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璽(武漢體育學院籃球教研室 湖北武漢 430079)
NBA的外線崛起及原因分析
李玉璽
(武漢體育學院籃球教研室湖北武漢430079)
外線崛起是當前NBA競技比賽的顯著特點,該文采用文獻資料,數理統計,邏輯分析等方法對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進行了分析,認為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有:傳統內線的衰落;速度型打法的興起;投籃的進步;規則的修改;商業運營需要等5個方面。
NBA 外線崛起 原因分析 興起
籃球一直以來被認為是一項“巨人”的運動,高大隊員,特別是強力內線一直是球隊實力的標志和取勝的基石?;仡橬BA發展歷程,許多優秀的內線隊員促成了籃球運動不斷演進,規則不斷修改完善而發展成如今的模式。然而縱觀近年NBA格局,內線隊員日漸式微,在球隊戰術體系中更過承擔藍領角色,外線球星不斷涌現,成為各支隊伍的戰術核心和NBA宣傳營銷的寵兒。特別是徹底放棄高大內線的金州勇士隊在庫里帶領下奪得2015年總決賽冠軍,更是開拓了廣大籃球工作者對于籃球運動制勝規律的認識。“外線崛起”已成為當今NBA發展不可回避的風潮和話題,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回顧NBA及世界籃球發展歷史,超級中鋒在其中承擔著無可比擬的作用,無論限制區的設立及擴大,干擾球、3秒、5秒規則的產生,防守三秒及合理沖撞區的制定無不是因為當時因為超級中鋒的過分強勢影響了籃球運動的競賽平衡而產生。從早期NBA的喬治·麥肯統治球場,到20世紀60、70年代的張伯倫、拉塞爾兩位強力內線的巔峰對決,以及后來賈巴爾統治地位的難以撼動,各個時期無不閃耀著內線強人的光芒。NBA歷史得分榜單上面前10位僅有喬丹和科比兩位外線球員,其余均為內線球員,“天勾”賈巴爾及“郵差”馬龍兩位超級內線的歷史總得分幾乎是無可撼動的。
而從2004—2015年十一個賽季,NBA得分榜前三名中,內線隊員已經完全絕跡,這在NBA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現象,即便是喬丹統治得分榜的時期,其身后也是緊緊跟隨的羅賓遜、奧拉朱旺、奧尼爾,卡爾馬龍等強力內線,喬丹第一次退役的1994、1995年兩個賽季NBA得分榜單前三名皆為內線隊員。奧尼爾曾表示他與姚明退役后NBA再無統治級中鋒。事實上在他最后一次奪冠的2006年其統治力已經不再,總決賽的最有價值球員也授予了其外線隊友韋德,姚明因其傷病過早退役,也未能在NBA中實現期望中的突破。(如表1)
從2004年納什加入太陽隊后NBA迅速興起了“跑轟”潮流,太陽隊常規賽戰績由上一賽季的聯盟第21名,一躍成為聯盟第二,納什也憑此兩度獲得常規賽最有價值球員MVP的稱號。勇士隊在老尼爾森教練帶領下,憑借“跑轟”打法創造“黑八”奇跡,季后賽中一舉擊敗西部榜首小牛隊。兩個隊伍的成功使許多球隊看到了這一打法的創造性和威力,紛紛提速。
由于傳統高大中鋒移動能力的弊端,很難適應這一潮流,進攻中很難落成陣地進攻靠隊友傳球求創造單打機會,防守中更是難以適應對手節奏。疲于奔命的后果就是得分下降戰術作用減弱,甚至一些情況下被迫遭到棄用。2015年總決賽中因勇士棄用狀元中鋒博古特,騎士隊也不得不扯下高大中鋒莫斯科夫。這一潮流中一些身材相對不太高大,奔跑能力強的4號位球員充當了中鋒的角色,反而更能適應快速轉換的節奏,更能很好的與外線隊員配合完成攻防轉換。中鋒的更多的在籃板球,以及與外線隊友的擋拆配合甚至快攻中發揮作用,因此快速靈活,跑跳素質出眾的內線受到重用,更多的成為籃板保證和防守中間,內線隊員逐步“藍領化”。
剛剛率隊獲得2015年總冠軍的勇士隊后衛庫里,被譽為是一個改變投籃的人,其0.4秒的完整投籃速度遠快于NBA球員0.6秒的速度,而且命中率驚人其44.3%的三分球命中率也遠高于NBA球員35%的平均水平。其實庫里只是近些年NBA外線球員的一個代表,詹姆斯、韋德、杜蘭特、威斯布魯克、哈登等一大批外線球員都是得分榜的前三位的常客,表現出了相當高的投籃能力。出手迅速,投籃命中率高,且自己創造投籃機會能力強,甚至很多情況下面對防守隊員直接跳投得分。
相對于內線得分需要戰術性轉移球,使得比賽速度減慢,且容易遭到包夾,外線得分更加高效,攻防速度快,比賽攻防激烈。特別是三分球出手的增多,帶來的更高的比分和最后時刻上演反敗為勝戲劇性幾率大。得益于投籃的進步,比賽中戰術選擇時更多的倚重外線的投籃進攻,所以外線隊員占據近10年NBA得分榜前也就不足為奇了。
