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討“循證醫學興趣小組”的培養方法,為醫學生課外實踐培養提供參考依據。方法:根據循證醫學證據制作步驟,以興趣為導向,制訂嚴格的計劃,分步培訓,分步實施,分布完成培養模式。結果:指導學生名20余人,完成SCI論文寫作10余篇,已成功發表論文3篇,獲得未來學術之星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各一項。結論:“循證醫學興趣小組”培養模式適合科研實踐活動培養,也可以為其他教育實踐活動所借鑒。
【關鍵詞】循證醫學;興趣小組;培養模式
循證醫學已成為21世紀的醫學發展的必然趨勢。醫學生作為未來的醫務工作者是天然的循證醫學實踐者。實踐循證醫學有兩種模式,一種是有證查證用證,即通過查找目前已有的證據來解決醫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另一種是無證創證用證,即在還沒有現成證據可用的情況下,要制作證據以供使用。所謂的循證醫學證據即可以是系統評價等二次研究,也可以是原始研究,而系統評價和meta分析目前被認為是質量最高的循證醫學證據。對于在校醫學生,不僅要培養起有證查證用證的循證醫學思維模式;對于一些專業素養較高的學生,還應培養他們“創證”的能力?!皠撟C”即制作循證醫學證據,尤其是循證醫學的最高等級的證據——系統評價和meta分析。因此,我們利用寒、暑假時間進行了“循證醫學興趣小組”培養,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本文將對“循證醫學興趣小組”培養的實踐活動總結如下:
一、“循證醫學興趣小組”培養的探索
1、以興趣為導向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是愛因斯坦的至理名言??鬃右苍f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因此,我們招募“循證醫學興趣小組”成員是充分考慮了學生的興趣。興趣在人的實踐活動中有著神奇的內驅動作用,巧妙地利用興趣能使變無效變為有效,變低效變為為高效。招募學生時我們進行了面試,內容包括循證醫學制作過程介紹、需要的能力、可能遇到的困難、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經歷,以交談的方式介紹我們的活動,并了解學生的能力和興趣愛好,挖掘并招募真正對循證醫學證據制作感興趣的學生。
在循證醫學證據制作過程中,充分認識興趣的規律。學生往往是剛開始的時候興趣飽滿、干勁勃勃,但是長時間單調的文獻閱讀、加上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問題、學生的興趣往往會有所降低。這時候需要的是鼓勵結合關心幫助,跟他們分享一些之前同學遇到的苦難,并通過努力克服困難取得成功的經歷,同時幫助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提升興趣。通過問題的解決,知識的積累,學生的興趣可以保持在一個高水平的波動范圍。
2、分步培訓,分步實施、完成
循證醫學證據制作為:首先通過廣泛查閱文獻,選定研究題目;然后,制定研究計劃,明確研究目的。接下來的操作步驟有:通過不同的數據庫檢索文獻,制定納入排除標準,篩選文獻,對納入文獻進行評價,提取每篇文獻的數據,對數據進行定性與定量分析等,最后使用英文撰寫系統評價/meta分析并投稿。這一系列的工作要在假期一兩個月內完成,我們采用了分步培訓,分步實施的方法。
安排范文閱讀,使學生快速進入狀態。首先,讓學生進行范文閱讀,總結歸納別人已發表的文獻做了些什么。每個學生讀的范文都不一樣,但是總的思路和步驟都是類似的。然后,每個學生進行匯報,讓他們通過自己的閱讀、比較、總結去發現接下來應該做什么,還有什么是不懂,需要學習的。最后老師對整個步驟在進行總結概括,重點講解學生遺漏的和不理解的。
選題工作耗時多,實施需要一定的專業知識,學生無法在短時間內完成,主要由老師完成。但是我們向學生介紹選題的原則、注意事項和具體做法,簡單說明對已選題目進行分析。制定研究計劃,主要是根據循證醫學證據制作過程分步制定。
接下來進行分步培訓,每培訓完一部分內容,給一定的時間實施該部分內容。例如,文獻檢索部分,介紹不同文獻數據庫的使用及管件詞的制定,然后就根據題目檢索需要的文獻;文獻篩選部分,介紹納入排除標準的制定,然后根據這些標準篩選文獻;數據提取部分,介紹數據提取的內容,數據提取表格的制定,然后提取納入的文獻信息。當所有內容都培訓完以后,其實學生是在學習、練習中完成了整個循證醫學證據的制作。
二、“循證醫學興趣小組”培養的成效
1、“教”與“學”相長
“循證醫學興趣小組”培養實踐對于參與“教”與“學”老師和學生都有益處的。老師可以提高自身的素質:循證醫學是一門知識更新很快速的學科,這就要求老師主動學習、充電,及時更新知識結構,提高自身素質,有利于提高老師的素質,形成教風、學風相互促進的良好氛圍;系統評價的制作過程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每一篇系統評價制作過程中都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在解決學生提出問題的同時老師也提高了自身的專業技能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是最大受益者:作為“循證醫學興趣小組”培養的主體,學生通過完成系統評價制作的全過程,不僅從理論上和實踐中掌握系統評價的制作方法,熟練掌握和靈活運用流行病學方法原理,培養起流行病學專業素養;而且在文獻檢索,中、英文文獻閱讀,英文文章撰寫等方面的能力都會得到提高;同時,老師根據個人具體情況制訂培養計劃,布置特定任務,而學生要完成這些任務只憑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和技能是不夠的,這就使得學生不得不在老師的指導下去自學,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目標明確,興趣濃,主動性強,效果會更明顯,學生的自學能力也會較快地得到提高。
2、取得的成績
自“循證醫學興趣小組”開始以來,已指導學生名20余人,完成SCI論文寫作10余篇,已成功發表論文2篇,獲得未來學術之星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各一項。
三、總結與思考
“循證醫學興趣小組”培養取得的成績離不開老師與學生的共同努力,同時也有賴于以興趣為導向,制訂了嚴格的計劃,分步培訓,分步實施,分布完成這一系列的培養模式,這不僅是科研培養的模式,也可以為其他教育實踐活動所借鑒。
【參考文獻】
[1] 唐金陵. 循證醫學:醫學實踐的新模式[J]. 中華醫學雜志, 2005,04(85): 276-278.
[2] 管紅珍, 彭智聰, 傅 ?鷹. 循證醫學中文獻證據等級標準的系統性綜述[J]. 藥物流行病學雜志, 2002,11(3): 145-148.
[3] Liang B, Qin L, Wei H, etc. AGT M235T polymorphisms and ischemic stroke risk: a meta-analysis[J]. J Neurol Sci. 2013; 331(1-2): 118-25.
[4] Qin YW, Peng J, Liang BY, etc. The A930G Polymorphism ofP22phox (CYBA) Gene but Not C242T Vari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Hypertension: A Meta-Analysis[J]. PLoS One. 2013; 8(12): e82465.
【作者簡介】
龍建雄(1984—),男,廣西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遺傳流行病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