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晟
近些年來,赴國外留學已經成為一種相當普及的時尚,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去國外就讀高中、大學,這對于中外交流、對于個人發展當然都是一件好事。然而,人多了事自然也就多了,中國留學生在海外成為犯罪目標的案件也時有發生,其中一些受害者甚至因此罹難。這的確令人感到惋惜,也讓人感到疑惑:國外的治安,真的有這么糟糕嗎?
血色往事
不妨來盤點一下,近年來我國留學生遇害的幾起著名案件:
2012年4月,在美國南加州大學留學的吳某和翟某,開車回到了自己的住處,卻在大門口被人槍殺于車上。他們是一對情侶,時年均為23歲,本來準備讀完研究生就回國結婚,不料卻魂斷異國。隨后,警方確認,這是一起謀財害命的搶劫案,并順著死者被搶走的iPhone手機,抓獲了嫌疑人:20歲的博登和21歲的巴尼斯。次年,兩人都被法庭認定犯有一級謀殺罪,判處終身監禁。
2012年5月,在加拿大留學的中國留學生林俊突然失蹤。數日后,一段視頻在網上猛烈流傳開來,內容是一名赤裸的男子被綁在床上,另一名男子拿著冰鎬、菜刀,對其瘋狂刺戳,然后將其尸體肢解。更恐怖的是,視頻的最后,這名兇手拿起刀叉,似乎在吃一塊從尸體上割下來的肉……緊接著,一個散發著臭味的包裹,被寄到了加拿大一個政黨總部,里面是一只切下來的左腳。另一部分尸塊則被寄給了媒體。此案引起了加拿大警方和美國FBI的重視,兇手盧卡·馬尼奧塔很快被捕,而視頻中的受害人,以及那些尸塊最終都被鑒定就是失蹤的中國留學生林俊。
而就在最近,又一起中國留學生在美國遇害案件引發了公眾的強烈關注。在美國學習化工技術的女生邵某,去年9月慘死在了自己的汽車里,歿年僅20歲,正是如花綻放的年紀。當她的尸體被發現時,已經是半個月以后的事了……當地警方調查后發現,死者最后出現時,和她呆在一起的人,很可能就是她的男朋友——現年23歲的李向南(音譯),和死者同為艾奧瓦州大學的留學生。警方立即查找李向南的蹤跡,卻發現他在案發數日后就買了一張單程票飛回中國,從此杳無音訊。4月,該州一位法官正式簽發了對李向南的逮捕令。然而,我國和美國之間目前尚未簽署引渡條約;囿于司法程序,我國警方并不能立即據此對李向南進行抓捕,而是必須等待我國司法機關對此請求進行確認之后方可進行。因此,此案仍沒有進一步的進展。
很危險嗎?
看了上述案件,或許會讓人覺得在國外留學是一件挺危險的事情。的確,人生地不熟,加上語言障礙,對于留學生來說會有許多挑戰。然而,從整體上看,在北美和西歐國家留學,實際上還是挺安全的。
有一個指標,叫做“在平均每十萬人中,被謀殺的人數”, 可以用來衡量謀殺犯罪的多發程度。根據聯合國毒品控制與犯罪預防辦公室(UNODC)公布的資料,在2012年中,部分國家或地區的數據如下:6.2人(全世界平均水平);23.1(盧旺達);1.0(中國大陸);2.3(馬來西亞);5.5(阿根廷);9.2(俄羅斯);1.0(法國);1.1(澳大利亞);1.6(加拿大);4.7(美國);1.0(英國)。可以看出,澳大利亞和歐洲國家相對而言都挺太平的,謀殺發生率與我國基本持平;美國的發生率稍高,但也低于世界上的動蕩地區。
進一步說,雖然美國的謀殺犯罪發生率挺高,但并無證據表明這些犯罪特別青睞亞洲人,或者是特別針對中國留學生。
根據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年公布的數據,在2012年中,美國本土共有1.27萬人因為謀殺而喪生。死者中白人占45.9%,黑人占50.6%,其他種族(阿拉伯裔、亞裔、拉丁美裔、印第安后裔等等)加起來一共才占了2.6%。考慮到亞裔的人數在美國并不算少(約占人口總數的5.3%),公平地說,亞裔在美國并不容易成為謀殺犯罪的受害者。
從受害者的年齡段來說,在17-29歲年齡段(也即亞裔學生在美國留學時最普遍的年齡段)中,其他種族受害者所占的比例更是低至1.86%,遠低于黑人(61.6%)和白人(33.1%)。不難看出,亞裔留學生在美國被罪犯謀殺的概率是低于當地居民的平均水平的,并不存在“欺生”的問題,“中國留學生因為露富而更容易被盯上”的說法也缺乏依據。

然而,這就可能讓我們有點迷糊了:既然歐美各國并不是那么危險,謀殺犯罪也并不是喜歡挑亞裔留學生下手,那為什么會有前面提到的那些惡劣犯罪呢?
一個可能的解釋,就是“彩票效應”。也就是說,我們更容易關注那些偶然發生但令人詫異的信息,對于常見的、多發的信息卻容易視而不見:大家都會注意到“某某那天心血來潮買了一注隨機號碼就中了頭獎500萬”這樣的新聞,卻不會在意“全國每天都會有很多很多人購買了彩票卻一毛錢也沒中”這樣的事實。
避免危險

2014年9月30日,加拿大蒙特利爾,林俊案繼續開庭審理。林俊在2012年5月遇害,32歲被告馬格諾塔涉嫌殺人和分尸。
當然,所謂“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盡管整體上不必擔心,但一些小的細節,還是有助于保護自己、盡可能地避免人身危險發生的。
比如,正如大家都知道的,在國外生活請勿隨身攜帶大量現金,但如果走夜路時,不妨準備幾美元的零錢——萬一遭遇剪徑的大王,一毛不拔還是容易激怒對方,引起犯罪升級的。同時,盡管你的汽車并不防彈,但在夜間開車總是比步行回家要安全得多的。
此外,正如此次邵某被害案一樣,根據FBI的數據統計,在所有謀殺案中,大約有30%左右是熟人所為,兇手可能就是受害人的鄰居、同學、室友、朋友甚至男朋友。“他鄉遇故知”,留學生對于本國同胞會有一種本能的親近感,這本是人之常情;但似乎不應該因此而徹底放松警惕,正所謂“半生不熟,危機四伏”,特別是在還沒有確定情侶關系的異性老鄉之間,太過信任也不是好事。
再者,如果剛到陌生的環境學習、生活,采取謹慎的態度總是有好處的。比如,在搞不清楚周邊街區狀況的情況下,絕不一個人貿然前往;夜間盡可能避免在校園之外的地方行走;租下房子之后先檢查門窗有沒有容易被人撬開闖入的隱患,如果有的話想辦法解決(比如,給你的臥室門裝一個結實的鋼質插銷)等等,都是對自己負責任的做法。
一句話,如果你正打算赴歐美國家留學,那就完全沒有必要因為擔心被罪犯侵害而改變主意;但真到了外國,還是要做好各種防范的準備,“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才能讓留學生涯愉快而有所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