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旭 王凱
摘要: 以產業鏈組織服務功能和治理機制為切入點,在理論分析產業鏈組織在農產品競爭力提升中的作用機制的基礎上,利用江蘇省269個生豬養殖戶的調研數據,運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實證分析產業鏈組織對農產品競爭力的影響。結果表明,農民專業合作社服務功能、治理機制在農產品競爭力提升中有顯著作用,但服務功能、治理機制的作用并沒有完全發揮;引進新品種、技術培訓次數、銷售服務、標準化管理力度、檢驗檢疫次數對生豬競爭力水平提升有較為顯著的影響;而資金服務、飼料采購、獸藥采購、防疫服務、違禁藥物監管、違規懲罰等無顯著提升效果。據此,提出了相關對策建議使得產業鏈組織能夠更好地促進農產品競爭力提升。
關鍵詞: 產業鏈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用機制;農產品競爭力
中圖分類號: F323 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5)08-0454-03
生豬養殖業作為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產業,其發展狀況關乎國計民生。然而,近年來我國生豬產業面臨著養殖成本居高不下、質量安全難以保證、疫病防治能力較差、供需不平衡等問題,致使競爭力低下。已有理論研究和實踐結果表明,產業鏈組織在提高農產品競爭力、促進農民增收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因為各級政府高度重視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主要形式的各類產業鏈組織的發展,截至2014年2月底,我國共有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103 88萬戶,在“量”上發展飛快。然而,當前我國各類產業鏈組織的整體發展質量參差不齊,多數產業鏈組織的服務功能和治理機制都比較薄弱。分析產業鏈組織的服務功能和治理機制對提高農產品競爭力的作用方向和程度、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提高豬肉產業競爭力水平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隨著農業生產規模化、專業化水平的不斷提升,產業鏈組織在提升農產品競爭力、增加農民收入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1],以其為載體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具有農業公共服務部門和私人部門所沒有的優勢,可以有效地彌補其不足 [2]。在國際社會上,美國的農場合作社、日本的農協以及臺灣的農會等不同形式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均通過為其成員服務,使參加者從合作經營中獲得了最大收益。因此,在各級政府的關注下,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得到了蓬勃發展,截至2014年2月底我國共有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103 88萬戶,各地區相繼發展壯大一批農民專業合作社,但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整體發展質量并不如人意 [3]。多數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組織形式還比較松散,仍停留在提供一般性技術服務的層面,難以向產前和產后延伸 [4]。合作社服務水平不高、緊密程度較低成為制約我國農產品競爭力水平提高的瓶頸,也是我國農業諸多問題產生以及難以克服的根本原因 [5-6]。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服務功能主要有產前生產物資的供給服務、產中農業技術服務以及產后銷售服務等 [7-9],農戶在享受農民專業合作社提供服務的同時,在違禁藥物使用、生豬檢驗等方面也要受到合作社的監管。已有研究在進一步提升農民專業合作社質量以切實提高我國農產品競爭力水平方面取得了部分成果,但多以農戶為研究對象,以產業鏈組織形式為切入點,主要考察是否加入產業鏈組織對農戶績效、農產品競爭力的影響,忽略了當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服務功能和治理機制的作用和局限性。