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月華
【摘要】新聞聽力貫穿于整個英語專業本科階段的聽力課程,也是英語專業四級考試中的難點,英語專業的學生經常談新聞而色變。導致新聞聽力難的因素有很多,本文對新聞聽力學習過程中的各種障礙做了分析,并通過聽、寫、校、讀,譯五個環節為學生和教師提出可行性建議,旨在提高學生英語新聞聽力的水平,進而提高學生英語專業四級考試的成績。
【關鍵詞】英語專四 新聞聽力 英語教學
一、專四新聞聽力學習障礙分析
1.從詞匯、句法、語篇等層面對英語新聞語言特征來看,生詞多、語速快、倒金字塔的報道結構、較多的背景知識和復雜的句式是造成英語新聞聽力難度大的因素之一。再者,新聞播報中間的停頓很短,導致瞬間記憶貯存的信息少。在文章“新聞英語中語音停頓還原性的聲學研究”中,劉長軍對語速定性與語音停頓還原性的關系進行了研究。結果顯示:每間隔約13個詞有一次語音停頓;語音停頓平均時長為0.5138 秒;正常語速和快速語速的新聞英語中,停頓主要出現在分句與分句、句子與句子之間。新聞語速快、停頓時間短,這些特點使得學生難以在有限的時間內理解新聞內容,聽完之后挫敗感強,對新聞聽力產生焦慮心理,產生抵觸情緒,不愿主動聽新聞,甚至完全放棄新聞聽力。
2.學生詞匯量有限、辨音能力差、語感弱、話題不熟悉等也是新聞聽力學習中面臨的障礙。政治和災難性新聞一直是新聞聽力考試的重點。外語學院女生居多,大部分女生對政治類(不管是國際政治還是國內政治)新聞不感興趣,平時幾乎不聽也不看政治新聞,導致不熟悉國名、國家領導人名和國際組織名稱,考試聽到相關名詞自然反應不過來。
二、專四新聞聽力教學策略
針對新聞聽力學習的問題,筆者在教學中定期和學生的溝通,整理學生反饋的問題。在多方收集、學習教學策略資料并與同行教師反復討論后,筆者得出一種將課堂聽力教學與學生課后自主學習有機結合的方法。這是一種任務密集型的學習模式,包括五個環節:聽、寫、校、讀,譯。對學生的聽力、詞匯、語音語調、口語表達,寫作和翻譯進行了全方位的覆蓋。
在上課前兩到三天,提前發兩篇專四難度的新聞聽力材料(音頻)給學生。學生拿到材料后分五個步驟完成任務。
1.聽大意。學生拿到新聞聽力音頻,細聽兩至三遍,掌握材料的中心大意。基礎薄弱的學生,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增加聽音次數。新聞文體一般采用倒金字塔式結構,即最重要的信息在最前面,次要信息依次遞減。所以要跟學生強調重點在開頭部分抓六個基本要素(即what,when,who,where,why,how)。
2.寫大意。學生在聽懂新聞主要內容后,用100-200個單詞概括新聞大意。在此要特別注意,必須要提醒學生,寫新聞大意不是做段落聽寫,不必像專四段落聽寫那樣把新聞材料中的每個詞都一字不漏地寫下來。寫新聞大意可采用原文的措詞和句法,也可自己組織語言,只要意思表達清楚、語言規范即可。第一、二步由學生課前自主完成。
3.校文本。從這一步開始,任務延至課堂上。課堂開始,前十分鐘抽查部分學生,由其復述課前所寫的新聞概要,了解學生的完成情況及任務對于學生的難易程度。抽查結束,PPT公開新聞文本。要求學生對文本進行深入的、精讀式的研讀。對于重難點單詞,新聞句式及新聞背景,教師需特意指出講解。如有條件,還可請有相關知識儲備的學生作簡要的背景知識補充,鼓勵其他同學加強課后學習。同時,校對文本還要重點要求學生注意之前聽辨不出來的地方,并分析分析導致信息接收失敗的原因。
4.模仿誦讀。研讀文本之后,學生對照文本跟讀錄音,注意模仿語音語調,尤其要糾正自己發音不準的地方。重復若干遍直至能夠清楚地朗讀全文為止。之后不看文本,跟讀錄音,做影子練習,訓練瞬間記憶。
5.翻譯新聞。要求學生用規范、正式的語言將新聞翻譯成中文。至此將語言學習的聽,說,讀,寫,譯五個方面結合到一起。
三、結語
此文所討論的新聞聽力教學模式工作強度大,任務密集,耗時較長。如果所授課班級學生自覺性強,基礎好,可嘗試將所有環節都放到課后由學生自主完成。同時為了實現預期的教學效果,教師必須做好監督工作。定期收取學生的大意寫作、聽寫重點單詞或截取素材中的小片段進行聽寫(段落聽寫是專四考試項目,這樣做也有利于學生備考)。英語新聞聽力理解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教師和學習者持之以恒的努力。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設計者、學生語言體系建構過程的幫助者,教師應在聽力課教學中做到精心規劃各項任務。
參考文獻:
[1]溫純.基于輸入—輸出理論的“新聞播報法”聽力學習模式[J].科教文匯.2015(2),207-208.
[2]李靜,王紅霞.英語新聞聽力難點及教學策略——一項基于廣播新聞文體特點的研究[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0(6),153-154.
[3]劉長軍.新聞英語中語音停頓還原性的聲學研究[J].現代外語,2007(30):292-298.
[4]牟百冶.英語專業四級新聞聽力對策[J].外語界,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