NBA歷史經歷多次規則修改,其中相當一部分作用是限制內線的。第一,限制區的不斷擴大。從NBA早期因為湖人內線喬治.麥肯NBA將限制區擴大為12英尺,以及因為張伯倫再次擴大為16英尺,以限制當時他們在比賽中的超強能力以促進比賽均衡。這一規則初衷是為了限制內線的得分,同時對內線隊員拼搶前場籃板球也有限制作用,從這兩方面使內線作用得到減弱。第二,聯防防守的合法化。2000—2001賽季因為湖人中鋒奧尼爾的統治地位難以遏制,聯盟允許使用聯防防守,保留防守三秒違例,這一規則并未隨著奧尼爾的退役而廢除,使得強力內線在進攻端作用大為減弱。第三,防守三秒的設立。NBA的防守三秒在60年代曾經短暫實行過,新世紀后伴隨聯防的合法化,而再次合法化并一直沿用。防守三秒的設立是為了防止內線過于擁擠而影響外線隊員的突破,而減弱比賽的精彩程度,這就為一些突破能力強的外線
表1 分數統計表
調設定與健康相關的指標。
(1)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是近兩年多的研究熱點,但此熱點逐漸降溫。
(2)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高質量的論文不多,原因是很多研究者是重數量而不重質量。
(3)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研究內容已經初步形成一個體系,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但基礎研究還是太少,實踐中也存在問題,如數據中存在不真實的問題。
(4)國內外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強調健康的思想,設定與健康相關的指標。包括身高體質指數、有氧耐力、肌肉力量、肌肉耐力、柔韌性、肺活量。
(1)研究者應審視國家學生體測的價值,加強這方面的研究。
(2)研究者應提高論文質量,立志發核心期刊。
(3)研究者應擴大基礎研究,如運動與健康有關的研究。
(4)研究者應深入進行保證體測數據真實方面的研究。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 htmlfiles/moe/s3273/201407/xxgk_171692.html,2014-07-08. [2]人民網.2015政府工作報告[EB/OL].http://lianghui.people. com.cn/2015npc/html,2015-03-05.
[3]陳培友,鄒玉玲.青少年體質健康標準構建方法研究[J].體育科學,2013,33(11):84-88.
[4]高剛,季瀏,侯良勇.美國青少年健康測試標準解讀[J].體育學刊,2014,28(2):109-112.
[5]岳建軍,閻智力,季瀏,等.美國青少年體質健康評價體系及其啟示[J].體育文化導刊,2013(7):35-39.
[6]游蘊琦.《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指標調整前后的比較分析[J].體育學刊,2013,20(4):97-99.
[7]楊孝永,傅強.《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選測項目比較研究[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3(4):65-67.
[8]蔡丹聃,孫有平,季瀏.中外青少年體質測定標準之力量素質評價指標的比較[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3(4):371-374.
[9]李紅娟,王正珍,羅曦娟.美國青少年體質測定系統的演進[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3(10):51-58.
[10]范洪彬,孫有平,季瀏.體質測試中力量素質評價指標與測試方法的國際比較與啟示[J].體育科學,2015(1):80-87.
G8
A
2095-2813(2015)12(b)-0211-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35.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