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娟芳
摘 要:繪本就像一部精彩的電影,它以講述故事的方式吸引孩子們的目光。繪本的每一個畫面都不是單純的平面構圖,它傳遞著大量豐富的信息,呈現給讀者的是立體的、多元的閱讀空間。廣大教師要充分拓展繪本的藝術審美空間,激發孩子無限想象空間,為孩子搭設情境表演的舞臺空間,提供語言發展的平臺,創設自由發揮的空間。當繪本本身蘊含的多重空間被充分挖掘之后,繪本就會給孩子們帶來無限的閱讀動力。
關鍵詞:繪本;拓展;空間;閱讀;價值
繪本是低段兒童閱讀的啟蒙書,一本繪本作品就像一部精彩的電影,它以講述故事的方式,吸引孩子們的目光,既有寬廣的視野,又有細節的特寫,既有極其有趣的故事情節,又暗藏著起、承、轉、合的巧妙設計。我們要能讀懂作者的意圖,明確繪本的主題,更要找準繪本作品與孩子發展的聯系點,從繪本的畫面、情節、語言、情感等不同角度、不同方位入手,充分拓展繪本閱讀的多重空間,發揮繪本的育人價值。
一、挖掘審美藝術的空間
繪本畫面精美,富有內涵,能給孩子美的熏陶。繪本圖畫書,不僅繪畫精美,構圖、色彩能使閱讀者在視覺上引起愉悅,而且每張圖畫都有豐富的內涵,圖與圖之間能呈現獨特的敘事關系。繪本閱讀在把孩子帶入美好故事情節的過程中,孩子的情感受到陶冶,藝術審美能力不斷發展,而這種能力的提升絕不是單單憑借文字閱讀所能替代的。例如,繪本《看不見的馬》中為了讓孩子喜歡并看懂,在繪本畫面中關公和馬童是貓臉人身的造型,而且具有京劇臉譜的特色。引導孩子讀著這個故事時,戲曲文化的熏染不知不覺就會在孩子心中展開。在一些中國本土繪本中還可以看到剪紙、版畫、敦煌壁畫等傳統藝術畫法,特別是中國水墨畫法在兒童繪本中運用較多,畫面優美、運筆流暢,散發著古老中國的味道。這種對美的感悟也通過這樣的畫面直接印在了孩子的心上,這才是我們希望借助繪本傳遞給孩子的審美意識。
二、激發無限想象的空間
繪本閱讀能激活孩子的想象,有利于孩子創造力的培養。任何人都不是生來就具有豐富想象力的,想象力是通過直接、間接的體驗獲得的,體驗越豐富,想象力也越豐富,繪本就為孩子提供了豐富體驗的機會。(1)聯想──生動描述。在繪本《我媽媽》的第一頁中,只有一幅簡單的畫:媽媽臉帶微笑穿著碎花衣服,端著茶杯,坐在桌子前面。這時,讓孩子看圖說說自己的媽媽平時在家是什么樣子的?喜歡做些什么?說些什么?在接下來的閱讀中,孩子更會時不時把故事中能干的媽媽和自己的媽媽聯系起來,獲得情感的遷移和內化。(2)續想──延伸情節。繪本《小綠狼》中長著一身綠毛的小綠狼為了變成和同伴一樣的灰狼,想盡了各種辦法都沒有成功。最后他終于接受自己一身翠綠的皮毛,故事最后當小綠狼重新回到灰色的狼群時,他會怎么做?說些什么呢?作者把這些問題留給了孩子們,引發了孩子對故事情節的繼續想象,很多孩子說出了小綠狼的心里話,“嗨,大家好!我就是小綠狼!”“我天生就是綠色的,不管你們怎么看我都沒關系!”“我不會羨慕你們的灰色了,我覺得做自己很好!”(3)幻想──無中生有。繪本《剪面包的男孩》中,男孩子喜歡用剪刀把面包皮剪下來,把籬笆剪成動物的樣子,把汽車、樓房、森林剪成各種形狀,甚至把自己的恐懼剪成彩色的星星點綴夜空。
三、搭設情景表演的空間
繪本故事大多情節曲折、角色豐富、語言描寫生動。在閱讀過程中,要選擇故事中有特色的人物對話進行多種形式的角色扮演,如師生示范演、同桌對演等,這樣既能分散表演的難點,又能逐步加深對角色的體驗。也可以進行情節表演,以表演的形式展示整個故事或重點片段的情節。讓學生邊讀邊演,從而融入故事,走近人物,獲得真切的體驗,提高聽、說能力與動作的表現力。在繪本《小豬變形記》中講述了一頭精力充沛、滿腦子奇異想象的小豬,用各種辦法模仿長頸鹿、斑馬、袋鼠、鸚鵡等動物都以失敗告終。最后受另一頭豬的啟發,找到了真正屬于豬的樂趣。這個故事用反復的手法多次描述了小豬對其他動物的模仿裝扮。這種反復的情節設置,反復的語言表達,使得故事顯得生動有趣。在對故事語言熟悉之后,根據故事情節加上動作表演小豬與大象、袋鼠的對話情節。學生在表演中對故事內容有了進一步的感知,通過表演感受到了故事人物的心理變化,激發了學生閱讀文本的探究欲望,更興奮于接下來故事情節是什么,激勵學生的閱讀熱情。
繪本獨特的構思,巧妙的想象,無限的蘊意,總能讓孩子回味無窮。優秀的繪本作品給兒童讀者預留了充分的閱讀空間,通過無限的想象為孩子們提供了多維、多向、多層次的豐富的閱讀目標,讓孩子們得以進行具有探索性、發現性和增補性的閱讀過程,調動兒童投射自我、最終參與作品的閱讀性創造,在繪本本身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構建兒童讀者自己的繪本。我們看到,當繪本本身蘊含的多重空間被充分挖掘之后,繪本給孩子們帶來了無限的閱讀動力。
參考文獻:
林希娟.探尋給本閱讀活動的有效拓展策略[J].福建教育:學前教育,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