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尊重自然”的馬克思主義解讀

2015-09-10 07:22:44張永紅殷文貴
理論導刊 2015年12期
關鍵詞:主體

張永紅 殷文貴

摘要:在馬克思主義視閾下,尊重自然,首先要尊重自然的優先地位,自在自然的優先地位并非已成“歷史”,人化自然在“鋪墊”和“規約”后續活動中體現其優先地位,承認并尊重“外部自然界的優先地位”是人類一切活動的物質前提;其次,要尊重自然的主體地位與內在價值,站在整個“類”發展的高度,承認自然有著不同于人的主體性表達形式,尊重自然的主體地位而不是將自然看作單一的客體,尊重自然的內在價值而不是僅僅注重其工具價值,在主客體的相互體認中尋找人與自然平衡的支點;其三,要尊重自然規律,走出崇尚荒野自然、簡單“綠化”自然、休閑中重“自我”輕“自然”的誤區,避免將自然規律簡單化、狹隘化而誤入歧途。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尊重自然;優先地位;主體;內在價值;自然規律

中圖分類號:A8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2-7408(2015)12-0050-04

基金項目: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馬克思主義生態自然觀及其當代價值研究”(14YBA142);“中國夢視域下的生態影視創作研究”(14YBA138);湖南省優秀中青年思政課教師擇優資助項目“馬克思生態觀視域下的大學生生態教育研究與實踐”(2013053)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張永紅(1972-),女,湖南湘潭人,湖南工業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部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湖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師,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生態文化、休閑文化研究;殷文貴(1991-),男,云南曲靖人,湖南工業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在黨中央的報告中出現還屬首次。尊重自然既不是一種空洞的口號,也不是單純的情感主義表達,而是對自然地位與作用的新認識,是對人類如何認識和利用自然的新考量,是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自然觀的繼承、豐富與發展。尊重自然是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前提,是構建生態文明,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重要條件。本文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就這個問題略作論析。

一、尊重自然的優先地位

馬克思在考量人與自然的關系時,一直都承認并強調“外部自然界的優先地位”。他在批判費爾巴哈用孤立抽象的觀點看待人與自然界的關系時,更是明確指出:“這種活動、這種連續不斷的感性勞動和創造、這種生產,正是整個現存的感性世界的基礎,它哪怕只中斷一年,費爾巴哈就會看到,不僅在自然界將發生巨大的變化,而且整個人類世界以及他自己的直觀能力,甚至他本身的存在也會很快就沒有了。當然,在這種情況下,外部自然界的優先地位仍然會保持著。”[1]77確證“外部自然界的優先地位”,也就確證了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唯物主義基本原理,這是一個理論界早已形成共識的問題,本文不再贅述。與費爾巴哈以感性直觀的方式理解外部自然界不同,馬克思用實踐生成的方式考察自然界,強調在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的同時,必須承認“外部自然界的優先地位”。今天,我們倡導尊重自然,有必要重溫馬克思關于外部自然界優先地位的相關論述,承認并尊重自然的優先地位。盡管馬克思提出外部自然界的優先地位是為了明確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的唯物主義原理,但我們仍能悟出隱喻其中的生態智慧。盡管我們現在所處的自然界已不同于馬克思當年的自然界,但外部自然界的優先地位仍然保持著。只是,這一看似簡單的哲學問題在當下卻遇到了新的困惑,如有人疑惑時至當今,自在自然的先在性在“文本”和現實中是否保持著,有人質疑浸潤了人類智慧的人化自然的優先地位。為此,我們有必要先廓清這兩個問題。

其一,自在自然的優先地位并非已成“歷史”。人是自然界長期進化的產物,自然界是人的母體,“人本身是自然界的產物,是在自己所處的環境中并且和這個環境一起發展起來的。”[2]374-375科學研究證明,人從自然中進化和發展而來,自在自然先于人類而存在。從人類產生的“歷史”過程來看,自在自然的優先地位是毋庸置疑的,盡管這不是馬克思理論考察的重點。然而,一些人對自在自然的優先地位的認識多集中于此,也局限于此,而對于人類生存與發展的“現在”和“未來”自在自然的存在性表示懷疑,對其優先地位表示否定。

