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揚 楊鳳瓊
[摘要] 目的 探討兒科臨床應用中阿奇霉素的不良反應。 方法 隨機選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該院收治的180例兒科患者臨床資料,隨機分為A組、B組,各90例。A組口服阿奇霉素治療,B組選取靜脈滴注阿奇霉素治療,對比兩組患兒臨床不良反應。 結果 A組胃腸道反應、發熱、過敏性休克、過敏性皮疹等不良反應發生率分別為11.11%、7.78%、5.56%、2.22%,分別與B組的13.33%、10.00%、6.67%、4.44%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阿奇霉素在兒科臨床應用中的不良反應包括胃腸道反應、過敏性休克、過敏性皮疹、發熱等癥狀,在臨床治療中應該合理選取靜脈滴注及口服方式,以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確保較高的臨床療效。
[關鍵詞] 兒科;阿奇霉素;不良反應
[中圖分類號] R8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5)06(a)-0001-02
Investigation of 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Azithromycin Applied to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Clinically
NIE Yang,YANG Feng-qiong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Chongzhou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Chongzhou, Sichuan Province, 61123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Azithromycin applied to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clinically.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80 pediatric patients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2 to October 2014 were selected. And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group A and group B with 9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Group A were treated by Azithromycin orally, group B were treated by intravenous drip of Azithromycin. And the clinical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gastrointestinal reaction, fever, anaphylactic shock, allergic rash and other adverse reactions in group A was 11.11%, 7.78%, 5.56%, 2.22%, respectively, and that in group B was 13.33%, 10.00%, 6.67%, 4.44%, respectively, with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Conclusion 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Azithromycin applied to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clinically mainly include gastrointestinal reaction, anaphylactic shock, allergic rash and fever and other symptoms. In order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nd ensure high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ral or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of Azithromycin in clinical treatment should be selected rationally.
[Key words] Pediatrics; Azithromycin; Adverse reactions
阿奇霉素是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其給藥方便簡單,具有特殊的穿透力,其抗菌譜廣,可高度殺滅革蘭陰陽性菌、衣原體、肺炎支原體、厭氧菌、金葡菌、肺炎球菌等[1]。與紅霉素對比,阿奇霉素療效較高,耐受性良好,不良反應較輕,因而廣泛應用于兒科臨床中[2]。但由于阿奇霉素具有一定程度的不良反應,兒科疾病患者年齡較小,身體發育尚未成熟,抵抗力較差等因素的影響[3],由于用藥不合理而導致多種不良反應,治療效果較低。該研究選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80例兒科患者為臨床研究對象,將阿奇霉素應用于兒科臨床中,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該院收治的180例兒科患者臨床資料,隨機分為A組、B組,各90例。A組中男48例、女42例,年齡為2~7歲,平均(5.23±0.35)歲。病程為7~31 d,平均(21.84±10.83) d。其中呼吸道感染45 例、泌尿系統感染30例、皮膚感染15例。B組中男49例、女41例,年齡為3~7歲,平均(6.92±0.78)歲。病程為5~30 d,平均(20.01±10.48) d。其中呼吸道感染44例、泌尿系統感染32例、皮膚感染14例。兩組患兒均無嚴重的慢性疾病[4],其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A組依據患兒體重給予口服阿奇霉素0.25~0.5 g治療,1 次/d,連續用藥7 d。B組選取靜脈滴注阿奇霉素10 mg~0.5 g治療,1 次/d,連續用藥7 d。統計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率。
