來看心理健康教育還沒有擺脫德育的束縛。應當說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定的聯系,但二者之間存在著許多差異,就目標而言,德育側重解決思想品德問題,而心理健康教育則側重解決心理健康問題;就內容而言,德育側重認識社會,心理健康教育則側重認識自我;就方法手段而言,德育重視自上而下的教導與灌輸,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種平等的討論溝通過程,反對強制和灌輸;就教育模式而言,德育教育多為知識傳授型,重視道德知識、思想政治觀點的傳授與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則是生活經驗型,它融于學生的日常生活之中,重視行為訓練和生活實踐。所以,不能以德育來代替心理健康教育。
3.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重診治、輕預防的傾向。由于對心理健康教育的內涵缺乏全面理解,很長一段時間內,人們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僅停留在心理疾病的治療上,忽視大多數學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的需要,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窄,教育的對象和范圍有很大局限性,影響了心理健康教育作用的發揮。
4.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匱乏,課程不完善。目前,高校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人才比較缺乏,而現有的教師大多沒有經過專門的專業訓練,缺乏心理學知識和臨床心理實踐經驗。從課程建設方面看,盡管目前已經出版了多種版本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學生心理健康咨詢等教材和書籍,但不少高校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僅僅把心理健康教育當成一種“額外”或“附加”的東西,心理健康教育并沒有真正納入到高校的課程體系建設中去。
2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
加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是進行素質教育必須完成的事情,而且是在新的時期內對于高等教育提出來的新的要求。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地發展,生活質量在飛速地提高,我們的步伐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得越來越快,競爭越來越激烈,而且,我們的觀念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與人交往的方式也發生了變化,這就導致了整個社會都處于一種緊張的氣氛中,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威脅。 大學生正處在青年中期,他們的心理發展很快但是心智仍舊不成熟,他們面臨來自各方面的壓力,所以在心理上很容易出現一些問題。高校在進行擴招的同時,有大量的心理存在問題的學生被吸納進來。由于網絡越來越普及,很多高校大學生都患上了網癮,沉迷于網絡不能自拔,而且他們把感情投入到網絡中,與現實生活隔離。除此,現在獨生子女數量在持續增加,很多孩子從小嬌生慣養,導致他們承受失敗和挫折的能力特別差,禁不住一丁點打擊。 所以,加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要想尋求解決措施。
讓大家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認可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中去是非常重要的。大學生主要的活動區域就是學校,但是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僅受到學校教育的影響,還與他們從小到大的生活經歷密切相關,而且受到家庭教育、社會環境的影響。所以,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僅僅是學校的責任,還需要整個社會都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一起為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做貢獻。
社會對所需人才提出的標準越來越高,這就要求家長必須提高自身的素質。家長要想不讓自己的孩子被社會淘汰掉,就必須改變自己固有的教育方式,與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相互配合,一起為學生的心理健康努力。家鄉的思想也不能一直停止在自己生活的年代,應該與時俱進,從自身做起,為孩子樹立榜樣。作為家長,要了解孩子各個發展階段的心理特點、生理特點、營養狀況和教育過程中應該特別注意的地方,最重要的是尊重孩子的獨特性,看到他們的特性,選用合適的家庭教育方法對孩子加以教育,可以與孩子進行心靈溝通等。 學生作為學校的第一主體,對他們進行素質教育是現在最重要的一項任務,而心理素質又是素質教育中尤為關鍵的環節。教師的任務就是讓學生時刻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保持樂觀開朗的性格。 不僅要主要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還要在其他課程中為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定期為學生進行心理輔導,營造一個良好的學校氛圍,讓學生感到輕松自在。學校領導必須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給予足夠的重視,這樣才能有所突破。心理健康教育提倡學生不僅要助人,還要學會自助,讓學生真正地成為主體,學會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緒,時刻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對生活擁有一個積極的態度。 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改變人們的觀念,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意味著學生有心理疾病,要讓整個社會都認可心理健康教育。
參考文獻
[1] 李冬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 世紀橋. 2010(03)
[2] 彭瑋婧,楊鑫銓.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調查研究[J]. 懷化學院學報. 2010(01)
[3] 屈正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分類探析[J]. 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01)
[4] 徐飛.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構建[J]. 法制與社會. 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