本研究以產業鏈組織中的主要形式——農民專業合作社為研究對象,以其服務功能和治理機制為切入點,首先從理論上分析其服務功能和治理機制在農產品競爭力提升中的作用機制,然后利用江蘇省269個生豬養殖戶的調研數據,運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實證分析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服務功能和治理機制對農產品競爭力的影響。在此基礎上結合理論和實證的綜合分析,找出當前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在提升農產品競爭力方面的不足,進而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1 農民專業合作社對農產品競爭力提升中的理論分析
1 1 理論框架
農民專業合作社主要通過影響農戶產前、產中以及產后的行為來降低農戶的養殖成本、監督農戶的安全生產行為、提高農戶的銷售收入進而提升農產品競爭力 [10-14]。因此,本研究將合作社服務功能分為產前農資服務、產中農技服務以及產后銷售服務三部分,而合作社治理機制主要為質量安全監控以及標準化管理(圖1)。
1 2 產前農資服務
產前農資服務主要包括引進豬種、采購飼料和獸藥、提供資金服務等,生豬品種是決定其養殖成本和銷售價格的重要因素,優良的豬種具有出欄期短、瘦肉率高、價格水平高等特點,目前市場對于優質豬肉的需求日益強烈,而常見的大約克夏豬、長白豬以及杜洛克豬等豬種由于養殖的普遍性正面臨著更加嚴峻的市場競爭。合作社向廠家集體采購飼料和獸藥時,可有效降低養殖成本,同時還可保證產品質量。
1 3 產中農技服務
產中農技服務主要包括技術培訓、疫病防治等,合作社聘請相關的專家和技術人員就生豬飼養管理、防疫知識、用藥規范等進行培訓與交流,幫助農戶制定詳細科學的疫病防治制度,最大程度降低疫病風險,減少農戶損失。
1 4 產后銷售服務
產后銷售服務主要包括統一銷售、提供最低收購價、品牌建設等,由合作社統一銷售可以最大程度地實現利潤增收,同時可以逐步培育豬肉產品品牌,追求整體利潤最大化。而最低收購價可以在豬肉市場價格出現大幅度波動時將養殖戶的損失降到最低。
1 5 質量安全與標準化管理
質量安全與標準化管理主要包括養殖標準化管理、違禁藥物監管、生豬檢驗檢疫以及違規懲罰等,合作社通過對養殖流程的標準化管理,嚴格控制違禁藥物、添加劑的使用,從而保證生豬質量,有利于豬肉品牌建設,同時通過對養殖設施的標準化管理,降低養殖成本和疫病風險,從而增加養殖戶的收益。
2 農民專業合作社提升農產品競爭力的實證分析
2 1 數據收集
本研究所采用的數據來自于筆者所在課題組對江蘇省269個生豬養殖戶的問卷調查,問卷內容主要包括農戶個人基本情況、生產經營情況、農民專業合作社服務與治理機制等。在當地有關農業部門的協助下,本次調研共發放問卷300份,回收269份,總體回收率為89 7%(表1)。endprint
2 2 模型選擇
本研究將農產品競爭力設為因變量y,為0-1型變量。從收入對比感知和質量安全對比感知2個角度來衡量競爭力水平,參照相關研究對競爭力的賦值 [16],將競爭力綜合評價為一般及以下(變量加總≤6)的視為競爭力弱,即y=0;將競爭力綜合評價為一般以上(變量加總>6)的視為競爭力強,即y=1。由于被解釋變量是非連續有序變量,而解釋變量也多為非連續變量,因此本研究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研究農民專業合作社服務功能、治理機制對生豬競爭力水平的影響。
2 3 模型估計結果
對總體樣本進行模型估計,結果見表2。結果顯示,擬合優度為90 2%,卡方值為296 768,遠高于臨界值,并在001水平上顯著,因此整體模型通過檢驗。
由表2可見,農民專業合作社服務功能中的是否引進新品種、技術培訓次數以及銷售服務對生豬競爭力有顯著影響。是否引進新品種在0 1水平上顯著為正,說明引進新品種可以顯著提升生豬競爭力;技術培訓次數在0 01水平上顯著為正,說明養殖戶參加技術培訓的次數越多,生豬競爭力越越高;銷售服務滿意度在0 05水平上顯著為正,說明養殖戶對銷售服務越滿意,生豬競爭力越高。
農民專業合作社治理機制中的標準化管理力度和檢驗檢疫力度對生豬競爭力有顯著影響。標準化管理力度在01水平上顯著為正,說明農民專業合作社對養殖戶的標準化管理力度越強,生豬競爭力越高;檢驗檢疫力度在0 05水平上顯著為正,這說明農民專業合作社對養殖戶的檢驗檢疫力度越高,生豬競爭力越高。
養殖戶的養殖年數、養豬收入占總收入的比例以及養殖規模(年出欄數)對生豬競爭力有顯著影響。養殖年數在0 1水平上顯著為正,說明養殖年數越長,生豬競爭力越高;養豬收入占總收入的比例在0 05水平上顯著為正,說明養殖戶對養豬收入的依賴性越強,其農產品競爭力水平越高;養殖規模在005水平上顯著為正,說明養殖規模越大,生豬競爭力越高。