1.3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0.0數據分析軟件對該研究所有試驗數據進行統計學檢驗,正態計量數據用(x±s)表示,正態資料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多樣本均數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樣本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A組胃腸道反應、發熱、過敏性休克、過敏性皮疹等不良反應發生率分別為11.11%、7.78%、5.56%、2.22%,分別與B組的13.33%、10.00%、6.67%、4.44%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阿奇霉素常用于肺炎、流感嗜血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感染性疾病臨床治療中,此藥物的治療優勢在于半衰期較長、耐受性良好、療效安全等。目前,阿奇霉素被廣泛應用于兒科疾病的臨床治療中,但部分患兒使用后,容易產生過敏性休克、腸胃不適等不良反應。以上研究表明,A組胃腸道反應、發熱、過敏性休克、過敏性皮疹等不良反應發生率分別為11.11%、7.78%、5.56%、2.22%,分別與B組的13.33%、10.00%、6.67%、4.44%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此結果與周樹發[5]研究結果一致。說明,阿奇霉素用藥后不良反應的發生與給藥方式無關,因此,在臨床治療過程中無論使用何種給藥方式,都必須對兒科患兒不良反應作出全方位的監測,從而采取相應的解決對策,對患兒預后情況作出合理的判斷。
3.1 阿奇霉素不良反應分析
兒科臨床中應用阿奇霉素所導致的不良反應,其發生原因涉及到藥物本身不良反應、長時間、大劑量、高濃度相關。阿奇霉素不良反應主要體現如下。
3.1.1 胃腸道反應 阿奇霉素治療兒科疾病最常見的不良反應為惡心、嘔吐、胃痛等胃腸道反應。兒科患者年齡較小,缺乏語言表達能力,表現為煩躁不安、面部潮紅、拒乳及拒食等,嚴重者出現抽搐。患兒出現上述癥狀時應立即停止用藥,待其臨床癥狀緩解后,采用緩慢滴注及對癥治療,避免不良反應加重。相關研究表明[6],對于胃腸道不良反應者,可給藥患兒使用阿奇霉素靜脈滴注聯合維生素治療。
3.1.2 過敏性休克 過敏性休克反應在臨床用藥中比較少見,由于阿奇霉素的使用造成患兒對藥物產生過敏反應,導致休克。若患兒出現抽搐、昏迷、呼吸困難、口唇青紫、蒼白冷汗等臨床癥狀,必須立即停藥,提供抗過敏、擴充周圍血容量等治療方案,以糾正水電解質紊亂,有效緩解因過敏導致的休克現象。
3.1.3 過敏性皮疹 患兒使用阿奇霉素后,導致上肢及軀干產生對稱性皮疹,由于患兒難以忍受劇烈的瘙癢,會主動抓撓。因此,對于出現過敏性皮疹的患兒,必須立即停止阿奇霉素治療,改為脫敏治療。患兒治療3 d后,皮疹消失,無皮膚脫屑癥狀。對于皮疹、瘙癢不良反應者,可聯合氯雷他定、丁酸氫氫化等藥物實施抗過敏治療。
3.1.4 發熱反應 大多數患兒在使用阿奇霉素治療前,無體溫上升情況,但用藥后出現體溫上升,且伴隨面色潮紅、哭鬧煩躁等現象。對于伴隨發熱癥狀的患兒,應該及時停止阿奇霉素治療,并加強降溫處理。
3.2 阿奇霉素不良反應的藥學監護措施
通過分析該院兒科應用阿奇霉素治療后發生的不良反應,可從以下方面進行加強阿奇霉素不良反應的藥學監護,以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
3.2.1 完善阿奇霉素藥學監護制度 結合《醫療機構藥事管理暫行規定》[7]制度,建立以患者為中心的藥學管理模式,針對兒科阿奇霉素應用容易產生的不良反應,制定可行性的監護制度,全方位落實兒科不良反應監護措施。同時,建立用藥檢測和隨訪記錄表,綜合評估采取阿奇霉素治療患兒的具體情況,以增強其治療依從性,確保良好的療效。
3.2.2 加強兒科日常監護 臨床醫師應該加強日常性醫療查房工作,對患兒用藥方面做出全面的了解,并加強管理病區用藥醫囑的審核,深入分析阿奇霉素與其他藥物的配伍禁忌、相互作用等。對于阿奇霉素使用難度較高的患兒,必須實施全程化的藥學監護,確保藥物使用的合理性。護理人員做好藥物請領、保管與使用工作,確保阿奇霉素使用的時效性。阿奇霉素應用過程中,必須嚴格控制藥物濃度、藥物劑量等。
3.2.3 提高專業技術水平 為了全面提高兒科工作人員的整體素質,必須通過定期組織業務培訓活動、合理用藥講座,以提高醫護人員對臨床疾病發生機制及治療方法的了解程度,使其掌握阿奇霉素的適應癥、應用途徑、劑量、濃度等。在靜脈滴注阿奇霉素治療操作中,應該確保一次穿刺成功率,以減輕藥物對患兒身體造成嚴重刺激,確保患兒生命安全。在阿奇霉素使用過程中,通過召開例會探討,結合病房中的巡查情況,持續改進阿奇霉素使用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3.3 討論
綜上所述,胃腸道反應、過敏性休克、過敏性皮疹、發熱等癥狀作為阿奇霉素的臨床用藥中常見的不良反應,由于患兒年齡較小,難以耐受藥物不良反應,且身體各臟器抵御能力較差,產生嚴重不良反應時,將會加劇機體及各臟器的損傷程度,若錯失最佳的處理時機,將會加劇不良反應嚴重程度,提高患兒死亡率、致殘率。因此,在兒科臨床使用阿奇霉素中,掌握藥物濃度與滴注速度,并加以實施阿奇霉素藥學監護措施,以增強藥物應用的安全性、可靠性,盡量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 促進患兒病情恢復。
[參考文獻]
[1] 官曉艷. 阿奇霉素在兒科臨床應用的不良反應與藥學監護[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7(5):69-70.
[2] 石李芳. 阿奇霉素在兒科臨床應用的不良反應與藥學監護[J]. 現代診斷與治療,2013(2):335-336.
[3] 何新. 阿奇霉素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致胃腸道不良反應防治[J].西南國防醫藥, 2014, 24(3):304-305.
[4] 沙幫武,李永玉. 阿奇霉素在兒科臨床應用中的不良反應研究[J]. 現代診斷與治療,2013,34(17):3921-3922.
[5] 周樹發.阿奇霉素在兒科臨床應用中的不良反應研究[J].中外醫療,2013,32(7):109-110.
[6] 黃長江. 阿奇霉素在兒科臨床應用中的不良反應分析[J]. 中國實用醫藥,2014,34(9):144-145.
[7] 李彥甫,吳康蓮,黎日保.兒科臨床用藥中阿奇霉素的不良反應分析[J].包頭醫學院學報,2014,30(6):84-85.
(收稿日期:2015-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