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希英
【關鍵詞】 閱讀能力;考試創新;內容;題目;形式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15—0082—01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要改革評價方式,發揮評價在教學指導和學習指導中的作用。考試作為評價的重要形式,也應該進行改革與創新。本文以小學語文閱讀考試為例,從“創新考試內容”、“ 創新題目設置”和“創新考試形式”三個方面,探討如何創新小學語文閱讀考試,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創新考試內容
1. 貼近學生生活,開拓學生知識視野。考試內容貼近學生生活,能夠讓學生通過考試學習新的知識,開拓知識視野。例如,在考試中讓學生分析《富饒的西沙群島》這篇文章的同時,又給出一篇描寫學生家鄉景色的文章,讓學生通過對比閱讀,分析兩篇文章在語言風格、整體結構和景色特點的異同。將遙遠的西沙群島與熟悉的家鄉美景結合起來閱讀,不僅讓學生了解西沙群島的概況,而且使學生加深對家鄉的了解和熱愛,使學生開拓眼界、增長見聞。
2. 貼近學生喜好,培養學生閱讀興趣。考試內容貼近學生喜好,能夠激發學生自主閱讀的積極性,使學生變被動閱讀為主動閱讀,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興趣。例如,教師要考察學生說明文的閱讀理解能力,可選一篇介紹“花栗鼠”習性、種類、生存現狀的說明文。然而,為了避免文章過于刻板晦澀,教師可以在文章中巧妙地穿插電影《艾爾文與花栗鼠》中的部分情節,使學生不僅能夠很好地完成考試題目,而且能夠在課后帶著對“花栗鼠”的好奇,自覺地查找相關材料及文章,進行深入閱讀。
3. 貼近學生情感,陶冶學生高尚情操。考試內容貼近學生情感,更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培養學生積極的態度和高尚的情操,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例如,小學期中考試一般在4月中旬舉行,正值清明節剛過之際,教師可以選擇一篇與“烈士陵園掃墓”有關的材料,讓學生在完成閱讀考試的同時,增強緬懷革命先烈、珍惜美好生活、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愛國主義情懷,在培養高尚情操的同時,潛移默化地提高閱讀能力。
二、創新題目設置
1. 開放性題目,啟發小學生閱讀思維。在小學生閱讀考試中,教師應該嘗試多設置開放性題目,啟發小學生思維,開拓小學生眼界,培養他們自主閱讀的能力。例如,《彩色的翅膀》這篇文章中最后一句話說道:“第二天我醒來時,天已經放亮了。我忽然發現窗玻璃上停著一只蝴蝶,正對著朝陽,扇動著它那對彩色的翅膀。”教師可以出考試題讓學生充分展開想象,解讀這句話的深層內涵。這一類開放性題目無關對錯,是小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聯想能力的展現,是培養他們自主閱讀能力的良好方法。
2. 拓展性題目,引導小學生繼續閱讀。在閱讀考試中,教師不能將題目僅僅局限在閱讀材料本身,而應該充分挖掘拓展性題目,引導小學生繼續閱讀。例如,教師選定“伯牙絕弦”這篇古文作為閱讀理解考試材料,并設置了這樣一個題目:請大家根據文意,探討還有哪些文學或影視作品中的人物有伯牙和子期之間的情感?請舉例說明。這一類拓展性題目,能夠激發小學生繼續探索的興趣,引導他們在考試結束后繼續進行閱讀與思考,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
三、創新考試形式
新課程標準下的小學語文閱讀考試,不能僅僅局限于卷面測試,而要創新考試形式,發掘學生潛能。
1. 隨堂考試。教師要將閱讀教學貫穿到語文教學的方方面面,要將閱讀考試滲透到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充分利用隨機檢驗、隨堂考試等多種形式,隨時隨地考察學生的閱讀質量和閱讀能力。
2. 小組測試。觀察、思考、合作、探究是小學生形成閱讀能力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師可以采取小組測試的形式,將學生隨機分成若干小組,讓他們通過小組協作來完成閱讀任務,并評選出最佳小組及最佳個人,讓學生在集體和競爭的氛圍中體會閱讀的樂趣、提升閱讀的能力。
3. 成長檔案。教師可以為每個學生建立成長檔案袋,將他們的課堂表現、測試成績記錄在案,將他們參與讀書演講、交換閱讀、好書賞評等活動中的表現也記錄下來,對學生實現全面、客觀、發展性的評價。
綜上所述,閱讀是讓人終身受益的良好習慣,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是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嚴肅面對、認真思考的話題。本文以閱讀考試的創新為切入點,探討提高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方法,希望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引發廣大同行對于閱讀教學和閱讀評價的思考。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