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潯芳
毫無疑問,經過兩年多的孕育,股權眾籌已經成為2015年最火的創業之一。今年,李克強總理走訪中關村創業大街,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并指出要進行股權眾籌融資試點。在上個月的互聯網金融千人會舉辦的第三屆移動金融大會上,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姚余棟亦指出,要將股權眾籌打造成資本市場的新五板。
這些利好消息,促進了大家對股權眾籌的理解與支持。6月底,螞蟻達客在上海黃浦區獲得了首張股權眾籌的牌照,將幫助中小企業去進行股權融資。這對于盤活中小企業的融資情況,減少來自銀行的間接融資占比,加強市場自由,加強企業的靈活度。
目前,股權眾籌與VC、PE,股權眾籌與新三板,股權眾籌與實體店鋪,股權眾籌與地方股權交易中心,等等,都給股權眾籌帶來了眾多利好。而放眼未來,股權眾籌將與主板、中小板、創業板、區域性產權交易市場等組成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
眾籌來源于眾包,搜集集體智慧一起去做一件事情。它包括商品眾籌、獎勵眾籌、捐贈眾籌、股權眾籌4類。前兩種,用戶出錢,獲得的反饋是實物、獎券、精神激勵等,而捐贈眾籌運用于公益領域,將會推動希望工程、紅十字會等捐款領域的發展。股權眾籌則屬于眾籌的高級階段,過去兩年,在蹣跚前行。
從項目來分,股權眾籌有多種:針對早期投資、影視文化項目眾籌、智能硬件、實體連鎖店直營與加盟的眾籌、新三板眾籌等等,不同的品類有不同的運營手法。
股權眾籌的意義不僅是籌集資金,更是籌集資源與智慧。創業項目,成活率低,缺人、缺資源、缺智慧,股權眾籌給項目方以這樣的機會。
對于2C的企業來說,股權眾籌不失為一種營銷手段,用股權的方式,吸引住最核心的用戶,加強用戶的黏性。比如:影視文化、智能硬件、互聯網理財。股東即粉絲,尤其新興人群喜歡這樣的新玩法。
特許加盟的眾籌模式有不小的市場空間。2014年,特許經營的店鋪已經達到70萬規模,并且每年以18%的速度增長。特許經營又分為直營與加盟兩種模式,這兩種模式的比例約為2∶8。隨著消費升級,普通消費者越來越看中品牌,從大的餐飲連鎖店,再到飲品店,都希望能夠是連鎖品牌。
但是加盟連鎖品牌,需要繳納保證金、品牌加盟費、裝修費、培訓管理費等,不少企業并沒有足夠的資金去啟動一個實體店鋪的運營。傳統情況下,往往通過親戚朋友借錢去完成最開始的資本積累。現在股權眾籌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大量新三板項目,也紛紛與股權眾籌對接。目前,新三板雖然很火,但是大量的項目并沒有太多的成交量。普通投資者對新三板項目的了解,并沒有主板那么被普通投資人認知了解。要想從幾千家項目中脫穎而出,那么做一下股權眾籌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就目前而言,以注冊制、做市商制度來運營的新三板,在未來5~7年的時間,將有機會成長為全國最大的交易中心。這些企業,將在估值、流動性、分層、未來轉板等各個方面,不斷優化。新三板也給股權眾籌帶來了退出渠道,以及未來在后期投資的市場空間。
股權眾籌如果針對早期項目,風險極大。因為,早期的項目,無法依據一頁紙、一些書面的文字介紹來作出判斷。在早期投資中,需要大量專業的投資經理,對創業團隊、產品、利潤等有更深的考量。一個專業的VC機構,從最開始的考察,到最終的投資都需要經歷很長的時間。而在VC、PE中,亦有大量的VC機構并沒有賺到錢,優秀的VC與PE只是少數。在這樣的博弈中,跟投是一個比較明智的選擇。
從所處的階段來說,目前,整個一級與二級投資市場正處于高熱度。項目的估值越來越高,投資額也越來越高。從投資的角度來說,并不是一個好時機,這個時候很多是為國接盤。