馬克思曾指出:“先于人類歷史而存在的自然界,不是費爾巴哈生活其中的自然界;這是除去在澳洲新出現的一些珊瑚島以外今天在任何地方都不再存在的、因而對于費爾巴哈來說也是不存在的自然界。”[1]77有人據此得出結論:馬克思的自然觀是人化自然觀,馬克思早就認為自然不斷被人化,自在自然已成為歷史,自在自然的優先地位已經不復存在。乍一看來,得出這一結論似乎有理有據,但仔細研讀原著后發現,這完全是一種斷章取義的誤讀。在這段話中,馬克思批判費爾巴哈用孤立、機械、僵化不變的眼光看待自然界,費爾巴哈雖然承認自然的先在性,但他以“放眼望去”的直觀方式看待自然,否認自然不斷被人化的歷史與事實。費爾巴哈考察自然時,歷史在他的視野之外。因此,馬克思批判費爾巴哈,其目的是為了強調自在自然不斷被人化的事實,并非說明“除去在澳洲新出現的一些珊瑚島”外,先于人類歷史而存在的自然界已經完全不復存在。馬克思曾在不同場景中反復強調人的認識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有限性,雖然歷史在向前發展,社會在不斷進步,人類改造自然的廣度和深度不斷取得突破,但迄今人類遠未窮盡也不可能窮盡對自然的認識。“自然不僅僅是一個社會范疇。從自然的形式、內容、范圍以及對象性來看,自然決不可能完全被消融到對它進行占有的歷史過程里去。”[3]67自在自然的范圍在不斷縮小,但依然在有限的范圍內按照自己的本質和規律存在和發展著,自然不可能徹底消融于人類歷史之中而完全作為社會的產物來把握,自在自然的先在性“現在”和“將來”仍然保持著。因此,人類的活動與創造,必須始終尊重自在自然的優先地位,謹慎把握,合理開發。

其二,人化自然在“鋪墊”和“規約”后續活動中體現其優先地位。人產生于自在自然,但產生于自然的人不斷地改造自然。隨著人類實踐的深入和人的活動范圍不斷擴大,自然的面貌不斷地發生著各種各樣的變化。我們周圍的感性世界決不是“開天辟地以來就直接存在的、始終如一的東西,而是工業和社會狀況的產物,是歷史的產物,是世世代代活動的結果”。[1]76人類世世代代的活動改變著對象世界,人類作用于自然的過程也就是自然不斷被人“化”的過程,人的活動一旦物化、對象化為勞動產品,自然就不斷被人化。人化自然是馬克思理論考察的重點,但我們不能因為人化自然是人類實踐的成果就否認其優先地位。

其實,人類的實踐活動是一個循環往復不斷上升的過程。人化自然相對于上一階段的人類實踐而言是結果,但作為結果的人化自然又會作為新的成員融入自然之中,成為外部自然界的一個組成部分。因此,對于爾后人們的活動而言,人化自然又會作為預先存在的外部自然界而出現,既作為物質要素和對象“鋪墊”后續勞動體現其先在性,也作為客觀物質前提“規約”著人類勞動實踐體現其優先地位。馬克思曾指出,“在實踐上,人的普遍性正是表現為這樣的普遍性,它把整個自然界——首先作為人的直接的生活資料,其次作為人的生命活動的對象(材料)和工具——變成人的無機身體。”[4]56顯然,變成人的無機身體的自然界是與人類同時存在的自然界,既包括至今仍保留著原始風貌的自在自然,更包括已被不同程度地打上人類活動印跡的人化自然,為了避免認識偏差導致顧此失彼,馬克思用“整個自然界”予以說明并強調。但即使自然界已經烙上人類活動的痕跡,“當然,在這種情況下,外部自然界的優先地位仍然會保持著”。[1]77承認并強調人化自然的優先地位,這是馬克思主義自然觀與一切舊唯物主義自然觀的本質區別。同時,人化自然具有優先地位也警醒著人們,必須慎重人“化”自然的過程,避免被“人化”的自然站在人的對立面。

