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欣
【摘要】求異思維是創新思維的核心,其在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方面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求異教學方式的使用由來已久,并取得一定成效,但其多是在課堂教學的某個環節實施,并不具有普遍意義。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引入求異思維,豐富語文課堂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創新性思維,進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高中語文;語文教學;求異思維;創新性思維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一、求異思維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的可行性
由心理學可知,高中階段正處于學生思維發展最為活躍的階段,同時也是學生思維逐步定型的時期。這個階段的學生的思維已經處于一個質變的臨界點,科學合理的引導對于學生提升創新性思維能力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高中生在學科知識積累、意識形態理解與接受能力等方面已經具備了求異思維基礎,因此這個階段是培養學生求異思維的最佳時期。此外,無論是素質教育、新課程標準還是新的高考政策,都對學生創新能力、綜合素質能力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考核評價內容也更加關注高中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這些政策和觀念上的指引和推動,都為求異思維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運用提供了極大的可行性。
二、高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求異思維能力的路徑
(一)讓課堂問題思考的主體回歸本位
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上科學合理的設置問題情境,完成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語文教師需要明確,課堂問題情境模式下,學生才是問題思考的主體,并且學生對問題的思考是多緯度、多層次、多樣化的,這是因為學生的思維不是單一的、簡單的模式。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處于引導者、策劃者、組織者的地位,科學合理的設置問題情境,將學生真正放于主體地位,通過問題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問題欲望,激起學生自己心中的疑問。此外,還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問題的設置需充分體現多元化、層次化、個性化,問題的答案應該是非標準化的,不應該將學生的最終思維引導向一個單一的點,這是高中語文教學中實施求異思維運用的前提。
(二)合理運用教學方法激起學生的問題欲望
從目前高中語文課堂設置來看,課程教學的一堂課通常為45分鐘,因此語文教師問題的設置就需要與這45分鐘具有較強的針對性與配合性。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語文教師要巧妙的設置問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參與性,進而形成良好的課堂氛圍。此外,課堂設置的問題不應過多,要留給學生合理的思考時間,使學生對問題的思考能夠順利展開。問題設置數量應該跟每節課的課程教學目標相適應,問題的難易程度要體現層次性與個體性,要尊重學生間的個體差異,這樣才能充分激發學生的課堂參與熱情與求異的欲望,進而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
(三)建立民主、開放的課堂教學氛圍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才是課程教學中的主體,要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并建立良好的師生互動關系。高中語文課程中,學生求異思維的培養首先需要學生具有濃厚的學習與問題興趣,興趣是學習的內動力。從情感上來看,學習興趣的激發需要良好的情感體驗,這就需要教師營造一個民主、開放、平等的課堂氛圍,教師應允許并充分尊重每一個學生的意見,并鼓勵他們提出自己的問題與見解,這樣才更加利于學生求異思維的培養。
(四)突破思維定勢,在“無疑處生疑”
思維定勢是困擾思維創新的痼疾,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打破思維定勢,尋求思維突破。一般情況下,人們在面對一個陌生的問題并進行思考時,大腦首先會依據原有的思維模式與常理來對問題進行判斷和分析,這種思維方式得到的結果并不一定準確,甚至還會出現事與愿違的結果。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沖破思維定勢,需要指導學生多維度思考問題,拋棄常規思維方式,從問題的不同角度看出破綻,體現求異思維的妙處。
三、求異思維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一)語文閱讀鑒賞中的求異思維運用
在高中語文閱讀中,不同的學生對不同的閱讀文本的理解是不同的,可采用發散求異方法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為達到更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在課堂教學進行中,采用小組合作的模式,以小組為單位設置閱讀文本,引導學生在小組范圍內對閱讀文本進行討論和求異。發散求異方法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實施步驟為:首先每個學生在小組范圍內發表自己的看法,并進行簡潔的記錄;其次在小組范圍內對不同的看法進行歸納,并針對這些不同觀點展開討論;再次,教師針對學生的討論結果發表自己的理解,并對學生不同的觀點進行點評;最后讓學生結合老師與學生的觀點進行總結,進而對問題進行更高層次的發散,最終培養學生的發散求異思維。
在高中閱讀鑒賞中,還可采用比較求異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求異思維鍛煉。具體實施來看,在高中語文閱讀鑒賞課堂上,老師可引導學生對事物在同一角度、同一標準、同一視角下尋找不同點,通過這些不同點來探究其背后所隱藏的更深層次的內涵。
(二)表達交流中的求異思維運用
學者楊云認為逆向思維是沿著思維相反的方向去破解問題的一種思維方法,逆向思維在完全遵循思維運行的邏輯順序的前提下,按照邏輯順序的反方向進行推理的一種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在高中語文表達交流模塊,寫作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運用逆向思維完成寫作立意能夠使作文獲得耳目一新的感覺。表達交流中的逆向思維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破舊出新、敢于嘗試、換角度思考。從不同的角度對問題進行思考,選擇一個不同的或相反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并得出個性化、差異化的觀點,展現出“反彈琵琶”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袁家強.論求異思維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實際運用[D].河南大學,2013(06).
[2]尹萍.高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實施求異思維引導教學[D].貴州師范大學,2014(10).
[3]劉.求異思維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語文學刊,2015(02).
(編輯:劉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