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東
口語交際能力是全面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健全發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在課程改革下,教師要更新教育教學觀念,要從思想上認識到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對學生健全發展的重要性,要有意識地借助多樣化的教學活動來給學生搭建口語表達的平臺,使學生在高效的課堂中獲得良好的發展。本文就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對如何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進行論述,以期能夠為學生健全地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搭建課前三分鐘演講平臺
課前三分鐘演講是提高學生語言組織能力、鍛煉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高效語文課堂順利實現的保障。所以,作為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師,我們要結合教材內容或者是最近的時事來引導學生以此為話題進行三分鐘演講,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而且,也能大幅度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進而為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做好基礎工作。
例如,在教學七年級的“多彩四季”這一章節時,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也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教授本章節之前,我引導學生以“季節”為話題進行三分鐘演講,演講內容不限,字數不限,可以是四個季節中的某一個季節,也可以是對四個季節的感悟等等。總之,要盡可能地給學生提供自由展示的空間,使學生自主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這樣不僅能夠凸顯學生的個性,保護學生的表達熱情,而且,對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也有著密切的聯系。
二、組織有效的問題討論活動
問題討論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為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打好基礎,而且,還能鍛煉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邏輯性,提高表達效率,同時,也能幫助學生養成獨立思考問題的良好習慣。例如,在教學《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時,由于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讓學生理解“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偉大意義,授課時,我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這句話的意義進行討論,鼓勵每個學生都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在主動交流、自主學習中掌握基本的語文知識,同時,也為學生的表達能力的提高做好保障工作。
總之,作為新時期的語文教師,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課改基本理念,要組織恰當的教學活動來有意識地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為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王海寧.淺析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12(16).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