由是觀之,具有優先地位的外部自然是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的結合,它貫穿于人類形成與發展的全過程。一方面,自然的先在性同時也說明人對自然的依賴性,自然孕育和哺育了人類,人類不能離開自然而單獨存在,承認并尊重“外部自然界的優先地位”是人類一切活動的物質前提。打破和僭越“外部自然界的優先地位”,將人、人的實踐、科學技術等放到優先地位,必將遭到自然界的懲罰。資本主義制度的腐朽,資本家的唯利是圖,使他們對“外部自然界的優先地位”故意“漠視”,進而對自然資源進行掠奪式開發,造成自然生態嚴重失衡,人與自然的關系嚴重失和。我國在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由于經驗不足也走了不少彎路,自然的地位與作用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與重視。構建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我們應力爭明眸“遠視”,力求深思“遠謀”,在尊重自然中有效利用自然。另一方面,自然界的優先地位永遠與人類相比較而存在,“被抽象地理解的,自為的,被確定為與人分隔開來的自然界,對人來說也是無。”[4]116“通過工業——盡管以異化的形式——形成的自然界,是真正的、人本學的自然界。”[4]89通過工業所形成的自然界,是真正的現實的自然界,它確認了人的本質力量,離開了人類活動而空談“外部自然界的優先地位”無任何意義與價值。因此,尊重自然界的“優先地位”,并不等于否認人的主觀能動性而承認和主張人的實踐活動絕對地受制于自然,否則,自然界的“優先地位”就成了一種盲目的必然性和最高的存在原則,人只是臣服于自然的奴隸。

二、尊重自然的主體地位與內在價值

關于自然是否具有主體地位,這是理論界爭論頗多的問題。否認自然主體地位的人們認為,人是唯一有意識,有主動性、能動性、創造性的主體,自然沒有主體性,只是人類認識和實踐的對象,是受動的客體,這種將主體與客體簡單二分并將自然囿于客體范疇的觀點頗受認同。不過,理論界也有一種不同的聲音,如盧風教授就指出:“人并不是惟一的主體,也不是最高的主體;作為‘存在之大全’的自然才是最高的主體,甚至是絕對的主體;非人存在物也具有不同程度的主體性。”[5]筆者贊成自然具有主體性的觀點,但并不認同自然是“最高的、絕對的主體”。

其實,自然具有主體性,只不過其主體性的表現形式有別于人類。自然是最神奇的“造物主”,人類永遠不可能窮盡自然的奧秘;人類無限制地破壞自然,自然毫不客氣地“懲罰”人類……盡管自然不像人類一樣有意識、有目的,但如此“創造”和“懲罰”,都可成為判別自然具有主體性的內在根據,或者說可以理解為自然主體性的表現形式。當然,這種“根據”和“表現”,無論是作為整體的自然,還是作為自然構成物的非人存在物,都無法像人類一樣通過縝密的思維周全的行動和豐富的言語來表達,自然的主體性有別于人的主體性。自然本身無從知道自己“創造”能力的強大和“懲罰”能力的威猛,“創造”非自然主體意志的體現,而“懲罰”也非自然主體利益的表達。有鑒于此,筆者認為,尊重自然的主體地位,其實是人類站在整個“類”發展的高度,以人所擁有的方式,體認自然的主體性,或者可以說,是人以自身所有的認知方式,“賦予”自然以“人道主義”,“賦予”自然主體地位,從而履行尊重自然的義務,形成尊重自然的自覺。當然,這種賦予,不是居高臨下的恩典,不是可有可無的施舍,而是對自然獨有的“創造”能力的尊重和“懲罰”能力的承認;這種賦予,也不同于“敬畏”,而是人類對自身認知能力的科學評價,對自然地位與作用的理性把握。只有賦予并尊重自然的主體地位而不是將自然看作單一的客體,才能在主客體的相互體認中尋找人與自然平衡的支點。

