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彥清
當我們不再記得回家的路,不再記得孩子的名字,不再記得愛人的相貌,不再記得上一刻自己正在做的事,甚至不再記得怎么樣作為“普通人”生活……我們該如何面對這個世界?“我們變得可笑、無能而又滑稽。但這并不是我們真實的樣子,這是我們的疾病使然。而就像其他疾病一樣,這種病也一樣有發病原因,病情發展,也可能會有方法將之治愈。”在電影《依然愛麗絲》中,堅強的阿爾茨海默病(老年癡呆中最常見的類型)早發型患者愛麗絲這樣說道。
癡呆作為一種常見的老年綜合征,正馬不停蹄地奪走著“愛麗絲”們的記憶、生活能力乃至生命,其所造成的經濟負擔與社會壓力也一直困擾著世人。癡呆,一直在被了解,但從未被攻克。
在科研人員的不懈探索下,部分藥物終見成效。如膽堿酯酶抑制劑,可通過抑制乙酰膽堿降解,提高突觸間隙的乙酰膽堿含量,發揮其改善記憶和認知功能的作用。除此之外還有NMDA受體拮抗劑、腦循環改善劑、鈣離子拮抗劑、神經保護劑等臨床常用藥物。
國內外諸多研究指出,抗癡呆藥使用1~5年內,能夠延緩疾病的進展,在改善患者的記憶力、理解力、情緒、行為、日常生活能力方面療效確切,且延緩進程的作用與療程成正比。患者通過藥物治療,能夠逐步平穩情緒,沖動、激越行為得到有效改善。部分藥物能夠選擇性地改善一些關鍵認知域障礙,如語言、記憶、定向力、行為、視空間能力。患者親情體驗得以體現,對待家人的關懷不再是聽而不聞,視而不見,患者理解力增強,甚至能夠及時提取記憶的碎片,應答家人或照料者的提問,簡單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參加家人的聚會活動,能夠完成簡單的指令性動作。這些療效有效減少了中、重度癡呆病患照料者所花費的時間和社會總費用,患者及家屬、照料者的生活質量均可明顯提高。
癡呆所造成的巨大經濟負擔,不僅包括醫療和社會照護造成的直接成本,也包括家庭和朋友無償照護形成的間接成本。世界衛生組織癡呆報告中指出,血管疾病、吸煙、糖尿病、教育水平、缺乏運動等可能是癡呆的風險因素。研究發現,有氧運動可以減少認知能力下降,并預防癡呆。
對于老年癡呆來說,戒煙、戒酒、鍛煉、參加社會活動、注意營養、子女交流、減少創傷感和孤獨感等,都是干預的重要方面。對于癡呆,除了藥物治療之外,還有很多防治與照護方式以積極應對,氣功、太極、音樂均可參與其中。
美國音樂治療之父Gaston指出:“音樂的力量和價值正在于它的非語言內涵。”在上世紀70年代,美國國會通過了一項法律,規定所有的“護理之家”必須采用音樂治療。音樂能刺激人的各種感覺,提高人們信息處理能力的功效,并能促進褪黑素水平提高,接受音樂治療的老人會逐漸變得活躍,其睡眠狀況和與護理人員的配合性也有所改善。有學者表示,音樂治療老年癡呆的目的是讓患者體驗美的感覺,當語言的努力歸于失敗時,音樂有助于建立起良好的醫患關系,患者能夠主動地發揮自我,一改其被動地聽從別人、依賴別人的狀態。這些對于維護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防止老年癡呆的發生和發展,會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應對癡呆,我們能夠有效地采納多種方式,突破消極的傳統觀念,促進老年癡呆的早期發現和早期治療,減輕患者、家人、社會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