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姝麗
【關鍵詞】 Blog;教育知識管理;可行性;應用;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 G434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13—0020—02
隨著網絡的廣泛應用,越來越多的人們選擇在網絡中抒發自己的思想、交流觀點,為了滿足人們的需要,Blog應運而生。Blog作為一種新的生活、工作、學習和交流方式,一出現便獲得了很多人的支持和參與,并且在不斷改變著傳統的網絡和社會結構。無獨有偶,教育界也開始重視Blog,提出基于Blog對教育知識進行有效管理。筆者認為,利用Blog進行教育知識管理,是實現教育改革的一種途徑,會給教育界帶來不可磨滅的影響。
一、Blog概述
Blog是Weblog的簡稱,被翻譯為 “網絡日記”或“網志”,有時也被音譯為“博客”或“部落格”。簡單地說,就是一種文本、圖像、媒體對象和數據的層次結構,通常是由一些簡短且經常更新的帖子組成。 由于Blog具有簡單易用、 自由開放、 即時性、個性化、 知識共享等特點, 被認為是繼E-mail, BBS, ICQ之后的第四種網絡交流方式。
二、教育知識管理及其重要性
1. 定義。知識管理最初出現在管理學領域,而教育知識管理是知識管理理念在教育領域中的應用,是知識管理的衍生。然而,何為教育知識管理?不同學者給出了不同的定義, 至今未達成統一。下面列出二種知名學者的定義:(1)Jeremy Galbreath 認為,教育知識管理就是運用技術工具對知識進行數字化、加工處理、存儲,并通過電子網絡廣泛傳播、利用的過程,知識和智慧的持續創造和傳遞貫穿于整個教育領域。(2)黎加厚先生從社會和教育信息化發展的角度認為,教育知識管理是研究人類獲取、傳播、共享、利用和創造新知識的活動規律,管理有關知識的各種連續過程,以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理論與實踐。
筆者認為,盡管不同的學者對教育知識管理的定義有不同的意見,但他們都認為,教育知識管理包括知識的獲取、分類、傳遞、分享、應用與創新等一系列活動,使知識不斷產生、累積與升華,以便更有系統、更有效地運用知識去創新。
2. 重要性。教育知識包括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在組織教育知識時,我們會發現: 對于那些顯性知識, 如課件、試題、論文、作業,每個人都能很好的收集、整理、保存。但在面對隱性知識時,常會出現許多問題,如動手操作實踐產生的有價值經驗,在一段時間后消失了;考試體會或教學反思只是瞬間感受,之后繼續犯同樣的錯誤。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就是我們沒能對教育知識,尤其是隱性知識進行有效的管理。隨著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 教育界人士也開始認識到了對教育知識進行管理的重要性, 而Blog在全球的迅速蔓延為其提供了技術支持, 加速了教育知識管理的進程。
三、博客應用于教育知識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1. 主題分類。如今,網絡上也有很多垃圾信息,學習者往往還需要在眾多的知識中去判斷、鑒別、分析、過濾,而博客卻避免了這一點,在博客中有很多轉載的精華文章,并且根據主題進行了分類,學習者可以方便地使用。隨著網絡交流的進一步發展,微博、微信等形式的出現,為廣大用戶提供了及時分享和交流的工具。但從教育知識管理的角度來說,這些信息趨于碎片化、不成體系,不能替代Blog中知識的完整性和有效分類帶來的便捷性。
2. 開放式的網絡交互模式。博客是一種開放式的網絡交互模式,通過網絡信息資源共享,可以隨時隨地的實現信息的交流與溝通。在教育知識管理中,主要有三種形式:(1)教師,將日常的教學心得、教學過程的反思、教案設計、課堂實錄、課件等上傳到網站上,供學生學習;(2)學生,可以記錄學習的心路歷程,閱讀他人文章;(3)學習組織,志趣相投的許多人可以組成一個學習和交流共同體,相互學習、共同進步。
