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
[摘要] 在我國傳統社會中,家風家教對形塑人生、培育良好社會風尚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現代社會,家風家教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其社會功能和作用亦表現出新的特點。總結現代家風變遷過程中面臨的三大困境,可以更好地發現良好家風家教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作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家風家教的培育和傳承提供導向和引領,而家風家教則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試驗場。
(關鍵詞] 家風家教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試驗場
[中圖分類號]B82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1539(2015)02-010-04
自黨的十八大召開以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成為理論和實踐熱點,有許多成功的經驗,也有深入的理論探討。2013年,中共中央頒布了《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為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在諸多理論探討和實踐方式中,家庭作為構成社會的基本單位,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處于舉足輕重的地位,是培育和踐行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場地。中國社會素來重視家風家教的建設和傳承,家風家教是傳統文化和倫理道德在家庭中的傳承和體現,對于形塑人們的價值觀念和行為習慣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伴隨著現代化進程中家庭功能的轉變,以及市場經濟對家庭作用的消解,家風家教漸趨式微。因此,破解現代家風家教發展過程中的困境,應當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良好家風家教建設,同時發揮良好的家風家教匯聚社會好風氣和傳遞社會正能量的作用,使家風家教成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載體。
一、家風家教的社會功能與作用
按照《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所謂家風,就是“門風”,是“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傳的道德準則和處事方法”;所謂家教,是“指家長對子弟進行的關于道德、禮節的教育”。家庭是以血緣關系為基礎的社會組織,家庭關系在一切社會關系中居于最基礎的地位。在一個人的社會化過程中,即由自然人到社會人的轉變過程中,家庭是人們接受教育的最初場所,家庭成員正是在家庭生活中形成行為處事、安身立命的道德準則、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
中國歷來重視家風家教的培育。我國傳統文化特別強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統一,把齊家與修身、治國、平天下提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使得以教家立范為主要內容的家訓文化廣為流傳。古語云: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可見,古人將塑造家庭成員的良好道德修養置于相當重要的地位,甚至用家教之好壞作為評價一個人修為的標準。總體來看,家風家教具有如下的社會功能和作用。
首先,家風家教是一個人價值觀形成和行為習慣養成的首要場所。如前所述,家庭是人實現社會化過程的第一站,特別是在傳統中國社會,家庭擔負著重要的育人責任。人們在家庭成員的教導和熏陶下完成最初階段的社會道德認知,為走向社會、形成系統性的社會道德人格奠定基礎,并由此養成個人行為習慣。健康的家庭環境、良好的家風家教不但能夠為家庭成員的成長提供優質的環境保障,促進子女身心健康成長,而且有助于形成融洽和諧的家庭關系,進而促進整個社會的安寧穩定。在一個家庭不美滿、家風不正、家教不嚴的家庭,子女的個體社會化往往會出現偏差,比如,很多問題少年常常出自問題家庭。相較于嚴格的、系統的學校教育和社會政治說教,家風所呈現的良好生活化道德氛圍和家長的言傳身教,更加“潤物細無聲”,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家庭成員。家風對家庭成員的社會認知能力提升、個體社會化以及社會人格養成具有奠基性作用。
其次,家風家教是維系家庭和睦、穩定家庭關系的精神紐帶。家風具有歷史傳承性。家風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家庭在長期的社會生產實踐中經過反思、選擇,不斷提煉、概括形成的。家風一經形成便世代相傳,承載家庭文化傳承及家庭或家族延綿不斷的使命。多數家庭能夠承擔起繼承優良傳統的責任正是源于良好家風的作用。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優秀家庭教育的先決條件便是良好的家風,同時家風也可以作為實行家庭教育的一種具體方式。世界上沒有完全和諧的家庭,不同家庭總是充斥著不同的矛盾,而化解這些矛盾就需要通過道德的力量,使家庭成員共同遵守且相互認同共同的價值觀。否則就會在面臨矛盾時出現各執一詞、不肯退讓的混亂局面。這種由家庭成員共同認可的價值觀即為家風,換言之,家風建設就是在家庭成員間以共同的價值觀和道德標準為和諧家庭建設提供精神依據。
