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6月8日,阿蘭·圖靈拿起了一個蘋果,猶豫半晌,下決心咬了一口。幾分鐘后,天才就此離開人間。
圖靈是現代計算機之父,在二戰英國最困難的時刻,他發明的最初級的計算機,為英國贏得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剛剛上映的電影《模仿游戲》,講的就是圖靈的那段故事。他因為個人原因,咬下了那個蘋果。那個被咬過一口的蘋果,后來被圖靈的粉絲喬布斯當作了圖騰,以此作為標志,創造了如日中天的蘋果公司。
圖靈咬過的蘋果,致命的是它上面浸過的氰化物。氰化物是廉價高效的劇毒物,主要用于冶金產業,也因為它的毒性,常常被用于非正常離開人世。
天津“8·12”特大火災爆炸事故發生后,至今依然棘手的是700噸氰化鈉的處理。此外,現場合計共有40多種危險化學品,炸藥類的硝酸鉀有500噸、硝酸銨有800噸。以此推算,事故當時20多噸TNT當量的爆炸,就是一個海中冰山的尖尖了。最新消息令人寬慰,經過連續幾天緊張工作,危化品情況基本摸清,已采取有效處理措施,防范衍生災情的發生。
“8·12”特大火災爆炸事故是個偶然,也是一個必然,它揭開的是重化工時代的痛點和淚點。
瑞海公司核定在天津港的氰化物周轉庫存量是10噸,事發后查出來的量是700噸,而大約0.5克氰化物就能讓人致命,所以看到700噸那個數字,連公安部消防局副局長牛躍光也說:“我干消防40多年,像此類的危險品倉庫,這還是歷經最復雜的一次災害事故。”
最復雜的原因,是因為瑞海的客戶之一河北誠信公司,也就是氰化鈉的物主,是全國三大同類產品生產商之一,產量在世界上也能排在前列。而瑞海的復雜,跟重化工時代產能大幅度提高有關。以長江水運為例,在最近10年中,長江水運的危險品運輸量,每年以10%的幅度遞增,如今已達到了年均4000萬噸的水平。這既表明,重化工時代我們的生產能力大幅度提升,也表明,在這個特定的時代,我們生活環境的危險程度也在增加。稍有不慎,就會引發以前難以想象的災難。某種意義上講,重化工時代的高速發展,大大降低了全社會痛點與淚點的閾值。
重化工時代是個繞不過去的坎。從農耕時代到工業時代,生產方式、生產技能、生產能力轉變帶給人類的好處,有目共睹。有人曾經做過模型推算,工業社會相對農業社會,對于人均壽命的提升,大約在20歲左右。對于中國這樣人口第一、結構多樣的大國來說,不能不通過大規模的工業化方式,來提升整個國家的經濟水平與綜合國力。其他大國如美國、日本、德國、英國等等,同樣經歷了這樣的時代和過程。這跟那些人口稀少、結構單一、資源豐富的國家的發展方式,不具有可比性。
工業時代的優渥伴隨的是增加的環境風險。在痛點與淚點的閾值降低之后,我們并非無所作為,依然可以大有作為。應該更加注重的是,在客觀的閾值降低后,通過主觀的努力,通過建立更嚴格規范的制度和更強有力的技術防范措施,增加閾值的厚度和韌性,提高人類抗風險的能力。
還是以天津“8·12”為例,總共3000噸危化品堆放在碼頭上,對于事故的發生具有必然性;但是在“8·12”午夜時分發生,它又是一個偶然。如果我們有更好的努力、更好的措施,把3000噸危化品更安全地存放,同時切實防止那個“8 ·12”之夜偶然的出現,事故并非必然發生。
重化工時代的痛點和淚點閾值降低了,它需要我們能清醒地意識到這一點,同時要有比過去更多的努力、更有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防范重化工帶來的副作用,才能更好地再度提升它們的閾值,為社會提供更好的生活、生產的環境。
天津“8·12”是個悲劇,悲劇將提供更好的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