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晉


市場環境促使企業以更加開放的態度組織課程、課時和講師,來應對日趨細化和高要求的用戶體驗,企業也需要聚合多方資源應對用戶需求,這種全新的協同形式對培訓組織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4年,互聯網行業發生了一件重磅事件——百度挖來了“谷歌大腦之父”吳恩達(Andrew Ng)加盟百度實驗室,聚焦構建百度人工智能入口。在商業模式風云變幻、投資界追捧估值飆升的中國互聯網行業,這可能是迄今為止引入的最重量級人物。展開吳恩達華麗的職業生涯,除了“谷歌大腦之父”之外,他還有一個身份:全球最大的在線教育平臺Coursera的創始人。Coursera是基于MOOC體系的在線教育平臺,目前主要面對世界各大高校。百度此舉,再次讓人們把目光投向這個近期“出鏡率”十分之高的詞——MOOC。
MOOC作為面向互聯網的教育平臺,也算是一種E-learning的組織形式,但和傳統意義上的E-learning有很大區別。MOOC的定義聚焦于兩個關鍵詞:Open和Online,即“開放式”和“在線”,這是與目前企業熟知的E-learning最核心的區別。目前,企業所使用的E-learning的實質是基于互聯網技術本身而產生的一種內部運用,不管E-learning自身規模多大,其都是企業內部培訓工具。既然是供企業內部使用,就會出現基于項目管理的“使用者是有限有界的”假設。只要與E-learning供應商打過交道,就會知道E-learning系統對使用者并發數有明確限制,一旦高于規定閥值,就需要額外支付高額費用,這和純粹的互聯網理念和模式背道而馳。
MOOC的Online定義則是天然面對整個互聯網用戶的。嚴格來說,MOOC是一個面向互聯網生態的產品。這時,在線學習的關鍵詞就從實現手段轉變為了用戶生態,這個轉變帶來了“質”的變化。那么,對于在線學習系統涉及的不同人群會產生怎樣的變化?
在傳統的E-learning模式下(如圖1),所有在線學習系統只是已有培訓模式系統化的表現形式,由講
師在平臺上發布課程和維護課程,學員登錄平臺訪問課程,獲取相關資料。這是一種基礎、單調的單向線性關系,學員無法對課程貢獻自己的想法。
MOOC則是以社交為基礎構建教學網絡(如圖2),學員通過探究不同路徑完成對課程內容的學習。目前,各類高校已經在MOOC的平臺上展開聯動,不同高校之間可以互換認證課程,即A大學的學生可以通過平臺學習B大學的課程,并且獲得學分,這種聯動已經打破之前封閉的生態,對高校課程資源進行了聯網。
了解了MOOC和傳統E-learning的區別,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企業需要MOOC呢?
打破企業間界限,進行資源聯網
試想這樣一個場景:A企業屬于快速消費品行業,其線下渠道建設經驗十分豐富;B企業屬于互聯網行業,對互聯網非常精通。隨著商業模式的不斷融合,A需要向線上發展,B需要進行線下融合,這兩家企業就可以通過一個平臺學習彼此的經典課程,如果更多的企業都可以彼此交叉,互相汲取對方的優秀經驗,企業就仿佛聯入到一個巨大的培訓信息網絡中。企業可以用最小的成本獲取最多的資源,為精益發展做鋪墊。
巧妙借鑒高校管理體系,形成培訓閉環
為何MOOC的合作載體以各大高校為主?這得益于近百年發展形成的高校高度結構化的教學閉環管理體系,這個體系從流程制定、部門設置、督導反饋、評估評級等各方面入手,確保在特定的時間周期內培養出達標的人才。這種閉環特征也體現在企業MOOC功能開發設置上:
●課程發布:系統性、分步驟地定期發布課程——類似排課;
●進行模式:每期課程都有學習截止日期,到時即關閉課程,并由系統打分——類似學時;
●有討論、閱讀等多種互動模式——類似作業和總結;
●可以打印證書,并獲得權威的認可——類似認證。
基于這四個特點,MOOC體系存在“高初學率、低完成率”的特性。如“課程截止日期”的功能類似于“閱后即焚”技術:如果員工不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課程學習,將錯過這門課的成績,這會為后續員工轉正、晉升等帶來不可逆的后果。因此,這也是對員工的自我管理提出的巨大挑戰。但從另一個角度審視,能做好自我管理本身就是現代企業員工應具備的素質,因此,能否及時完成MOOC的課程反而可以成為全面審視和評估員工素質的全新維度。
互聯網架構,不受用戶特性限制
MOOC體系面向整個互聯網,因此在設計初期就并未對其用戶特征有所局限,不管是在校學生還是社會人員,只要有上網環境,并且有學習意愿,任何群體的用戶都可以登錄同一個平臺進行學習,彼此并不影響。
尤其是對于實行加盟制的企業來說,其存在直營用戶和加盟用戶兩種不同的用戶群體,彼此既有聯系又有很大區別。在傳統的E-learning環境下,在線課程都是面向企業內部擁有工號和與公司簽訂勞動合同的直營用戶。那么,對加盟商員工這個新出現的群體來說,雖然他們的工作狀態也直接關系著企業的服務質量和水準,其作用和企業本部員工是同等重要的,但企業一般不會關注到加盟商員工層面,內部E-learning也不會開放給不同公司主體的人員使用,而MOOC體系卻正好符合用戶不受限制的特點,讓加盟商的員工也能學習到原汁原味的課程。
此外,傳統的E-learning模式是“流程導向”型系統,而不是“產品導向”型。這意味著其給予用戶的感受與MOOC體系是完全不同的,例如:對于加盟體系的快遞企業來說,快遞員都是加盟站點的員工,他們的工作特性以流動為主,并不是在辦公室進行,在這種情況下,智能手機可以作為終端讓員工隨時隨地學習。這種用戶使用場景也是基于流程的傳統E-learning所無法滿足的。 ? ?責編/王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