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彤
[摘要]本文通過對會計執業環境概念和信息質量特征的論述,分析了會計職業環境下影響信息質量的因素,明確了會計執業環境下的信息質量提升的必要性,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提升會計信息質量的對策。
[關鍵詞]會計執業環境;信息質量;提升對策
[中圖分類號]C93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0821(2015)04-0142-03
1 會計職業環境的意義
會計執業環境即財務管理環境,又稱理財環境。是指對會計主體財務管理活動產生影響的內部和外部各種作用因素的總和。財務管理學將其劃分為宏觀財務管理環境和微觀財務管理環境,宏觀即外部大環境,微觀即內部小環境。它是一個錯綜復雜、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多方位系統,對財務管理活動的制約和影響是巨大的。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世界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趨勢,會計“反映經濟情況,監督經濟活動,控制經濟過程,分析經濟效果,預測經濟前景,參與經濟決策”的職能更加鮮明。而作為財務管理工作主體的會計人員責任也更加重大。正是這種特殊的地位,要求會計工作必須有良好的職業環境。本文將列舉、分析影響會計執業環境的因素和不良表現,期望改善現存不良的執業環境,以保證會計人員能正確行使專業職能,提升會計信息質量。
2 會計信息的質量特征
會計信息的質量特征是財務會計概念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指的是為了達到會計的目標,會計信息應具有的質量要求。也就是指使會計報表提供的信息對使用者有用(包括決策有用和認定責任有用)的那些性質。
2.1會計信息具有真實性
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是指會計信息所揭示的各項活動的經濟內容,會計信息如果沒有真實性,也就沒有了其存在的價值,會計信息的真實性主要是對經濟數據的真實反饋,它充分體現了會計人員的素質、能力與經驗。如果會計人員不將真實的信息反饋給社會,既損害了利益相關者的利益,還會貽害社會。雖然不同的會計人員能力與經驗有限,但是只要他們愿意按照準則、制度規范對會計信息做出承諾與保障,就會反映出會計信息的真實性,而且對會計信息的質量也有保障。
2.2會計信息質量具有重要性與完整性
會計信息反映的是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效益,以及資金流通情況等,因此信息質量的高低,決定了企業職業環境的好壞,企業應當完整的對發生的交易或是事項進行計量、記錄以及匯報,同時,信息的重要性與完整性也是評價會計職業環境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
2.3會計信息質量具有可驗證性
可驗證性是指不同的人員通過檢查相同的證據、數據和記錄,能夠得出相同的或相近的結論,這個原則并非要求每次都得出完全相同的結果,因此,它允許在有限的范圍內存在差異。任何一家企業的會計信息都是可驗證的,會計信息是反映企業的實際情況,因此,提供的信息必須經得起驗證。如果企業的會計核算不是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事項為依據,沒有如實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會計工作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失真的會計信息會誤導使用者的決策。
2.4會計信息質量具有預測價值
