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西風 張秀陶



摘要:高等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項目是國家教育部、財政部經費支持研制共享型專業教學資源庫。項目在開放式的網絡環境中應用。利用已建成的畜牧獸醫專業教學資源庫在《養牛與牛病防治》課程中的應用為例,展示師生應用資源庫進行學習的過程。實踐表明,專業教學資源庫的應用對教師、學生在教學和自主學習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有效地提高了教學效果。
關鍵詞:畜牧獸醫專業;教學資源庫;養牛與牛病防治;應用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5)07-0062-03
《養牛與牛病防治》是畜牧獸醫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之一。該課程主要涉及到畜牧行業中奶牛、肉牛的飼養、繁殖、疾病防治和銷售等教學內容,知識點龐多,涉獵面廣泛,與養殖生產一線緊密結合度高,在教學中一兩天的“見習”易在企業完成,但若為學生實踐鍛煉開展較長時間的實習,因養殖企業的效益目標、家畜的環境應激、人畜共患疾病防范及教學成本高等問題,使得大部分開設畜牧獸醫專業的高等職業院校與企業很難在合作中達成協議,教學實踐實習的工作開展多流于形式。2010年國家啟動至2014年完成的高等職業教育畜牧獸醫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項目,是由國家示范和骨干院校、企業和行業協會強強聯合建設的[1],通過網絡信息技術,實現優質教學資源共享,其中特色資源中開發的虛擬養牛場綜合技能實訓場和牛常見疫病查詢診斷系統,不僅在《養牛與牛病防治》課程教學中發揮了較好的教學效果,為教師教學、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便利,游戲式互動場景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也推動了專業教學改革,提高了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提升了高職教育專業的社會服務能力。為此,筆者以所在院校應用高等職業教育畜牧獸醫專業資源庫在核心課程《養牛與牛病防治》實際教學為例,以列舉教學資源庫在專業教學中的應用過程。
虛擬養牛場綜合技能實訓場,主要采用Web3D虛擬互動技術,在企業提供案例支持下,實現對真實奶牛場生產過程的模擬仿真[2],該軟件系統可進行三種模式的選擇:漫游模式,可觀摩到國內標準化養殖場的生產過程及技術規范;操作模式,學生可根據系統提示學習各技術項目的具體操作過程;測試模式,學生在相應技術流程操作后,系統可自動打分評價。
在虛擬養牛場環境中,學生可對不同生產環節進行環境衛生監控、飼料加工,在犢牛、育成牛、成年牛各階段進行飼養操作、繁殖育種技術訓練、擠奶技術訓練及在生產管理等工作環節選擇進行漫游操作訓練、技能操作訓練、測試操作訓練,以掌握養牛場重點某一環節操作技能,達到技能訓練的培訓目標[3]。每一環節都具有挑戰性,學過理論知識的學生可以直接按照生產流程進行技能訓練;沒有學過理論知識的學生可以點擊解說詞,模擬解說員會引導你完成某一技能流程的操作任務,學生可反復訓練,直到達到掌握該項技能訓練。本文以師生互動操作“奶牛擠奶崗位技能操作”為例,展示教學資源庫虛擬養牛場軟件系統在《養牛與牛病防治》教學過程中的應用。
1 “奶牛擠奶崗位技能操作”模擬過程
首先師生打開牛場虛擬仿真系統軟件,點擊運行(圖1),進入牛場仿真系統的主界面(圖2)。找到實訓模式按鈕。打開實訓目錄。
可以看到下面的操作按鈕,點擊“實訓”按鈕,主界面上顯示實訓項目操作框,選擇實訓目錄后,選擇奶牛擠奶廳演示(圖3),進入擠奶崗位操作的實訓介紹、實訓步驟和實訓工具。學生可根據自己學習情況進行選擇學習,模擬操作。師生點擊“實訓步驟”進入擠奶操作(圖4),進行現代機器設備的擠奶程序的理論知識學習,學生也可以點擊界面的圖片或視頻資源進行更生動直觀的學習。