需要指出的是,尊重自然的主體地位,要求我們不僅要尊重具有無限未知性的整個外部自然的主體地位,而且更應尊重自然中各種具體的非人存在物的主體地位。大自然不是一個空泛的概念,它是一系列具體事物的有機集合,正是無數非人存在物的主體性釀成了大自然的主體性。繞開各種具體的非人存在物,自然只是一個空集,尊重也就成了口號。當然,我們也必須承認,相對于自然中各種具體的非人存在物而言,人“類”擁有高于各種非人存在物“類”的主動性、能動性、創造性,但這種層次的差別不能成為否定非人存在物主體性的根據。尊重非人存在物的主體地位,并不意味著地上的螞蟻不能踩,樹上的果子不能摘,動物的皮肉不能吃。秉承“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要求,從整個人“類”發展的高度,尊重自然及自然中各種非人存在物“類”的主體地位,進而維護人類與整個自然的動態平衡、和諧共生,是我們應確立的生態文明理念。

尊重自然,還必須尊重自然的內在價值。時下,人們基本不懷疑自然的價值,但對自然究竟具有怎樣的價值卻存在偏頗的理解,因為自然的主體地位被忽視,因而人們往往認為自然只不過具有滿足人類需要的工具價值。也就是說,我們習慣于僅從人的尺度來考量自然給人帶來的益處,忽視甚至否認自然自身的需要和自然所具有的內在價值。其實,早在1844年,馬克思曾提出價值評價的兩種尺度:“動物只是按照它所屬的那個種的尺度和需要來構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個種的尺度來進行生產,并且懂得處處都把內在的尺度運用于對象;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規律來構造。”[4]58動物按照“所屬的那個種的尺度和需要”,也就是動物自身的內在尺度來構造,這說明動物不僅僅是以客體的身份滿足主體人的需要,具有工具價值,同時,動物能以自身需要為尺度進行價值判斷,將那些外在于自身而對自身有用的事物(包括人)作為價值客體,具有內在價值。動物如此,其它非人存在物也概莫能外。人和自然都可以是價值主體,具有各自的內在價值;同時,人與自然又互為價值客體,具有相互依存的工具價值。尊重自然的主體性是尊重自然內在價值的前提,而尊重自然的內在價值是對自然主體性的進一步確認。如前所述,人與非人存在物的主體性存在著表現形式的區分,同樣,人與非人存在物的內在價值也存在一定的程度區分,但不能因為人的內在價值具有相對優勢就否定自然中其它生命的內在價值。尊重自然的價值,既要尊重自然的工具價值,也應尊重自然的內在價值,只有這樣,人類才能擺正自身的地位與作用,在與非人存在物的互利互惠中自覺地維護自然的生態平衡。

三、尊重自然重在尊重自然規律

尊重自然,還必須尊重自然規律。馬克思曾指出:“自然規律是根本不能取消的。在不同的歷史條件下能夠發生變化的,只是這些規律借以實現的形式。”[6]580馬克思還曾引用比·特雷莫的觀點,即“不以偉大的自然規律為依據的人類計劃,只會帶來災難”。[7]251自然規律客觀存在,人類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過程中,必須順應而不是超越或違背自然規律,否則就會受到自然的懲罰。人化自然是結果,人“化”自然是過程,但人“化”只能是人循自然法則之“化”。實事求是地說,當前人們對尊重自然規律的重要性已有所認識,但遠未形成共識。而如何尊重自然規律更是一個需要全社會通力合作探究的重大課題,僅從一般的認識層面而言,尊重自然規律需要走出以下誤區。