預測性的信息是一種前瞻性的信息,也是一種具有未來導向的信息。傳統企業的財務報告往往只是一本報告,而在當今競爭力如此激烈的社會,企業的財務報告更加的具有預測價值,它可預測企業的機會和風險,改善企業的產業結構,避免不必要的風險出現;也可讓管理部門對企業未來發展做出計劃與部署,包括企業產品或是服務的計劃等;最后也可對企業未來的收入、盈虧、成本以及分紅有預見性。
3 會計職業環境下影響信息質量的因素
3.1會計人員受制于主體法人
從目前我國的管理體制來看,會計的主體包括企業、事業、機關、獨立經營法人。在這個主體范圍內,主體法人的管理水平、道德水準、世界觀、價值觀是可以直接影響和控制執業環境的。會計人員作為該主體的一名員工,會面對兩種選擇:一是服從于主體法人的意愿,秉承領導旨意開展財務工作,無論是否違規,都唯領導是從,甚至當不實會計信息的“槍手”,消極地去適應環境,做領導心中的好人;二是堅決執行財會法律法規,堅持行使正確職能,抵制提供虛假會計信息,其結果可想而知,有“飯碗”被砸的危險。這樣的執業環境,使會計人員陷入兩難的境地。
3.23種利益關系的驅使
經濟的發展,帶來多種生產經營方式和管理模式并存,出現了不同的利益關系。這里所說的利益:一是會計主體利益,也就是單位利益。單位通過提供虛假會計信息,來騙取社會、有關監督管理部門和人員的信任,并因此獲取偷稅漏稅騙稅等經濟利益和社會效益;二是主體法人利益。主體法人為達到加薪、升遷等經濟目的和政治目的,利用他們手中的權力,影響會計人員,通過不實會計信息,為個人沽名釣譽;三是會計人員自身利益。由于會計人員的個人利益、前途常常是單位領導決定的,為順利獲取晉職、加薪、獎金等利益,迫使會計人員明知違規也必須按他們的要求去做。這3種利益環境,成為影響會計人員正確行使專業職能、滋生虛假會計信息的溫床。
3.3漏洞百出的監督機制
在法制社會的今天,會計法、會計準則、會計制度已漸趨完善,監督機構也層層設立。然而,監督機構的作用卻令人咋舌。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特點:
3.3.1會計主體內部有名無實的監督機構
在我國,企事業單位均設置會計機構,配備專職會計人員,全面掌握著單位財經狀況和會計信息生產加工過程。而內部監督機構又是由主體內主要領導牽頭,部分相關人員兼職。一套人員,兩個機構,虛設擺樣,完全起不到監督作用。
3.3.2監督機制不健全
(1)財政、審計和稅務等政府監督部門監督不作為。這些部門每年都對所屬單位進行財務檢查。筆者所見與趙劫勛的調查相符,“這些檢查存在的問題:一是查前通知。每當檢查前幾乎都要通知被檢單位,告訴何時何部門去檢查,甚至把檢查者的姓名都一一告知;二是車接車送;三是宴請款待;四是贈受紀念品”。這樣的檢查,被檢單位對檢查者奉若神明般的盛情款待,其檢查的可信度實在令人難以信服。endprint
(2)社會監督不利。在我國現有管理體制下,無論是會計師事務所,還是會計人的經濟利益,均與被審報告的主體及主體法人的利益相連,會計師事務所并沒有真正履行審計職能。由于監督機制的不健全,很難做到真實、嚴格的財務監督,給虛假會計信息的制造提供了可乘之機。
3.3.3主流思想教育缺失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市場經濟的發展,引進現代先進文化、先進科學技術的同時,一些思想糟粕也乘機混了進來,腐蝕人們的思想與靈魂,使其世界觀、價值觀發生扭曲。一些人不擇手段地追求錢、權、利,侵害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中飽私囊,職業道德喪失殆盡。在這里,我們不能不想到毛澤東同志“政治是一切經濟工作的生命線”的名言。主流思想教育的缺失,為虛假會計信息的制造,在思想意識上提供了適宜的生存環境。
不良的執業環境,對會計人員正確行使專業職能的影響是巨大的,必須加以糾正,否則,將助長虛假會計信息的制造、產生。
4 會計執業環境下的信息質量提升的必要性與對策
4.1會計執業環境下的信息質量提升的必要性
通過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會計信息質量和職業環境的相輔相成,不可分離的,建立良好的職業環境,必須依靠高質量的會計信息,而高質量的會計信息也必須要存在于良好的執業環境中。會計信息質量低,會給企業以及投資者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也會嚴重干擾社會經濟的順利進行。因此,必須加強會計職業環境的建設,才能保障信息質量的提升。
