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瑋紅
我的兒子在加拿大讀小學。關于加拿大的學生守則,中國很多家長會問我,老師是如何讓孩子做到遵守學生守則的?他們會對學生進行檢查嗎?加拿大的小學有沒有懲罰措施,遵守學生守則是不是評優的依據?
在此,我想以兒子所在小學的行為守則為依據,談一談加拿大的小學生守則。
言傳身教,強調責任與尊重
兒子所在的小學,每年新學年開始之后的幾個星期,老師們每天會騰出專門的時間和學生一起復習學校的學生守則,提醒學生這是他們在校時應該遵守的規則。
為了讓學生掌握守則的內容,教師在全校范圍之內,常常用以下方法把守則中抽象的內容通過自己具體的行動和事例開展守則教育。首先,教師堅持言傳身教,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應該做到,用行動引導學生遵守規則,潛移默化;同時,和學生一起練習遵守守則;在自然的環境中督促學生并積極加強學生正確執行守則的意識。
此外,教師還會向學生解釋,在具體的場合之下,從細節上做起的提示和要求。比如,在尊重別人方面,教師會告訴學生,在教室不隨意打斷別人說話,在走廊不要跑;在愛護公共財物方面,教師會解釋在食堂吃飯后要自己打掃干凈,在操場活動后要保持干凈整潔;在尊重自己方面,教師會舉例說在校車上要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獎懲分明,成績與評優不掛鉤
在加拿大,為了防止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和自尊心,對于小學生,學校很少有真正意義上的評優活動。在我兒子的學校,學生有被選為“一日之星”、“一周之星”的機會,但很多時候和學生的成績和品行并不完全掛鉤。特別是小學,當選“一日之星”、“一周之星”的學生常常通過抽簽而定。因此,加拿大的小學沒有把學生是否遵守守則作為學生評優的標準。
但是,如果學生違反了學生守則,則會受到懲罰。有一次,兒子的同學在上課時推了旁邊的同學,老師就讓那位學生坐在教室的一角進行“計時隔離”。盡管“計時隔離”的時間不長,只有10多分鐘,但讓學生獨自一人坐在角落,不能參加活動,足以讓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起到引以為戒的效果。如果學生多次違規,則會被送至學校專門為違規學生所設置的教室,暫停進入課堂。如果學生屢教不改,校長就會把父母請至學校,和父母一起商討幫助學生的方法。情節實在嚴重時,學校有權開除學生。當然,通常來說,加拿大的學校開除學生的幾率非常低,很少聽到這樣的個例。
細微入手,符合不同年齡特點
在加拿大,關于學校的普遍認識是:一所學校應該是讓孩子在安全的學習和教學環境之中,培養孩子“責任”、“尊重”、“文明禮貌”和“優秀的學術成績”等價值體系的地方。因此,每個學校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和實行學生行為規則。
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每一個階段都有各種不同的教育需求,在制定學生守則時也應該突出對于那個階段最管用的、最基本的東西。比如,初入學的小學生,第一次在學校這個大家庭中生活,他們還沒有完全掌握如何在這個大家庭中與人相處的技巧,因此他們首先應該學會的是如何與人相處,尊重自己,尊重別人,在平等的理念之下和平共處。而進入青春期的高中生,更注重自己的衣著打扮,有時也喜歡穿性感的衣服。因此,許多高中都會對學生的衣著有所限制,例如裙子不能高于膝蓋15公分等。
近年來,在加拿大,學生經常碰到校園欺凌這一問題,因此許多學校的學生守則中特別強調:學生不得“用手打人,用腳踢人,使用骯臟的語言對人”。
從細微處入手,從學生的生活中著眼,用具體事例告訴學生該怎么做,這樣的守則更具人性化,更便于讓學生從自身、從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從近處、從現在做起,貫徹執行學生守則。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