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虹
【關鍵詞】 初中;思想品德課;導入;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13—0118—01
思想品德課是對學生系統進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馬克思主義常識教育,以及有關社會科學常識教育的必修課程,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徑。它對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養成文明的行為習慣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在新課標背景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新課的導入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一個良好的、有針對性的課堂導入,有利于喚起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也可以使教師更好地組織課堂,為良好的教學過程做好鋪墊。下面就思想品德課堂導入的方法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直接導入法
直接導入是教學中最直接、最基本的教學方法,也就是在課前開門見山地說出本課的基本情況、當天要講的主要內容,并簡要地分析本課的重難點,然后直接進行內容的講解。此種方法看似非常簡單,但在思想品德課的部分知識教學過程中,卻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講述一些較為淺顯的內容或每章單元的探究活動時,可以讓學生預先知道本章內容的重點,然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求自覺取舍和選擇,并整理出自己的看法與觀點,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針對性。如,在學習“一般違法和犯罪”的這節課時,我就直接講明這個知識點,主要就是講一般違法和犯罪的關系:一般違法和犯罪是有區別的,犯罪是違法程度達到觸犯刑法,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嚴重違法行為;一般違法是違反其他法規,應當受到行政處罰或民事處罰的違法行為。同時讓學生明白,違法和犯罪并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違法和犯罪只有違法程度的區別,其本質是相同的,都是具有社會危害性的行為,都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在現實生活中,犯罪往往都是從違法開始的。然后再讓學生結合身邊事例分析,就會對違法和犯罪有特別清晰的認識。
二、提問導入法
提問導入法中包含置難設疑、巧設圈套、層層誘導等多種方法,是教師通過有針對性地提出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巧妙設置“陷阱”等方式方法,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與興趣,引起學生的探討,一步步誘導學生思維,打開學生思路的一種方法。美國的兩位教育家指出:“在現代的課堂里,提問有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向學生強調要點,給學生表達機會,了解學生心理活動過程和掌握知識的第二次反饋等十多種功能。”因此,提問式導入法是目前教師廣為采用的一種導入方法,優秀教師會十分重視開講提問。提問式導入法的要求是:所提的問題從教學內容來講,問的是關鍵,具有全面性,學生從中可以體會教材的全部精神,能舉一反三。從教學方法上講,要問的有啟發性,要能鼓勵學生思考,幫助學生思考。從問題之間的關系上講,要問的有邏輯性,有助于邏輯思維的發展。從心理學角度講,要問的有興趣,有趣味,學生能積極思考,積極回答。如,在學習“義務教育的相關知識”時,我提出:“請同學們談談你們對義務教育的認識”這個問題,于是學生們各抒己見。然后,我根據義務教育的特點展開了教學, 讓學生知道九年制義務教育是具有強制性的教育,九年制義務教育是普及性的教育,九年制義務教育是免費的教育,讓學生全面掌握我國目前實行的義務教育。
三、案例導入法
所謂案例教學法,就是指利用以真實的事件為基礎所撰寫的案例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讓學生針對案例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以達到高層次認知學習目標的一種啟發式教學方法。簡言之,案例教學法就是利用案例作為教學媒介的一種教學方法。思想品德課的特殊性在于與時政及生活聯系非常緊密,因而教師可以在講解本課相關知識時,通過提出有關事例,并分析其中的前因后果及與教材知識的內在聯系來提高學生的興趣,有助于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要想讓學生在思想品德課堂上從枯燥的理論學習中解放出來,既活躍課堂氣氛,又真正獲得知識,案例導入法應該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同時,案例導入法強調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體現了素質教育的要求。如,我在講述“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國”時,結合近期召開的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結合社會實際和學生討論為什么我國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使學生一下子提高了學習興趣,也直觀地感受到了思想品德這門課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