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秀芹
摘 要:當前高職院校公共英語考試存在很多弊端,很多院校、授課教師都在嘗試新的考試模式。本文詳細介紹在我院大二學生中進行期末考試改革---即視頻拍攝的口語考試形式的實施以及對學生所產生的影響,同時談談自己在此種考試改革中的體會和所取得的效果,期待會給其他教師帶來一些啟示。
關鍵詞:高職高專;公共英語;視頻拍攝
1.職業院校公共英語考試改革勢在必行
1.1 原有的考試模式陳舊,弊端多現
高職英語課程對學生形成綜合職業能力、創業能力以及今后可持續發展能力,具有不可忽略的輔助作用。高職高專公共英語考試歷年來都是沿襲傳統的考試模式:重讀寫、輕聽說;重結果、輕過程;重客觀、輕主觀。學生不論是認真學習,還是臨時抱佛腳,僅憑期中、期末兩份試卷就基本決定了學生一學期的英語成績。而且為了追求及格率,80%以上的考試內容都是書本原題,學生死記硬背答案,最后并沒有真正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這樣的模式、慣式,讓好學生放棄了成為出類拔萃的高遠志向,讓差生找到了通過考試的捷徑,讓教師在一種糾結、無奈的心態中掙扎。
1.2 尋找與教學計劃一致、效果最好的考試形式
在很多職業院校,剛入學的新生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相對較高,并且要通過《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考試A、B級》,學院比較重視,教與學相對可以順利進行。而學生進入大二后,學院的教學重點轉移到專業課教學,注重學生專業發展和就業能力的培養,英語教學的重要性在無形中降低,每周的教學學時從4學時降到2學時。在如此短如此少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能依然重視英語學習,為了達到“英語教學實用性、職業性”的教學目標,我們學院的英語教學做了相應的調整:增加英語類選修課、講座、英語寫作、口語大賽。最重要的是改革考試形式。在一次一次的探索后,我們找到了相對較好的方式——視頻拍攝的口語考試形式。
2 以求職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定位學生的考試形式和成績評定
2.1 考核方式及成績評定
在成績評定上,出勤、作業和課堂表現組成平時成績,占總成績的40%(其中要完成兩次比較正式的口語練習占15%,可選擇拍攝,也可以選擇課堂上展示)。期中考試為筆試,占總成績的20%(為教學計劃中所講內容綜合)。期末為口試,占總成績的40%.(要求拍攝視頻,內容涵蓋本學期所學過的任意三個主題。拍攝之前上交拍攝腳本,腳本占其中的15%)。平時成績比重的增加,是為了刺激和培養學生樂于參與課堂的積極性。
2.2 視頻拍攝的具體實施步驟和要求
經過摸索和實踐,我們對視頻拍攝提出了一些要求。當然,對于不同層次的班級,不同層次的學生,規則是可以靈活變通的。基本要求如下:
(1)分組原則:每學期期初,以學生自愿為主,教師協調為輔,每兩個人一組(本教材的大多數內容為兩個人的對話,)為方便課上隨時操練,每次課堂的座位要以組為單位就坐。學期中可以在通知老師的情況下自愿調換。分組的基本指導思想是:男女同學搭配,優差搭配。兩人一組,如果有多角色扮演,可以請其他同學援助。目的是防止每組人多后,大家互相推諉,互相依賴,有人渾水摸魚。
(2)腳本要求:腳本要在拍攝前上交,要有封面、基本內容介紹、人物角色扮演介紹,文字的編排要美觀大方。腳本內容以書本內容為基礎,至少要涵蓋學期所講的三個情景,也可以自我發揮。待教師檢查每組同學腳本內容連貫性、扮演每個角色的同學發音后方可拍攝。同學也可以模仿Video的里的內容拍攝。
(3)拍攝要求: 要求學生不能用手機拍攝,不同的語言場景盡量選擇相應的實際背景;著裝得體、舉止優雅;盡量用標準的語言表達,要求完全脫稿。視頻拍攝周期為10天,考試當天在教室展示有特色、優秀的視頻并和學生共同賞析。每組上交的視頻資料保證在5分鐘左右。
3 視頻拍攝口語考試形式對教師、學生、學校教學所產生的積極影響
3.1 視頻拍攝口語考試形式讓教師重新認識學生,多角度評價學生,增進師生感情
教師對學生由衷的贊美或者認真的指教,讓學生心服口服。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的展示或者視頻進行講評時,更加注重學生的感受,也更加注重自己的語言藝術。即使每天被學生圍著改腳本,糾正發音,預覽視頻是否合格等,工作量一下子增加了幾倍,但是每位教師都是快樂的。大家在辦公室里互相欣賞自己學生的得意之作,互相交流心得,提出建議。在對學生的日常輔導及視頻點評中,老師更了解學生,學生也愿意跟教師溝通(尤其是平時比較內向、沉默的學生),無形中增進了師生感情,這應該是意想不到的收獲。
3.2 視頻拍攝口語考試形式對學生的學業、就業、綜合素質提高都所起到的積極作用
沒有實施視頻拍攝口語考試之前,學生上課不聽,作業靠抄,考試靠背,少數人有作弊行為,老師為了情面或者及格率高抬貴手,這一切讓學生成了蟲。新的考試形式推出后,尤其是試行了第一學期后,學生徹底放棄了“應付了事”的心理,積極投入到平時的練習和期末的視頻拍攝準備中。
視頻拍攝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有效杜絕作弊而且能讓學生將所學到的語言充分應用。他們自己動手寫腳本、編排、打印;自己動手制作、剪輯視頻、插播圖像聲音。他們要自己在校內校外尋找適合自己卻不與同學重復的場景,要自己制作、借用道具。除了兩個人的合作,同學們還要經常借用別的同學來幫助扮演角色,還要邀請同學幫助拍攝,這一切不但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還培養了責任感,學會寬容、熱心待人。
在拍攝視頻時,我們要求學生要著正裝,目的是讓學生改變一下形象,讓他們看到另一個自己。而當學生看到視頻里的自己像職場人士一樣有模有樣說著流利的英語時,他們心里的感受可想而知。而且學生在校內校外拍攝視頻時,要戰勝自己的羞澀心里,要對路人的駐足觀看視而不見,要接觸到校園之外的世界,這對他們的心理是一個極大的挑戰。為他們今后求職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鍛煉機會。
3.3 視頻拍攝的口語考試形式促進校園文化建設、提升學校形象
在一個工科院校,很少能在校園里見到學生讀英語、說英語的現象,尤其是職業院校,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總體較低。自從視頻拍攝口語考試形式開始實施起,在學校里經常可以看到三五成群的學生用英語交談,還有人在拍攝,這種情景總是會讓經過的教師和學生駐足欣賞,讓同學們感到一種激勵和一種自豪。而且這樣的場景勢必對下一屆學生起到傳、幫、帶的作用。這種氛圍的持久存在,這種現象的眼神擴展,勢必會對校園文化建設、學院形象塑造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4 結論
視頻拍攝口語考試形式在四個學期的實踐和不斷改進過程中,讓我們深深體會到教學改革帶給教師的動力和成就感,看到了教學改革為學生開啟了自我認識的大門。視頻拍攝的口語考試形式為非英語專業的學生找到了學習英語的樂趣,找到了自信。面對不斷變化的人才市場需求,如何在教學中為學生的就業和從業打下必要的基礎,教師必須要積極努力尋求教學效果最大化的改革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