最后,家風家教是影響社會風氣的重要元素。良好的家風家教除了對一個人的教育和成長具有重要的意義之外,還是形成優良社會風尚的基礎。家庭是社會最基本的構成單位,家風是社會文明的鋪路石。家庭的幸福程度、社會文明甚至國家和諧穩定都與家風的好壞息息相關。只有最基礎的家風建設好了,才能最終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我國的社會風氣分為民風、黨風、行風和政風,這四者相輔相成,相互作用,黨風清正則政風廉潔,政風廉潔則社會風尚正大光明,最終使民風淳樸。反之亦然。從社會風尚的形成機理來看,家風在匯聚和沉淀后形成民風,淳樸的民風則為其他三種風氣的形成提供基礎,同時,民風亦是社會風氣的具體體現。”新中國成立后,老一輩革命家重視自家家庭教育,嚴把家風關,絕不給自己的子女或親屬們任何特權,要求他們自立自強、腳踏實地。比如,解放初期,毛澤東斷然拒絕了楊開慧的哥哥楊開智希望通過關系到北京工作的要求,并未給親屬的工作或生活“開后門”。可見老一輩革命家們在那個時代樹立了良好的家風,也為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做出了貢獻。
二、家風家教的社會變遷與現代困境
隨著我國現代化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家庭的職能和社會地位隨之改變,加之長期實行計劃生育國策,家庭結構和家庭關系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家風家教建設一方面在傳承古訓l的基礎上結合了現代理念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形成_r符合時代發展的新家風,家教方式也更加民主和平等;另一方面家庭教育在育德功能方面漸趨式微,優良家風的傳承面臨著困境。
首先,獨生子女家庭教育致使良好家風出現偏移。隨著時代的變遷,聚族而居的傳統大家庭模式不斷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未婚子女與父母共同生活的家庭模式,該模式也逐漸成為中國家庭的主導模式。隨著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以及生活節奏的加快,使年輕人的生育意愿普遍降低,導致現代家庭獨子化現象嚴重,“4+2+1”的家庭模式使孩子成為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爺爺奶奶、姥爺姥姥再加上父母雙方都圍著孩子轉,照料孩子的生活無微不至,對孩子有求必應,導致家風偏離了孝敬老人的傳統風尚。另外,由于應試教育沒有很好地向素質教育轉換,家庭教育更注重智力和特長培養,忽視甚至漠視德育。功利主義、實用主義價值觀以及官僚主義習氣都不同程度地滲透到家庭教育中來,更使得傳統意義上的家風蕩然無存,甚至出現“啃老族”,而“官二代”、“富二代”的犯罪率更有上升之勢,一時間“我爸是李剛”成為某些“官二代”不良甚至犯罪行為的代名詞,“有錢就是任性”更是富人的真切寫照。這不僅影響了家風的傳承,更成為影響社會良好風氣和安定和諧的不良因素。
其次,“空巢老人”、“留守兒童”現象的普遍存在阻斷了良好家風的傳承。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傳統的熟人社會逐漸被打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為人們通過不同的勞動方式改善家庭經濟狀況創造了條件。大批農村青壯年為改善家庭經濟條件選擇進城務工。由于農民工的特殊身份和城鄉戶籍制度的阻隔,農村出現了“386199部隊”,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問題不斷出現,農村的家庭教育不能很好地進行,影響了傳統家風的傳承。而在城市。隨著經濟狀況的好轉,大批已婚兒女選擇與老人分開居住,原來四世同堂的家庭結構被核心家庭或空巢家庭所代替。這在留給父母子女相對獨立的生活空間和選擇生活模式的更大自由度的同時,也阻斷或削弱了言傳身教、耳濡目染的家風傳承和家教的作用。
最后,離婚率的攀升使家風家教遭遇挑戰。現代婚姻強調男女平等、強調戀愛自由,這無疑是社會的進步,是對傳統“三從四德”、“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等封建糟粕的有力挑戰和超越。《婚姻法》的頒布與修訂為現代婚姻提供了司法保障,但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我國近年來的離婚率不斷上升。包養小三、婚外情、未婚先孕等有悖于社會道德的現象屢屢出現,不斷沖擊著傳統家庭道德,導致人們不能從家庭中獲得足夠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家庭不和諧必然會阻礙家風的培育和傳承,甚至還會對年幼的子女造成心靈上的創傷,影響其一生的言行。
自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經濟領域取得的進步和發展,整個社會的主流思想確實是積極向上的,但道德領域的問題也在悄然滋長。這些問題的存在與長期以來不重視家風建設,忽視家教的作用不無關系。忽視家風建設所導致的不良社會風氣不僅影響了人們的正常生活,也阻礙了社會的和諧發展,更不利于國家的長治久安。
三、家風家教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
家風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體現,是踐行價值觀的微觀載體,家教則是傳播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手段和方式;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對家風的總結與升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家風的具體要求體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所以說家風家教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和踐行上做細、做小、做實的一個著力點和試驗場。
(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培育良好家風家教
