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國芳
【摘要】口語交際是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內提出的全新要求,是以口頭語言為主要中介手段而進行的交際雙方互動的信息交流,通過聽、說雙方運用口頭語言傳遞信息,交流思想和感情。本人結合教學實踐,并根據口語交際的現狀和小學生的認知水平,提出了課前三分鐘訓練口語交際能力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生;口語交際;訓練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小學生聽、說、讀、寫四大能力中,質量最差的要數“說”的能力了。學生不會用規范的口語與他人溝通思想,而現實生活中交流情感的現象普遍存在,因此培養“說”的能力迫在眉睫。
新大綱中特別指明:小學階段應在具有初步的聽說能力的基礎上,規范學生口頭語言,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培養良好的聽說態度和語言習慣。我們從中不難看出口語交際開設的最終目的是為學生進入社會后,與他人進行成功交際的一門具有前瞻性的課程。因此,如何有效地訓練并提高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是我們教學工作中必須重視的問題。
口語交際的訓練可通過課內和課外等多種途徑進行,可今天要介紹的是介于課內訓練和課外訓練之間的——課前三分鐘口語交際訓練。
我們目前語文課的課前三分鐘大多用于背誦課文、誦讀古詩,雖然有助于學生對名家名篇即中國古典文化的積累,但都是學生的個體活動,缺乏互動交流,更談不上生活性、興趣性。課前三分鐘訓練的形式多種多樣的,內容更是豐富多彩,即可以是課堂口語訓練的延續,又可以是課外訓練的開始。如何利用好這三分鐘,讓其成為學生喜愛的形式,同時又切實有效地進行口語交際訓練呢?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題材貼近生活,激發交際興趣
由于時間的限制,認知發展水平不同,所關注的事物不同,加上口語表達能力的差異,所以使得題材的選擇貼近兒童的生活尤為重要。
低段:低段的孩子形象思維占主體,喜歡活動的事物,如:模仿。由于認知水平、口語表達能力的限制,他們對自己的意愿常常很難表達清楚,因此不可能進行大量的口語表述。比較適合的是:介紹自己或家庭成員,簡單說說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等。
中段:與低段孩子比較,他們有一定的語言表述能力,開始出現自己獨立的評價。比如:最感興趣的人、最喜歡的課等題材,學生都有話可說,有話想說,是他們課外交際內容在課堂的延續。
高段:由于認知水平的提高,口語表達比起中段學生有了一個質的飛躍,他們更善于評價。對事物更具有自身個性化的評價。比如,兒童節目的好壞、學習方法的交流、如何與同學相處或對某一事物看法等,滿足其日常生活和學習交流的需要,解決他們想解決的問題。
實際上,只要教師善于觀察和聆聽,就會發現有很多來源于學生生活,并能引起學生交流興趣,引起學生深入思考的話題。但是由于學生個性的不同,認知水平的不同,交際內容的選擇要具有可交流性,體現交際價值。
二、訓練形式多樣,提供交際空間
豐富多彩的交際實踐形式有利于激發和維持學生的交際興趣,促進多向信息交流,為學生交際活動的展開提供了廣闊的天地。
(一)情景會話式
英語學科中的情景會話式的口語交際,在語文口語交際課上同樣可以借鑒。如:可以給低段的孩子創設師生早晨相見的情景,讓孩子在表演的同時進行口語交際;高段的孩子可以扮演事故中的角色,如在學習購物的口語交流中,讓學生自己設計購物語言,在類似真實的情景下進行交流,是學生在不知不覺間學習與別人交際的方法。
常識學科對于觀察的表述形式,也是值得借鑒的。如:可以對一種水果、植物、動物進行看、聞、摸等多感官的接觸后進行口語交流。
(二)觀點報告式
如今的電視綜藝節目形式繁多,如談話類節目《談話》,評論類節目《焦點訪談》《新聞背后》等這些形式都可以借鑒到這課前三分鐘來。
例如:在炎熱的夏季,學生的談話自然會提到電冰箱、空調,抓住這一話題,讓學生收集資料,一起“漫談空調、電冰箱”,學生通過漫談,口語能力得到了訓練,在漫談中學會傾聽,學會和他人交換意見。
在這種交流過程中由于材料來源于學生實際,又與學生生活緊密結合,形式上借鑒了電視欄目,可以激發學生發表自己見解的欲望,使口語交際可以達到多層面的互動。
(三)自由開放式
口語交際訓練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學生進入社會后,與他人進行成功交際服務的。交際的方式最終是要由當事人自己選擇決定的。通過怎樣的語言交際方式,才能成功而有效的獲取信息,解決問題,達成共識?如:開化龍頂茶的廣告設計,學生可以選擇不同的角度去設計語言,有的從購買者的角度設計語言,有的從生產者角度設計,更有獨特的以產品本人的口吻來設計語言……這種豐富而具有個性的表現形式,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三、評價目標開放,提高交際能力
由于學生在口語交際活動中所產生的實踐體驗是多彩的,在交流中的表現也是極具個性化的,因而交流的結果也是不盡相同的,這樣就形成了“口語交際”評價目標的開放性。口語交際提倡放手,讓學生真正得到自主發展,但是放手不等于放任自流,任何語言都有一定的規范性。在學生口語交際過程中,教師要致力于規范學生的口頭語言,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聽話能力和說話習慣。
以上所介紹的內容,在一兩個三分鐘內是無法完成的,事實上同一個題材,我們可以延續多個三分鐘。而課外的交流陣地是無限廣闊的,我們的課前三分鐘只是起到一個“拋磚引玉”的過程,為的是引出生活中交流的興趣、交流的能力這塊“玉”,而口語交際也只有在生活這個大領域內才會獲得真正的提高。
參考文獻
[1]蔣金鐲.口語交際是學生發展的必需[J].中學語文教學,2004(07).
[2]徐冰鷗,朱曉民.口語交際能力的構成及特征[J].語文建設,2006(09).
[3]王立志.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培養的多元智能支持淺探[J].遼寧高職學報,2008(05).
(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