資金服務、飼料采購、獸藥采購、防疫服務、違禁藥物監管次數、違規懲罰等對生豬競爭力水平提升的效果不顯著,說明當前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在服務功能和治理機制上還存在許多不足。資金服務能力不足,使得養殖戶擴大養殖規模的能力受限;飼料和獸藥采購上難以通過直接從廠家采購的方式來降低養殖成本;防疫服務能力不足更使養殖戶面臨的疫病風險較大;違禁藥物監管和違規懲罰力度的不足使得當前豬肉質量安全問題頻發。
3 啟示
本研究通過對江蘇省269個生豬養殖戶的問卷調查,運用二元Logistic模型,綜合分析農民專業合作社服務功能、治理機制對生豬競爭力水平的影響,通過研究可以得到如下政策啟示。
首先,完善農民專業合作社服務功能來提高生豬競爭力水平,引進新品種提高價格水平,組織技術培訓降低養殖風險,加強合作社品牌建設,統一飼料并嚴把飼料質量源頭,統一獸藥并做好獸藥使用的指導與服務,切實降低養殖成本、提高質量安全水平。其次,農民專業合作社應該在政府部門的扶持下強化治理機制,加大標準化管理力度以及檢驗檢疫力度,從源頭上加強對飼料添加劑、獸藥的監控與質量檢查,提升質量競爭力水平。最后,根據蘇北與蘇中、蘇南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一方面要通過有針對性的財政扶持,提高蘇北地區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大不同區域農民專業合作社之間的交流與學習,切實發揮農民專業合作社在提升生豬競爭力,提高養殖戶收益中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張 昆 生豬養殖戶垂直協作形式選擇對其生產績效影響研究[D] 南京:南京農業大學,2012
[2]苑 鵬 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與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J] 農村經濟,2011(1):3-5
[3]郭紅東,樓 棟,胡卓紅,等 影響農民專業合作社成長的因素分析——基于浙江省部分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調查[J] 中國農村經濟,2009(8):24-31
[4]應瑞瑤 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成長路徑——以江蘇省泰興市七賢家禽產銷合作社為例[J] 中國農村經濟,2006(6):18-23
[5]周應恒,耿獻輝 培育產業組織是提高我國畜牧業競爭力的關鍵[J] 產業經濟研究,2003(1):64-70
[6]龍 方,任木榮 農業產業化產業組織模式及其形成的動力機制分析[J] 農業經濟問題,2007,28(4):34-38
[7]陳新建,譚硯文 基于食品安全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服務功能及其影響因素——以廣東省水果生產合作社為例[J] 農業技術經濟,2013(1):120-128
[8]黃季焜,鄧衡山,徐志剛 中國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服務功能及其影響因素[J] 管理世界,2010(5):75-81
[9]黃祖輝,高鈺玲 農民專業合作社服務功能的實現程度及其影響因素[J] 中國農村經濟,2012(7):4-16
[10] 胡定寰,陳志剛,孫慶珍,等 合同生產模式對農戶收入和食品安全的影響——以山東省蘋果產業為例[J] 中國農村經濟,2006(11):17-24,41
[11]韓紀琴,王 凱 豬肉加工企業質量管理、垂直協作與企業營運績效的實證分析[J] 中國農村經濟,2008(5):33-43
[12]田 露,張越杰 肉牛產業鏈組織模式選擇及其影響因素分析——基于河南等14個省份341個養殖戶(場)的調查[J] 中國農村經濟,2010(5):56-64
[13]鐘 真,孔祥智 產業組織模式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影響:來自奶業的例證[J] 管理世界,2012(1):79-92
[14]郭紅東,蔣文華 影響農戶參與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行為的因素分析[J] 經濟研究參考,2004(63):29-31
[15]柯炳生 提高農產品競爭力:理論、現狀與政策建議[J] 農業經濟問題,2003,24(2):34-39
[16]樓 棟,高 強,孔祥智 價值鏈整合與農民專業合作社競爭力提升——基于138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調查[J] 江西農業大學學報,2013,12(3):12-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