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東
初中生物很多年沒有列入中考科目,是班主任和領導心目中的“副科”,可有可無的“豆芽科”;而高中生物又太抽象,好多學生提不起興趣來。如何培養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特別是對像我們這樣生源較差的非重點學校的生物教師來說是一個大問題,下面就自己的親身經歷介紹一些經驗。
一、生物教師要用良好的形象吸引學生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現在我們生活在一個“看臉”的社會,學生也喜愛顏值高的教師。所以我們也應盡量將自己打扮成美女帥哥,至少讓自己衣著更整潔。形象端莊的教師,給學生以身正為范的感覺;新潮亮麗的教師,則能給學生清新親切的感覺,帶給學生一份好心情。教師的形象感染著學生,從而使他們有一個熱愛一切美好事物的健康心態。當然,與此同時教師不是時裝模特兒,不能穿著過于暴露,更不能追求性感。
現在的中學生絕大多數都愛清潔衛生,都愛臭美的。教師衣著太落后,甚至給學生以臟、亂、差的形象,非常不利于教學。
二、生物教師要用樂觀的情緒感染學生
教師經常保持微笑,心態良好,就會以積極的心態感染學生,使師生之間有一種輕松、愉快的溝通教學環境。能避免教師和學生情緒的對立,有助于教學任務的完成。課堂上教師更要注意保持好心情,多用鼓勵性語言,多用啟發性語言。不說臟話,不罵人,不諷刺挖苦學生,少發怒,堅決不體罰學生。不要將生活、社會、家庭中的不良情緒帶到教室中,不能將學生當作不良情緒的泄憤對象。
客觀公正地看待學困生,不岐視學困生。許多學困生可能學習不好,紀律不好。但勞動很可能是最積極的,運動場上可能是優秀的。將來可能是最有出息的,可能是將來對你回報最多的,對你最有幫助的學生。
擺正自己的心態也是教師糾正不良情緒的一個重要措施。我們要搞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有良好的職業道德。
三、生物教師要充分利用生物實驗、模型、標本等激發學生的興趣
1.生物實驗是最形象直觀的,學生最感興趣了解生物學科的一種方式,實驗是生物學科最大的特色和優勢,也是生物知識的根本來源。所以充分利用實驗是生物教學成功的關鍵。
由于實驗要采集和購買實驗材料,要準備實驗用品,實驗過后還要清洗儀器,比較麻煩,而大多數教師有怕麻煩的心理,但是只要充分利用學生對做實驗的積極態度,加上教師的指導,和他們一起完成實驗準備和善后工作,這樣下來,做好一次實驗也是一件輕松容易的事情。只要做好了實驗,生物教學效果要顯著得多。
例如:做檢測骨組成部分的實驗,我發動學生中的積極分子自己從家中拿來白醋和雞的肋骨。到實驗室后,先取一部分肋骨出來讓學生自己動手將雞的肋骨煅燒成灰。然后再將另外的肋骨放到白醋(若用鹽酸,為了安全,鹽酸濃度不能超過8%)中浸泡,直到雞的肋骨變軟,取出沖洗后,再打成圈兒。我觀察到當學生自己動手時絕大多數都能認真做實驗,認真觀察。當看到骨頭也能打圈兒時,直呼:“好神奇哦!”這時,我再趁機總結:骨頭中可以燃燒的是骨膠蛋白等有機物,醋酸溶解后剩下的可以打成圈的部分也是有機物。煅燒后剩下的骨灰主要是鈣鹽。有機物可以使我們的骨頭柔軟有彈性 ,鈣鹽可以使我們的骨頭堅硬。通過這樣的方式,使學生自己經歷,自己動手,相信大多數學生都能記住骨頭的成分和作用。
2.上課利用生物模型也有很好的效果。例如:講到人的骨骼一節,我總喜歡拿人體骨骼模型到教室展示,此時學生注意力的會非常集中,一見到總會說:哇,死人骨頭。好恐怖哦!不斷發問:“王老師,這是真的?還是假的?”我仔細回答后,再指導學生認識各個骨頭的名稱,觀察每個骨頭的形狀,數各種骨頭的個數,介紹各個骨頭的作用。這樣大多數學生都能記住人體主要骨頭的名稱和作用,下課后還有部分學生拿著書到辦公室來研究人體骨骼。
3.充分利用生物標本和教學生制作生物標本也能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比如,有一次學生撿了一只啄木鳥尸體。我便親手教他剝皮、涂砒霜、填草、上架、縫合,一會兒就做成了一個漂亮的啄木鳥標本,并送給他,讓他自己保存。該學生興奮不已,將該標本珍藏在家中,有客人來時就拿出來欣賞。實驗室有很多生物標本,如:蝙蝠、蜥蜴、蛇、翠鳥等標本都是教師口中所謂的“學困生”幫助采集的,我再教他們做標本。得到的結果就是數學和英語學不懂的學生,學生物饒有興趣。