師生也可以通過點擊圖2下方的漫游模式按鈕進入“擠奶大廳”界面,通過鼠標上下左右鍵進行漫游操作,“行走”到擠奶廳的中部時,系統提示“是否進行擠奶實訓操作?”點擊“是”按鈕進行操作(圖5)。進入擠奶操作模式,師生可根據個人的學習情況,按照擠乳程序進行“清洗—乳頭藥浴—衛生紙擦干—擠出前三把乳—真空泵擠乳—乳頭藥浴—擠奶設備清洗—完成擠乳過程”進行操作(圖6、圖7、圖8)。沒有擠奶程序知識的學習者,如操作錯誤,可操作到正確為止。
有理論基礎的學習者,在此處直接進行模擬擠奶操作,直到達到熟悉技能知識點和掌握技能為止。如果初次學習該程序,則在點擊的過程中會遇到第一步驟操作不正確,系統會自動提示錯誤,下一步驟也就無法正常進行,系統提示直到點擊正確步驟為止,這樣就能達到強化訓練正確操作步驟的目的,無論對哪類學習人員來說,都能達到寓教于樂的教學效果,技能學習不再枯燥乏味了。這種類似于游戲式闖關學習,學習者可以在娛樂中掌握技能操作步驟。在教學班應用中也可作為教師測試學生的一種輔助教學手段。
機械擠乳技術通過軟件運用,學習者了解奶牛機械擠乳的基本原理,熟悉擠奶機的結構,掌握機械擠乳操作流程,掌握規范擠乳技術操作關鍵點。達到掌握奶牛飼養管理技能學習和操作的目的。
同時學習者也可以打開軟件中的測試模式(圖9),輸入之前注冊的個人信息,進入擠乳崗位試題所在的位置,根據個人學習情況,學生自主或協助進行初、中、高級試題晉級測試,掌握該實訓項目知識點(圖10)。
2 小結與討論
牛場虛擬仿真系統在教學中作為教學輔助軟件運行過程中,師生反映通過該軟件很好地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協作學習的能力;培養了學生使用現代化技術信息的能力,獲取信息、處理信息能力;通過學習將專業知識與電腦知識有機結合起來,加強了學生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及利用網絡進行終身學習的意識。
牛場虛擬仿真系統采用現代教育技術,虛擬仿真操作訓練生產實踐環節,進行模擬實習、實訓,是《養牛與牛病防治》課程在實踐教學體系下的有益補充,解決了學生掌握和模擬實踐動手操作等實際問題,并整合運用了文字、圖形、聲音、動畫、視頻等媒體資源,優質了教學資源,也為學生定崗實習在奶牛場生產鍛煉進行崗前培訓提供了解決方案。資源庫虛擬仿真養牛場在該課程應用過程中一是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課堂教學成效顯著提高;二是充分發揮了現代教學媒體在學生中的應用;三是教師能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因材施教,促進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四是使理論教學與實踐環節有機結合,利于創新人才的培養。
總之,牛場虛擬仿真軟件系統是依托國家高等職業教育畜牧獸醫專業教學資源庫項目開發的一套專業技能培訓軟件,不僅對教師、學生適用,企業人員和社會學習者均能應用該軟件,針對奶牛養殖的關鍵技能進行點擊訓練,充分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為全國同類專業師生及奶牛養殖從業人員提供了一個智能型、交互型的數字化技能訓練平臺。
參考文獻:
[1] 陳西風.高職養牛與牛病防制教學資源庫建設內容開發研究與實踐[J].價值工程,2013(23):285-286.
[2] 吳軼宏,龐衛軍,陳西風.奶牛場崗位技能操作測試系統設計概述[J].寧夏農林科技.2011(3):73-74.
[3] 王根林,韓兆玉,閆玉琴,等.“牛場技術管理軟件系統”設計[J].畜牧與獸醫.2003(9):15-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