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煒
杜克大學教授Dan Ariely是以研究非理性行為而負盛名的科學家。最近他參與開發了一個叫timeful的智能日歷應用,傾注了他多年關于人類非理性利用時間的研究。他給出了關于時間管理的六個秘密。
第一條就是,這個世界永遠在跟你做對,它不照顧你的長期利益。你走過一條街,每個商店都想讓你花錢;你的口袋里有一個手機,每一個App都想控制你的注意力。我們面對無窮的持續激蕩的誘惑鏈條,就好像被一群小偷包圍著——時間的小偷,注意力的小偷,效率的小偷。所以,如果你根據環境的指示行事,你很快就會破產、肥胖、不斷走神。所以,他的第二條建議是,控制你的環境,否則它就會控制你。比如,谷歌的辦公室最近做了一個實驗,把mm巧克力豆從開放的籃子改到帶蓋子的碗里,減少了每個月300萬顆mm豆的消耗量。
他給出的第三條建議是,把要做的事情寫下來。只要把你要做的事情寫下來,就更有可能完成它,即時貼、日歷、提醒,都是很重要的工具。人們說自己想怎么度過時間和他們實際上怎么度過時間之間有很大的鴻溝,但一旦你把某件事情放在日歷上,你就更有可能真正去完成這件事情,因為你不必再決定是否要做這件事情了。第四條建議是,利用效率高峰期。Dan Ariely的研究顯示,每天我們都有一個2-2.5小時的效率高峰期,通常在醒后幾個小時。大部分人一天最有效率的時間在早晨起床后的兩個小時,比如7點起床,效率最高時間為8點-10點,這段時間應該用來做最挑戰大腦的工作。這兩個小時也通常是一個人自制力最強的時間段。醒來時間越久,自制力就越成問題。到了晚上,很多事情都會出錯。所以,每天最好設置兩個小時的“保護時間”。
第五個建議是,警惕浪費時間的四大殺手。這四大殺手是開會、電子郵件、多任務處理和結構性拖延癥。什么是結構性拖延癥?列好任務清單,然后一個個劃掉,就是結構性拖延癥的一個例子。因為大部分人會從最簡單的任務做起,它讓你感覺好像完成了一些了不得的事情,但實際上你在逃避更重要的任務。真正的成就需要時間,而進展未必是線性的。大的項目并不總是有即時回報。真正復雜的事情不會給我們暫時的愉快,但卻在實現之后給你巨大的成就感。
第六條建議,別拿Email當中場休息。翻譯成中文就是,別拿刷微博/微信當中場休息。人們經常以為,把查查郵件刷刷微博當成中場休息有助于恢復精力。大錯特錯。如果你想休息一下,可以閉上眼睛、靜坐、深呼吸,或者思考一些真正重要的事情。倫敦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經常查郵件或者收發短信會讓一個人的智商平均降低10個點——女人5個點,男人15個點。
我相信Dan Ariely教授的時間管理秘訣,但我這個小文人總以為,還有一條更隱晦的準則——要想管理好時間,就要承認“資本主義”那一套準則,把時間等同于金錢來對待。
在雇傭勞動關系中,資本家雇傭工人工作,工人出賣自己的勞動力,賺取工資來生活,以金錢購買勞動是資本家與工人關系的本質。在這種情況下,一種簡便、準確的結算方式是以時間作為度量方式。
這意味著——首先,工作和生活互相分離,工作是出賣勞動力的過程,離開工作場所之后,與家人和朋友一起的活動才是生活。其次,時間是能夠換取金錢多少的度量,關乎衣食住行的質量。而對于資本家,這一重要性更有過之而無不及,因為“時間就是金錢”。再次,一種嶄新的時間觀念也由之而生,時間不再是鑲嵌在生活當中以自然流淌的方式度過,而是被“使用”的。時間如同金錢一般,成為一種流通和度量工具,只可以被小心謹慎地使用,而萬萬不可以被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