四、教師要利用生物課外活動聚集學生
生物課外活動比較多,包括參觀養雞場、養豬場、參觀動物園、參觀植物園、參觀種植園、養小的動植物等。
生物課外活動不僅僅是一次課外學習,還是給學困生一個展示自我的機會,也是為有興趣的學生提供一個研究動植物的機會,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和觀察能力,還讓學生學會了解每一種生命形式,從中學習更多的生物知識。
課外種養活動成功的關鍵有幾點,首先要挑選有興趣、有責任心的學生負責,全班分組進行;其次,讓學生在活動中做好觀察記錄,有重大發現通報全班,讓全班師生共同觀察和研究;最后是處理暑假和寒假的工作,小動物可以讓學生帶回家,帶不走的植物和動物要讓離學校近的學生定時照養。
五、教師要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處理好生物教學中的難點
例如細胞核的衰老不好記憶,我是這樣教學生的:整體上看細胞核體積增大,外面看是細胞膜內折、里面看是染色質固縮、染色加深、功能上看是細胞核的轉錄活動減弱。
再如,核酸中五種堿基不好記,好多學生根本記不住。我是這樣處理:A——腺嘌呤,A左邊有一“漂”,腺字上的白字也有一“漂”:T——胸腺嘧啶,T像人們禱告時在胸前劃的十字;G——鳥嘌呤,G外形像一只鳥;C——胞嘧啶,C字本身是個半包圍;U——尿嘧啶,U有點像農村的尿桶。
又比如:胰島A細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升血糖;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素,降血糖。我總結成A高B低。
遺傳學中有關概率的計算是一個令教師為難,讓學生頭疼的難點。我教學中是這樣處理的:一個是放慢教學速度,另外就是作業學生先做一遍,講一遍;同樣的題目,學生再做一遍,教師再講一遍。這樣只要是認真學習的學生,基礎題都能掌握。
這樣的方式讓記憶不好的學生也可以將這些令人頭痛的內容深刻記住。
六、多媒體技術手段的應用
通過多媒體教學,可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直觀化、具體化,既增強了生動感,又有利于知識的獲取,降低了學生對重、難點的理解難度,變難為易,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
比如,在教減數分裂時,我先從網上找到有關減數分裂的歌曲教學生唱,再播放有關減數分裂的動畫片,這樣不但學生能形象地看到減數分裂的過程,也能記住減數分裂的特征,效果比干巴巴的講授好得多。
我個人使用PPT的兩點經驗:(1)將一本書的內容放到一個文件夾中,一次性復制到教室的多媒體電腦上。這樣不但電腦桌面不凌亂,可以避免一課一課復制到電腦上的麻煩,也不容易損壞USB接口。(2)教學幻燈片里面的動畫播放時,菜單有一個播放方式,可以從自動換片調成手動換片,這樣有一些動作太快的畫面可以讓學生看得更清楚。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只要教師熱愛生物學,愛學生,多想辦法,抓住該學科的特點,讓學生走進生活,親近大自然,通過動手、動腦,觀察、分析,使學生感受生物學科的魅力。當然,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學生,不同的設施,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融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和機智,多方面、多角度培養學生學習生物科學興趣和科學探究能力以及熱愛生物科學的素養。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