同時,會計人員不僅僅是工作在會計領域中,而是工作在社會這個大環境中的,作為會計人員應該創造一個和諧的環境,杜絕虛假信息市場,明確企業的權利與義務;同時也應該規范和保護會計人員的執業行為,建立一個完善的會計規范體制,努力提高全社會的誠信意識和道德水平。
4.2會計執業環境下的信息質量提升的對策
隨著經濟社會的多元化,企業的發展趨勢越來越成為社會的主體,在市場經濟體制的規范運作下,企業的財務和經營同樣需要真實、合法、準確的被重視起來。毋庸置疑,改善企業中的會計執業環境,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對國家、對企業以及會計職業都是一件具有重大意義的事情。因此,對會計執業環境下信息質量的提升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改善:
4.2.1以法管理,加強主流思想教育
會計信息的范圍是十分廣泛的,依靠企業自身和對造假者的自律是不能解決根本問題的。因此,要借助多方力量進行管理與教育。要加強對相關部門及個人的法律約束,制定、完善監督審計制度,強化職業道德規范教育,做到以法管財,以法治假。制定嚴密的紀律處分條例,對違法違規者按章處罰。教育人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從思想上樹正氣,抵御不良思想的侵蝕,從思想源頭堵漏。
4.2.2嚴格干部任用制度
對紀檢監督部門干部任用應嚴格政審,杜絕有劣跡行為者混入。對單位主體法人的任用,要嚴格執行干部考察任用制度,實行推薦人責任制度,對有跑官、要官、賄官行為者不得任用。
4.2.3進行職業管理體制改革
改革現行的會計體制,可以實行會計人員委派與崗位輪換制。同級政府設立專職會計機構,向所屬單位指派會計人員,并定期輪換崗位,輪換期不超2年。其間會計人員的人事、工資、檔案等人事關系事宜,由政府會計機構負責管理。這樣,可以避免人際關系鐵板一塊,主體法人制約會計人員,或與素質低的會計人員協同造假。也有利于人才的流動,有利于提高會計人員的業務素質。
4.2.4改革社會監督體制
應摒棄具有監督職責的會計師事務所、注冊會計師對被審主體及主體法人的利益依附關系。趙劼勛等學者提出:將會計師事務所改制為由國家財政撥款單位,審計任務由財政、審計、證監會聯合分配,并對其進行定期審計質量考核,據以決定報酬及獎懲。審計工作是一項社會價值含量高、責任性大的智力勞動,對稱職、盡責的會計師應給加薪政策,而對有不潔行為、不盡責者應吊銷資格、從嚴懲處。財政經費來源可將現行會計師事務所直接向用戶收費,改為財政統一向會計信息使用人收費。事務所經費撥付、管理、考核亦如此。
4.2.5嚴格處理違規、違紀人員
政府相關部門應加強審計紀律教育,要制定詳盡的法規條款,完善監督機制,既有上下級縱向監督、相關部門又能橫向相互肘摯。對于財政、審計、稅務等掌握執法監督權的單位、部門和人員,如果不作為、不履行監督職能、收受賄賂、違法亂紀者,應給予嚴格的紀律處分,以法問責。
對于主體法人目無法制,迫使會計人員造假賬、逃稅、漏稅,提供虛假會計信息、嚴重干擾會計人員正確行使專業職能、賄賂監督檢查單位或個人,視情節輕重給予黨紀、政紀處分,經濟處罰,法律治裁。對財會人員本身知法犯法、同流合污,違規操作同樣按律處罰。但前提是一定要有法可依,切實采取有效措施進行嚴肅處理。
只有建立良好的會計執業環境,才能使信息質量得到提升。因此,這是當前必須承待解決的問題。建議政府相關部門應引起高度重視,開展廣泛深入的調查研究,論證可行的方法對策,加強法治教育,提高法律意識,徹底改革不良的財會管理體制,建立全新的會計執業環境,杜絕主體法人嚴重干擾會計人員行使專業職能的現狀,杜絕虛假會計信息的產生,防止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受到損失。保證會計人員能大膽、無后顧之憂的履行專業職能。確保其在反映財經情況,監督財經活動,控制財經過程,分析財經效果,預測財經前景,參與財經決策,執行法律法規等經濟活動中發揮最佳作用,堅持以法理財,正確實現財務管理目標。
(本文責任編輯:孫國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