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巡
班主任是學校管理工作的執行者,班主任是班級良好秩序的維護者,班主任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班主任是學校、家長、學生的聯絡者。班主任的工作,既包含宏觀的群體管理,又包含微觀的個性管理,既關系到學校的長遠發展,又關系到學生的終身成長。它是一項既繁瑣又充滿成就感的工作。本文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初中班級管理工作的實踐和經驗,就班主任如何創新管理方面淺談幾點自己的認識和理解,拋磚引玉。
一、加強班主任的自身建設
班主任作為班級的直接管理者,在初中生的學習和生活中扮演著“榜樣”、“偶像”的角色,教師的涵養素質、言行舉止都會對學生的成長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1.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
理念是行為的先導,先進的教學管理理念,是新時代班主任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也是促進班主任做好班級管理工作的基礎和前提。此外,教師還應樹立獻身教育事業的偉大理想和信念。
2.細心傾聽,耐心溝通
耐心溝通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前提和保障。班主任在課上“傳道、授業、解惑”,是良師;在生活中,關心、幫助、鼓勵學生,和他們像朋友一樣相處,聆聽學生心聲,了解他們并引導他們,是益友。班主任唯有在教學中做良師,在生活中做益友,才能真正成為一名學生尊敬和愛戴的班主任。
3.客觀評價,真心關懷
每一位學生都希望得到老師的關愛,無論是一句關心的話語,還是一些親切的舉動,甚至于是一抹微笑,都能為學生的心靈注入一縷陽光,使其感受到被重視,被關愛的溫暖,因而燦爛無比。因此,當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困難和挫折時,班主任應給予親切的關懷、真誠的關心和客觀的評價。既不傷害師生關系,又要讓學生得到認識和能力上的提高。
二、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班主任作為課堂的管理者,更應該正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只有充分地了解學生,才能對癥下藥,做好班級的管理工作。因此,班主任常與學生交流,了解他們的知識基礎、思想狀況,從而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鼓勵和引導。尤其是對于學困生,更應多一點關系,多一點幫助。應注重發現他們身上的優點,從優點入手,多鼓勵,多引導,將優點放大,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
另外,班主任還應更多關注學生的弱點,無論是客觀的還是主觀的,幫助他們及時地糾正和處理。對于家庭好的學生,應教育他們好好把握機會;對于留守學生,則要鼓勵他們發憤圖強,回報父母;對于單親子女,要鼓勵他們掌握一技之長,自強不息等等,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建立刻苦學習、報效父母和國家的良好信念。
三、初中班主任的管理辦法
1.規范班級管理制度
“不依規矩,不成方圓”,一個班級,沒有良好的、適合的班級管理制度,就不會實現井井有條的秩序。因此,教師應根據本班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初步的班級管理制度,再征求學生的意見,對于初步的制度做出補充和修整,形成最終的管理辦法。這樣,不僅有利于管理制度的順利實施,還有利于實現班級的規范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2.培養班級學生干部
管理分為自我管理和外部管理,班主任的管理屬于外部管理,組建學生班委會,屬于自我管理,就是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管理自己的班級。一方面,身處在學生環境中的他們,更了解學生的學習和心理狀況,從而有效地進行自控和自律;另一方面,他們也可以提供給教師更加真實的情況,提出有建設性的意見,為班級的管理貢獻力量。組建班級學生干部,不僅能發揮各個班干部的特長,實現班級的自治性管理,提高學生的管理能力,而且還能減輕班主任的工作壓力,留出更多的精力來照顧班級上的“困難戶”,這樣有利于實現班級的整體性提高。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