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慧
(安徽師范大學 數學計算機科學學院)
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在數學教育這樣極需邏輯思維能力的課堂要吸引學生注意,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必須有恰當的教育手段,此時情境教學就成為首選的方式。
情境是指人活動于其中的具體的自然環境或具體的社會環境,包括客觀情境和虛擬情境。情境教學法是指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情境教學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情境教學還能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將抽象的知識轉化為生動形象的生活內容。
1.實例展示
不等式a2+b2≥2ab的實證中可將代數式中的結構特征與幾何聯系起來。首先,看到a2+b2聯想到勾股定理a2+b2=c2,這是直角三角形中邊的關系。直角三角形又是矩形的一部分。如圖能在一個圖形中表示出來。
a×b可以看成以a、b為邊的矩形面積。
當a=b時等號成立。其次:試一試用函數y=x2:x=a時,y=a2;x=b 時,y=b2。如圖:
2.分析對比情境教學的作用
這一實例顯示不等式、幾何與函數中的部分內容可以聯系起來。在教學中能創設追問情境,就可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這樣學生的理解程度遠非簡單的不等式所涵蓋的內容,也為后面的學習做好了鋪墊。因此,設置發現問題的情境,讓學生、教師、教材三者之間能產生共鳴,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該例題的教學活動顯示,根據教師的情境引導,學生對知識的追問有了一定的認識,在今后的學習中,有可能做到一題多解。
1.吸引學生興趣
教師要提高教學質量必須先培養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了解數學,了解數學的美,讓學生在實際情況中能體驗到數學的作用,并感受解決問題后的快樂。情境教學是一種很好的手段。
2.讓學生理解得更加透徹
實例告訴我們,創設情境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可以創設聯想的情境,可以培養學生反思、創新的精神和實踐的能力。創設情境、溝通知識點的聯系,可以讓學生全方位把握問題,科學地思考問題,尋找到合適的解題路徑。
3.減輕教師的負擔
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是同步的,但是教師要承擔更多的責任。創設情境,讓學生能主動學習、自覺學習,能獲得比教師直接灌輸知識更好的效果,教師的負擔也相應較輕。
1.注重選擇典型的材料
在情境創設過程中,教師要結合教育的主題,結合學生的發展特點和心理需求,精選合適的材料,選取典型性的材料才可以吸引學生,培養他們參與的熱情,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些材料內容豐富,而且容易理解,極其容易引起學生的關注。所以,在情境創設的材料選擇中,教師一定要選擇適合學生的材料才可以達到教學目的。
2.創設真實性較高的情境
情境材料的設置應注重“從生活實際出發,從學生的經驗出發,源于生活、體現生活,使課堂與生活相連。”學生的學習不能與生活實際脫離,一堂較好的課程應該是學生對世界探索的一個窗口和臺階。教師一定要好好利用生活情景,引導學生對現實生活的關注,將現實與課堂完美結合起來。
3.突出情境的感染性
感情孕育在情境中,情境的創設能突出人的情感,教師通過情感的創設和氣氛的渲染,使學生能得到與老師同步的情感共鳴,進而達到視閾的融合。教師的教以理服人、以情動人。教育的目的不是塑造一些毫無創新能力的書呆子,而是為了開闊學生的創新思維,驅使他們為自己而學習,為了更好的生活目標而學習。
總之,情境的作用非常大。它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引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的理解更加透徹,也能減輕教師的負擔。創設一個好的情境要注意材料的典型性、情境的真實性與情境的感染性。只有這樣才能創設出適合學生需要的情境,促進他們的學習。
[1]孔凡成.對小學語文情境教學中“情境”的反思[J].欽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02).
[2]閆偉倫.培養審美情趣 提高審美能力[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0(02).
[3]孟麗麗.情境教學的類型及其應用[J].中國學校體育,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