VC、PE機構是一家基金管理公司,相對普通人,它有專業的投資經理,專業的理解與判斷。早期項目的股權眾籌,發展得比較好的模式是形成專業的投資咨詢、調研公司,基金公司等成為領投人,普通投資者成為跟投。
筆者認為,在現下的股權眾籌平臺上,領投人普遍只需要投項目20%的比例,這個比例需要加強。
機構領投人的占比應該超過50%,這樣才不至于有道德風險。然而這其中又有一個悖論:好的項目,肯定會超募,跟投者又會抱怨領投人投資得太多了。超募后,最終入資的決定權在項目方。
因而,股權眾籌要形成項目方與投資方共同選擇機制。好項目,大家都追搶,對投資人的選擇權應該由項目方來決定,而不能由在規定時間內投資的先后順序來決定。因為,項目方對自身的股權眾籌亦有自身的想法,對于投資人不同的背景,亦有權利做出合適的選擇。

另外,投后管理與溝通,也成為股權眾籌的一大痛點。普通投資人對項目的了解少,更少有機會與項目方進行面對面的多次溝通。投資后,亦希望對項目能夠持續跟蹤,不斷了解。但限于人力服務、溝通成本等原因,投后的交流與管理相對較弱。解決方法是:建立以季度為周期的報告機制,建立交流機制。對普通投資人來說,設立股東交流大會,加強交流,提升股東即粉絲的黏性。
此外,實體店鋪的眾籌平臺,亦有人人投、眾眾投等平臺。在傳統的零售行業,大量的品牌商尋求加盟、直營的門店也需要向外地擴張,這在吃喝玩樂的消費領域尤其明顯。諸如人人投、眾眾投等平臺也從線下實體店鋪的著眼點出發。
實際上,實體店鋪的存活率都比較小。以此而言,著眼于實體店鋪的股權眾籌平臺,要與平臺有相應的配套孵化、運營措施。因為,線下開實體店鋪門店的人,并無運營實體店鋪的經驗。而股權平臺要在開店創業經驗,選址、工商注冊、業務培訓、全程開店追蹤等實體店鋪運營的各個方面,或自建孵化團隊,或者建立創業,形成更深的價值。
阿里旗下的螞蟻達客未來將在中小企業的股權融資上不斷探索。這其中,依托阿里平臺的大量中小商家,以及大量的中小企業,都將有機會從螞蟻達客的平臺獲得融資。對京東股權眾籌來說,將圍繞智能硬件、文化創意、影視等各個創新領域,去布局股權眾籌。這樣一來,股權眾籌將與商品眾籌形成一個組合拳。
未來,股權眾籌將從投資、資源、基金、產業鏈等各個領域做更深的結合,加強股權眾籌平臺的服務能力。
對各個股權眾籌平臺來說,細分之后,才能突顯出特色與細分定位。而股權眾籌作為工具,也將深入到各個行業。
筆者預料,在股權眾籌的監管上,國家將會逐步放開。2014年底,有關監管部門曾經出臺了《私募股權眾籌融資管理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對平臺、投資項目和投資者做了明確規范和限制,將股權眾籌定性為私募。但對合格投資人做了非常嚴格的規定。投資者為凈資產不低于1000萬元人民幣的單位,或金融資產不低于300萬元人民幣或最近3年年均收入不低于50萬元人民幣的個人,以及投資單個融資項目的最低金額不低于100萬元人民幣的單位或個人。這樣的要求,將很多人擋在門外。隨后,監管部門又對合格投資人做出調整,將準入門檻降低到3年收入30萬~50萬元,金融資產規模是100萬~500萬元。
門檻的降低,讓許多IT、金融領域的年輕人,對股權眾籌第一波有興趣的人群,有了參與的機會。即便如此,股權眾籌的合格投資人,仍然不是普通的大眾群體。畢竟股權眾籌的風險大,因此,合格投資人的準入有利于保護投資人,也有利于行業的健康發展。
據了解,目前大多數股權眾籌平臺的交易用戶,也就是數千到萬人的規模。隨著各個融資階段項目的不斷成熟,參與的合格投資人門檻也會不斷變化。在項目的早期,出于風險與投資人承受能力的考慮,對合格投資人的要求高理所應當。而在項目的后期,隨著流動性、項目成熟度等各方面原因,合格投資人的門檻將可以降低,正如流動性強的股票交易市場。
最終,互聯網不斷打破金融的進入門檻。從P2P、證券、基金開始,從容易的債權投資開始,將以股權眾籌為代表降低股權投資的門檻。互聯網時代,項目方、投資人不斷去嘗試,將給股權眾籌帶來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