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娟娟 孫 健 瞿國萍 羅偉權 紀宗萍 曾福強
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中山中醫院超聲科,廣東中山 528400
該研究中出于對應用超聲彈性成像檢測頸動脈斑塊的物理性質,探討斑塊應變率等參數與斑塊穩定性的關系,為腦卒中的預防和診斷治療提供新的影像學參數的目的,對該院2013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50 例腦卒中患者的超聲彈性成像結果進行了統計分析,現報道如下。
研究中資料來源于該院收治的臨床確診腦卒中患者,抽取其中的50 例作為研究對象,另抽取同期存在頸動脈斑塊但未發生過腦卒中人群50 例,腦卒中組包括有男38 例,女12 例,年齡42~81 歲之間,平均(61.5±13.8)歲。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會議制定的腦卒中診斷標準,在發病24 h 內接受CT或者是MRI 等檢查確診為新發梗死病灶。
1.2.1 研究方法 對以上統計的50 例腦卒中患者以及同期存在頸動脈斑塊但未發生過腦卒中人群展開實時超聲彈性成像檢查,并對檢查結果進行統計分析,觀察指標包括:了解斑塊數目大小形態及回聲性質,同時應用實時超聲彈性成像技術檢測頸動脈斑塊的硬度,計算頸動脈管壁與各種類型斑塊的硬度比值。
1.2.2 檢查方法 研究中所需儀器為該院現有日立公司AVIUS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配有EUP-L74M 高頻探頭,支持彈性成像技術。掃描時囑咐患者采取仰臥位,使頸部充分暴露,并將頭向一側偏,經灰階超聲對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進行顯示,在測量斑塊大小、動脈狹窄程度后,經實時超聲彈性成像技術對灰階超聲檢出的動脈斑塊軟硬度進行分析[1]。具體操作為:取樣框包括頸動脈前后壁,將探頭進行輕微的振動后,超聲儀顯示屏上代表壓力、壓放頻率數字指標為3~4 時最佳,取樣框感興趣區采取實時灰階超聲圖像與彈性圖像的雙幅顯示,在感興趣區內選擇頸動脈斑塊為A 區,盡量包含全部的斑塊,以頸動脈管壁,應變值用B 表示,對B/A 值也就是應變對比度進行計算,該值越大說明斑塊的硬度越大[2]。
研究中相關數據資料采用SPSS18.0 統計學軟件處理,患者年齡等相關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形式表示,對比中計量資料的對比采取t 檢驗,計數資料的對比則是采取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該組患者經常規超聲檢查發現有明確頸動脈斑塊者48 例,有2 例未檢出,常規超聲檢查共檢出低回聲斑塊29 處,混合回聲斑塊35 處,鈣化斑塊12 處。實時超聲彈性成像中低回聲斑塊呈現為黃綠色或者是以綠色為主,混合回聲斑塊為藍綠相間、強回聲斑塊呈完全藍色。
經統計發現,低回聲斑塊組B/A 值為(1.75±0.75),混合回聲斑塊組B/A 值為(6.98±1.19),強回聲斑塊組B/A 值為(38.89±3.03),顯然,三組斑塊B/A 值呈現逐漸升高趨勢,兩兩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低回聲斑塊組與混合回聲斑塊組對比t=5.037,P=0.0428;低回聲斑塊組與高回聲斑塊組對比t=39.115,P=0.0000;高回聲斑塊組與混合回聲斑塊組對比t=37.921,P=0.000);頸動脈斑塊硬度比值不足5.0 者37 例,占腦卒中患者的74.00%。
目前腦梗死的主要檢查方法[3]:DSA-數字減影血管造影,MRA-磁共振血管成像,CTA-多排螺旋CT 血管成像,CDFI-彩色多普勒超聲成像。目前DSA 是確診動脈粥樣硬化斑所致動脈管腔狹窄的金標準。它在判斷狹窄的程度和范圍方面優于其他檢查,但不能直接觀察粥樣斑塊的內部特征,且對斑塊潰瘍不能準確識別,有一定創傷,偶可出現粥樣硬化斑及血栓脫落、動脈痙攣等并發癥,因此無創檢查手段越來越受到重視。CTA 對鈣化斑顯示敏感,可顯示斑塊的較大潰瘍。其缺陷在于對血管壁的結構顯示欠佳,其接受放射線和含碘造影劑對人體有一定傷害,且對碘過敏的患者受到限制[4]。MRA 優點是避免了腎毒性造影劑和電離輻射,并可描述斑塊的性質,但其對斑塊處血流形式和管壁動力學判斷無明確標準,且對心律失常、置入除顫器后及肥胖的患者無法進行檢查[5]。CDFI 超聲能檢測血管內-中膜厚度,準確發現粥樣斑塊,并確定斑塊的部位、數目、大小、形態、內部回聲、管腔有無狹窄甚至阻塞,CDFI 可顯示斑塊處充盈缺損、血流性質及斑塊內部新生血管血流信號,PW 可檢測斑塊處血流速度變化及斑塊內血流頻譜[6]。
