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效剛+馬英+程麗娟

[摘要] 目的 研究射頻消融術聯合支氣管動脈灌注化療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治療中的臨床療效。 方法 以2011年3月—2014年5月該院收治的5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26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在CT定位引導之下行射頻消融治療,1周后再經再行經皮支氣管動脈灌注多西他賽進行化療,觀察療效;選擇同期單純采用多西他賽進行化療相同化療方案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24例作為對照組。比較兩組患者在治療的有效率及生存效率、不良反應。結果 通過實驗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統計,實驗組數據高于對照組,并聯合每組進行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不良作用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通過實驗發現射頻消融聯合支氣管動脈灌注化療是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一種有效方法。
[關鍵詞] 肺癌;射頻消融;灌注化療
[中圖分類號] R73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5)02(c)-0005-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combined with bronchial artery infusion chem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Methods 50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rom March 2011 to May 2014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26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underwent CT-guided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then chemotherapy with Docetaxel infused by percutaneous bronchial artery one week later. And the effect was observed. 24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underwent only chemotherapy with Docetaxel infused by percutaneous bronchial artery during the same period of treatment. And the treatment efficiency, survival efficiency and side effec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It was showed by the experimental statistics that the data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conducted joint inspection in each group, with a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ide effec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Conclusion It was found that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combined with bronchial artery infusion chemotherapy 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Key words] Lung cancer;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Infusion chemotherapy
自2000年首次提出通過射頻消融(簡稱RFA)來治療肺癌以來,已經被廣泛的應用。該方法其具有創傷小,殺傷范圍大、操作簡單、不良反應小等特點,可治療多個腫瘤的優點。同時經支氣管動脈灌注(簡稱BAI)化療其具有安全、簡單和高效的特點,從而在臨床治療中應用非常廣泛。但是單純的采用化療方法其取得的效果不太理想。對此該研究采用RFA聯合BAI對該院2011年3月—2014年5月收治的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進行了綜合性治療,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治療的50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平均年齡(60.3±4.9)歲。其中實驗組26人,男17例,女9例,平均年齡(57.3±4.6)歲,對照組24人,其中男14人,女10人,平均年齡(61.2±3.5)歲。所選患者ECOG行為評分(PS)0~2分。未化療,無出凝血功能障礙,無嚴重心肺腎功能衰竭等,預計生存期>4個月。同時50例患者中腫瘤直徑最大8 cm,最小1 cm。腫瘤直徑<3 cm者9例,3~5 cm者25例,>5 cm者16例。
1.2 治療方法
實驗組先采用射頻消融治療,其具體的方法則是在手術前先進行血常規、凝血酶原時間、心電圖、胸部CT掃描,在螺旋CT引導下,將16G鞘管式多電極針準確穿刺至腫瘤靶點,消融范圍定在病灶的周邊0.5~1 cm的非瘤組織。消融的時間大致維持在5~10 min,溫度維持在80~90 ℃之間。為避免出現局部的“碳化”等問題,可通過電極向瘤體注入生理鹽水,并密切關注患者的體征變化,如出現疼痛、發熱等,可采用止痛或者是補液等對癥的方式。在射頻消融術1周后,根據CT強掃描狀態,如無特殊的處理,則行支氣管動脈灌注化療,通過Seldinger技術經過皮穿刺股動脈,造影、攝片等進一步的確認腫瘤的供血動脈,將多西他賽藥物稀釋后經導管緩慢的注入;對照組則單純采用支氣管灌注多西他賽化療。
1.3 觀察指標
該研究主要觀察有效率及生存效率,其中完全緩解表示為CR,臨床癥狀消失,并且肺部腫塊完全出現消退;部分緩解表示為PR,臨床癥狀出現好轉,腫塊的直徑縮小50%以上;穩定則表示為SD,腫塊的縮小幅度不到50%;臨床較重為P。不良反應則主要觀察兩組急性并發癥。
1.4 統計方法
使用SPSS21.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用率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有效率與生存率
兩組患者結合其具體的病情,給每位患者行2~3次射頻消融手術,再行支氣管動脈灌注化療。其中單純采用多西他賽化療的平均次數3.6次,射頻聯合組及實驗組平均次數2次。術后對患者進行定期的CT掃描,并查看兩組在3個月、6個月和1年后的有效率(CR+PR+SD)以及生存率情況見表1。
2.2 不良反應
在對不良反應的觀察中,實驗組在射頻消融術和化療后總共產生不良反應22例,其中咳血3例,氣胸5例,胃腸道10例,白細胞下降明顯2例,脫發2例子;而對照組化療不良反應主要為胃腸道15例子,白細胞下降3例,脫發1例,通過統計學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39﹥0.05)。
3 討論
化療治療當中有效率和生存率作為反映化療結果的重要指標,在化療效果當中被廣泛的應用。通過1年的時間對實驗對象相關數據對比發現,實驗組有效率與對照組相比,都優于對照組(P﹤0.05),在對生存率的統計當中,在第3個月的統計兩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而在6個月、1年的統計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在對兩組的不良反應的統計中,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通過上述的實驗發現,通過射頻消融術聯合支氣管灌注化療在患者的有效率及生存率統計數據方面都優,從而說明該治療方式要優于單純采用支氣管灌注治療,其主要的原因在于射頻消融手術作為一種新的治療方法,其主要的原理則是在腫瘤組織內釋放一定頻率的射頻電流,從而產生高速的震蕩,并產生高達90℃的高溫,從而快速的殺死局部的腫瘤細胞,防止腫瘤細胞的轉移。
同時,上述問題并不能證明射頻消融術不產生不良反應,在接下來的研究中還必須對其是否產生不良反應進一步的研究探討。
[參考文獻]
[1] 胡愛平,陳宗祥,梁洪亮. 小劑量支氣管動脈灌注化療聯合局部放射治療高齡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觀察[J].中華肺部疾病雜志:電子版,2013(1):29-31.
[2] 王芳,田瑩,蔡美. 益肺飲合支氣管動脈灌注化療治療老年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30例[J]. 湖南中醫雜志,2013(9):21-24.
[3] 張欣,楊佩穎,賈英杰,等.消巖湯聯合支氣管動脈灌注化療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臨床觀察[J]. 新中醫,2012,44(4):74-76.
[4] 裴志東,倪明立. 氬氦刀冷凍消融聯合支氣管動脈灌注化療治療Ⅲ~Ⅳ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療效[J]. 腫瘤防治研究,2012,39(8):1020-1022.
[5] 張麗偉,管秀紅,馮崇元. 奈達鉑支氣管動脈灌注聯合全身化療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J]. 中外醫學研究,2013,11(28):3-4.
[6] 張波,李曉敏,李二生. 三維適形放療聯合支氣管動脈灌注化療治療局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療效觀察[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7(14):12-14.
[7] 蘭瓊玉,蔡婧,劉建輝,等.支氣管動脈灌注化療同步三維適形放療治療局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研究[J].實用臨床醫學,2013,14(6):40-42.
[8] 孫云安,楊榮剛,許同憲,等.改良支氣管動脈灌注化療對中晚期肺癌患者血清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影響及臨床療效[J]. 臨床薈萃,2014(8):950-952.
(收稿日期:2014-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