3. 內容貼近生活。博客日志所提供的內容往往是直接指向生活世界的,包括一些個人的體驗及他人對親身體驗的生活描述。比如,“信息技術課程”教師們可以將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經驗、教學心得、好的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的反思以及教學管理經驗以隨筆的形式記錄在自己的博客上,同時“信息技術課程”學習者們也可以將自己的學習經驗、學習方法共享在博客上,這樣就實現了隱性知識的顯性化,其他人通過閱讀,逐漸地將這些知識內化,成為個人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四、博客在教育知識管理中的應用環節分析
博客應用于教育知識管理是一個持續不斷、循環往復的過程,它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步步前進才能順利完成顯隱知識的相互轉化,博客在教育知識管理中的應用有五個環節:
1. 知識獲取。博客上的資源成千上萬,用戶是怎樣獲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主要有兩種途徑:一是搜索,博客中將文章進行主題分類,用戶可以根據主題搜索;二是推薦,博客會根據你的瀏覽為你推薦相關內容。
2. 知識分類。借助博客這個平臺,個體或者群體將生活、工作 、學習研究的內容以及理解、感悟等內容分門別類地記載下來,形成一定數量和質量的知識資源,實現知識的原始積累與歸類,奠定知識管理的基礎。如“遠程教育”的感悟等可以歸類到“教育”,而“世界杯”的一些言論可以歸類到“娛樂”。
3. 知識交流與共享。博客為展示個人的思想創造了很好的平臺,并通過后臺的管理使得思想展示顯得更為有序和有條理,也使得以共性知識而形成的聚集群體交流更節約資源,便捷知識的共享。比如,“數學”考試成績出來后,我們可以利用同學對話來實現隱性知識(如考試經驗)的交流與分享;還可以通過考試后集體討論反思,將個人的反思變成群體的思考。
4. 知識轉化。由于 Blog的開放性,將個人內心世界的網絡日志匯集成了整體思想的外在表現,從而實現了學習組織內知識的產生與流動:隱性 /個人知識—顯性/個人知識—顯性/集體知識—隱性/集體知識,完成了一個學習組織的自我更新。
5. 知識應用與釋放。在進行知識管理時,我們不僅要好好利用知識,還要進行思想的釋放,碰撞出新的知識火花,也就是創新。例如對于“如何有效使用電子白板”可以在個人占有的知識基礎上進行歸納,找出一般的使用方法,然后應用于實踐,從而對這種歸納結果進行檢驗,也可以在實踐時嘗試不同的方法,從而提出自己的使用方法。
五、存在問題及建議
博客應用于教育知識管理的確有利于教師教學及學生的學習,給教育改革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但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博客有其自身的不足,它與教育的整合受制于許多條件。以下是博客應用于教育知識管理時出現的問題及建議。
1. 博客自身的不足。現在博客的種類很多,但是現有的博客外在環境有待提高,服務商所提供的服務要么功能不完善,要么不夠穩定,要么速度慢,特別是有信息價值的博客不多,短時期內還很難形成一個頗具規模的教育博客群,很難形成良好的學術氛圍。隨著國家在教育信息化的過程中提出“三通兩平臺”的要求,要求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是指學生、教師、管理者、家長等多個主體之間的交流、分享、溝通、反思、表達、傳承等活動的載體。空間既指網絡虛擬學習環境,也指個體能夠存放知識、分享知識的物理空間。網絡學習空間成了Blog在教育領域的一個升華應用,彌補了現有Blog的不足。
2. 博客利用率低。剛剛申請注冊博客時,學生的熱情很高,但過一段時間后,他們每次上網想到的是QQ 聊天、網絡游戲,不再記錄博客。因此,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建立、管理和維護自己的“博客”,且定期督導學生更新“博客”內容,并及時解答學生在博客中提出的問題,鼓勵學生在求知的道路上勇敢前進。
3. 內容零碎、無價值。很多學生經常興起才去寫、記錄,所以記錄的信息就是零散的,很多是記錄日常生活瑣事的垃圾信息,可利用的價值少,從而失去了知識管理的意義。因此,可以建立學習小組,如“我愛機器人組”,讓小組成員相互監督,相互促進。
Blog作為知識管理的良好介質,能夠克服傳統教育知識管理的缺陷,滿足復雜知識環境下的需要,從而更好地提高教育知識管理的績效。但也不可否認,由于博客平臺自身及使用者仍然存在問題,使得博客與教育知識管理不能完美地實現整合,因此,如何有效利用博客進行教育知識管理還需要更多的學者和師生去探討和研究!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