首先,良好家風家教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指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國家、社會和個人三個層面關乎國家發展、社會進步、個人成長,是家風家教的豐富資源,完全可以融入家庭教育實踐。尤其是個人層面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基本內容,涵蓋了社會主義公民道德行為的各個層面,同時也繼承和弘揚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新時期國民道德的精華,應當作為家庭教育的必修課。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下,家風家教才能與國家的精神文明建設以及社會的和諧發展在大方向上保持一致。家庭作為社會中最基本的單元,在家庭成員價值觀的形成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這種價值觀的形成必然會受到整個社會主流價值觀的影響。積極向上的社會主流價值觀有利于促進家庭成員形成健康積極的個人價值觀,于整個家庭而言,有利于形成積極向上的家風。良好的家風將影響和引領家庭成員將個人修為、人生理想、職業追求等與社會發展的方向統一起來,將個人抱負與社會理想相結合,幫助每一位家庭成員在社會中找準定位。也只有這樣的家風才能得到延續和傳承。
其次,家風家教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細化與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指出,只有把價值觀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讓人們在生活實踐中去感知并領悟,才能真正發揮其引領作用。因此我們要注重將抽象的價值觀與具體的日常生活相聯系,在生活中細化并落實價值觀。家風家教是將核心價值觀具象化的有效途徑。從國家層面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是中國共產黨理想信念追求的具體化,是國家意識形態建設的重大工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鑄魂工程”,有利于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在個人層面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價值追求,是個人修為的必備之德。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從根本上反映了國家的價值引領與社會成員價值認同的統一,承載著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體現著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而個人修為則可以通過家風的傳承來實現。家風家教是在家族成員長期的生活中逐漸積累下來的日常生活規范和道德標準,是能夠維系家庭良性運行的精神紐帶,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和踐行的知行場。
(二)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培育良好家風的具體途徑
家風的實踐養成,家教的正確實施,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良好的微觀途徑。因此。傳承和弘揚良好家風,需要善于從優秀的傳統文化中汲取思想精華和道德營養。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視野下,塑造和傳承良好的家風,更好地實現家庭教育的功能和作用。良好家風的培育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首先,加強媒體宣傳良好家風的力度。良好家風通過媒體宣傳,可廣泛傳播正能量,弘揚社會正氣。且這些宣傳都源于我們的日常生活,是自然的、溫馨的家風家教的散發,并非典型的推出,也不是特意拔高的。因此更有親切感,也更加可信感人。向大眾宣傳和介紹古圣先賢在家教、家風方面值得學習和借鑒的東西,讓人們從中受益,認識到功利主義價值觀主導下的現代家庭教育存在的種種問題,提高傳承中華優良傳統、培育良好家風的自覺性與積極性。
其次,培育良好家風需知行合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對孩子影響最大的人,這就要求父母時刻謹言慎行,為孩子做出榜樣。家長要善于在中華傳統文化和家庭道德的基礎上提煉并形成適合自家發展的家風家規,注重用家風家規約束自己的行為,孝老愛親,團結鄰里,勤儉節約,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和教育孩子,為孩子樹立榜樣。因此,家長不僅要時時當模范、處處做表率、事事顯家風,更要抓好孝親教育,弘揚善行文化,培養和塑造每個家庭成員的孝心,使孝心文化在每個家庭中代代相傳,并向社會輻射延伸,以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
最后,培育良好家風需發揮好典范的引導作用。各個家庭的家風雖不相同,但總體上都具有崇德明理、講求信義等內容,是我國優秀民風的積淀,從不同側面展現了中國人的精氣神。家風雖只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部分,但卻是最基本的東西,是良好價值觀形成的起點。可以在社區、鄉村等舉辦如“好婆媳、好鄰里、好子女”等展現家庭良好風貌的評選活動,推薦和挖掘日常生活中良好家風的榜樣,展現和諧風貌,講授感人故事,以構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優秀傳統文化間的橋梁,潛移默化地促使人們講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人們內心的追求,并具體踐行在生活中,形成符合新時期發展需要的良好社會風氣。
責任編輯:楊義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