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豆改
作為一名中學語文教師,文言文教學困擾了我多年,這十幾年來我一直在思索這個問題。后來我發現文言文教學是中學教師普遍感到頭疼的難題,很多的中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缺乏興趣或有興趣但感覺困難。隨著課程改革步伐的加快、新課標的實施以及高考的現實要求,文言文教學的這個難題日益凸顯,已到了不得不解決的程度。總結多年的教學經驗,我對中學文言文教學有了下列的一些思考。
一、克服教師的興趣主義,要確實考慮到學生的接受水平
“教指導學,為了學,服務于學”的教學思想,說明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那么,教師在選取文言文教學的內容時,務必要克服教師的興趣主義,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有些老師只關注自己的興趣愛好,一味地跟學生講一些內涵豐富、晦澀難懂的文章,脫離了學生的實際水平,致使學生越學越糊涂,越學越沒了興趣。鑒于此,我們選一些學生感興趣,文字較淺顯的文章,盡量不要讓學生在學習中找不到方向。中學文言文教學在一綱多本的原則指導下,教材的編寫不同,教學內容的不同,同時不同程度地加大了選修課的分量就是這個目的。《考綱》也規定“讀懂淺顯的文言文”,我們沒有必要給學生講高大精深的東西,這樣不僅起不到預期的效果,反而打擊學生的積極性。
二、克服“滿堂灌”現象,改進教學方式
語文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引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因此,我們應該盡量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盡量克服“滿堂灌”的現象。用新穎別致的方法去引導學生學習,因而在課堂上,老師將文言文教學搞得生動活潑一些,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熱情,培養他們愿聽愛讀、積極鑒賞的習慣。
三、克服教和學脫節現象,培養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新課標要求“備課不僅要備知識,還要備學生”。“備學生”就是要了解學生,知道他們愛什么,恨什么,對什么感興趣,對什么不感興趣。這樣,才不至于教學脫節。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讓學生學好文言文,必須培養學生的興趣,有了興趣一切迎刃而解。老師在內容的安排上,盡量選一些情節性較強的文章,文字上選一些文辭較淺顯的文章,《史記》中的篇章,如《廉頗藺相如列傳》《鴻門宴》《項羽本紀》等就很適合。
四、克服多而濫,力求精雕細琢,打造精品課堂
要精講精練,精雕細琢,方能打造精品課堂。“精”即內容的選取和教師的講解兩個方面。在內容的選取上要做到寧缺毋濫,不求多只求精。那么,如何才能做到“精”,一是加強教師自身的修養,俗話說:“要想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自己必須有一桶水”,只有自己功夫到家了,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如果自己一知半解,要打造精品課堂,自然是空中樓閣。二是重視積累,上完每一篇文章,教師都應該引導學生將重點知識總結積累,如讓學生做一些練習,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三是定期講一些文言專題知識,如活用、特殊句式、斷句、翻譯等,將文言文知識系統化,使所學的知識既有理論依據,又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五、克服只講不讀,力求熟讀成誦
誦讀是學習文言最直接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誦讀能培養學生語感,提高文言能力。人們常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誦讀有助于學生很好地把握內容,理解作者情思,從而獲得自我的情感體驗。高考時常考斷句,誦讀還可以培養斷句能力。誦讀還能讓學生有一種成就感。所以,我們在教學中,必須重視誦讀,重視背誦。
以上,就是我多年教學的一些思考和看法,不妥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