超聲彈性成像的基本原理是采集組織壓縮前后的射頻信號,用自相關方法進行處理,從而確定其應變分布與彈性系數分布,計算出不同組織變形程度,再以灰階或彩色編碼顯示,稱之為彈性圖像[7]。彈性系數越大的組織應變越小,反之,彈性系數越小的組織應變越大.對于頸動脈斑塊來說,超聲彈性成像的彈性評分越高,則表示斑塊硬度越大,應變率比值也即B/A 越大,則說明斑塊硬度越大。目前,較多應用在淺表器官(如乳腺、甲狀腺等)和肝臟病變方面,其對于惡性病變診斷的特異度和敏感度較高,在實性腫瘤良惡性的鑒別中發揮很重要的作用[10]。已有研究[8]采用超聲彈性成像檢測血管彈性及血管內粥樣斑塊軟硬度,但對斑塊穩定性的判斷缺乏相應的診斷依據。在該研究中,50 例腦卒中患者在常規超聲檢查后發現,低回聲斑塊29 處,混合回聲斑塊35 處,鈣化斑塊12 處。該研究發現,低回聲斑塊組B/A 值為(1.75±0.75),混合回聲斑塊組B/A 值為(6.98±1.19),強回聲斑塊組B/A 值為(38.89±3.03),顯然,三組斑塊B/A 值呈現逐漸升高趨勢,其中低回聲斑塊彈性評分最小,其應變值最低,斑塊硬度最小,故而是軟斑。強回聲斑塊的彈性評分最高,應變比值最高,說明斑塊硬度最大,是硬斑。因為強回聲班的穩定性較好,而混合回聲及低回聲斑的穩定性較差這一病理性依據已有研究[9-10]可知,頸動脈斑塊硬度越大則斑塊穩定度越高,故而超聲彈性成像可用于對頸動脈斑塊穩定性的評估之中,這一研究結果和韓洪生[11]、伍玉晗等[12]人的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實時超聲彈性成像在頸動脈斑塊穩定性評估中具有顯著地臨床價值,值得關注并推廣。
[1]方占軍,高啟旺,張連杰,等.實時超聲彈性成像技術評價腦卒中患者頸動脈斑塊軟硬度[J].醫學臨床研究,2011,28(4):659-661.
[2]玉晗,鄧又斌,劉金成,等.實時超聲彈性成像評價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J].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2009(9):762-764.
[3]趙子卓,羅葆明.超聲彈性成像基本原理及技術[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08(4):6-8.
[4]徐秋晨,葉真.超聲彈性成像應用于評價肝纖維化程度上的研究現狀[J].中國醫學影像學雜志,2011,19(3):1101-1103.
[5]曲哲.超聲彈性成像基本原理及臨床應用[J].醫療裝備,2011,24(3):6-7.
[6]王曉雪,吳鳳霞,李玉宏.超聲彈性成像技術評估原發性高血壓病患者頸總動脈彈性[J].中國醫學工程,2011,19(1):146-147.
[7]劉科,朱新建,邵金華,等.血管內超聲彈性成像中成像參數的比較研究[J].航天醫學與醫學工程,2010(2):147-152.
[8]王雷,陳明.超聲彈性成像在診斷深靜脈血栓中的應用[J].中國介入影像與治療學,2010(6):688-690.
[9]Li XIONG,Peng LI,Bo -wen ZHAO.Evaluation of Carotid Plaque Neovascularization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by 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nography[J].J Huazhong Univ Sci Technol,2014,34(1):29-32.
[10]Li XIONG,Youbin DENG,Xiaojun BI,et al.Evaluation of Carotid Athe rosclerotic Plaque Stability with 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nography[J].J Huazhong Univ Sci Technol,2008,28(6):724-727.
[11]韓紅生,陸海娟,王群蘋,等.實時超聲彈性成像定量參數評價頸動脈粥樣斑塊的價值[J].中國醫藥導報,2014,11(8):98-100.
[12]伍玉晗,鄧又斌,劉金成,等.實時超聲彈性成像評價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J].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2009(9):762-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