其一,要走出崇尚荒野自然的誤區。荒野自然觀“消極地崇拜自然,如醉如癡地膜拜自然的壯麗和萬能”,[8]360主張人們在自然面前俯首稱臣,希冀人類回到原始的自然看護者的農夫狀態。荒野自然觀早就受到口誅筆伐,其荒謬主張理應被唾棄。然而,現實遠非我們想像的樂觀,當下總有一些人扛著“自然至上”的大旗搖旗吶喊,也有一些人表面反對荒野自然觀,但在現實問題的處理中又自覺不自覺地滑入荒野自然的泥潭。如遇到生態退化、物種銳減的難題,就盲目地以建立自然保護區為“上策”,片面地讓人“退”物“進”,求一“保”即“靈”,表面看來這是對自然規律的尊重,實質上是消極地逃避人類對生態環境改善應承擔的義務。合理地有規劃地設立自然保護區保護特有的物種是“對策”,但盲目地設立自然保護區造成大面積的人員被迫搬遷是“失策”,它不僅不利于破損地區的生態修復,而且大量的生態移民有可能對遷入地區造成新的破壞。其實,一個地區的生態修復,不能缺乏人在合理范圍內的積極有效參與,只肯定自然的自我完善、自我修復能力而否定人的主觀能動性,是荒野自然觀對自然規律不了解不尊重的表現。

其二,要走出簡單“綠化”自然的誤區。習近平曾在不同場合強調,“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可見,尊重自然,必須留住“綠水青山”,“綠化”已經破損的自然。然而,“綠化”自然不能簡單化,并非有“綠”就生態,有“樹”有“草”就環保。在一些干旱少雨地區,盲目地植樹種草是對自然規律的破壞而不是尊重。上個世紀70年代,以阿爾及利亞為主的北非5國曾大規模植樹造林,構筑所謂的世界級“綠色壩”,但煞費苦心的經營并沒阻止住撒哈拉沙漠北侵的步伐。遺憾的是,我國現在一些干旱地區的治理,仍有人效仿北非5國的方法,結果當然收效甚微,甚至事與愿違。與此同時,一些地方在植樹造林的過程中,或好大喜功,簡單棄灌(木)擇喬(木);或放棄本地適宜樹種,盲目引進奇花異草。如此貪大求洋,往往事倍功半,甚至一事無成。至于城市在“綠化”過程中,大樹古樹披星戴月進城現象屢見不鮮,而大量的草皮移植讓城市不少地方瞬間披上“新綠”,卻讓農村植草區往往掘地三尺,復種復耕相當困難。可見,自然需要“綠化”,但不適合“綠化”的地方盲目“綠化”忽視自然規律,適合“綠化”的地方錯誤“綠化”違背自然規律,簡單的搬遷樹木花草拆東墻補西墻式的“綠化”不符合自然規律。習近平在2013年中央城鎮工作會議上強調:“依托現有山水脈絡等獨特風光,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依托”兩字,很好地彰顯了“綠水青山”的保護與發展必須嚴格遵循自然規律,否則,表面上營造了綠色,實則破壞自然。“大樹進城、開山造地、人造景觀、填湖填海等,這不是建設生態文明,而是破壞自然生態。”[9]110

其三,要走出休閑中重“自我”輕“自然”的誤區。將休閑引入自然規律話題,不是因為休閑比勞動更應該尊重自然規律,而是因為病態休閑對自然規律破壞深遠卻沒有引起人們應有的重視。勞動與休閑是人的一體兩面之事,隨著生產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普遍有閑的生活即將成為社會現實。以生態休閑為例,這是現今頗受推崇的一種休閑方式,但冷靜觀察后我們會發現,無論是生態休閑產品的開發,還是消費者的休閑體驗,大都張揚親近自然、回歸自然的“形式”,拋棄了尊重自然、愛護自然、保護環境的“實質”。如休閑產品的開發、經營者受利益驅使超限度開發,超范圍經營,超承載能力接待,而休閑參與者渴望將工作、學習、生活中的壓力和約束盡情釋放或拋灑,于是休閑時率性而為,重自我體驗而輕自然規律的情況時有發生。休閑中的生態破壞已從幕后走到臺前,而且其破壞的廣度與深度往往超出人們的預期。因此,和諧人與自然的關系,同樣需要關注休閑領域,倡導人們在休閑中關愛自身、尊重自然。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德]A·施密特.馬克思的自然概念[M]. 歐力同,吳仲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8.

[4]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5]盧風.自然的主體性和人的主體性[J]. 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0,(2).

[6]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8]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9]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論述摘編[G].中央文獻出版社, 2014.

【責任編輯:閆生金】

猜你喜歡
主體
一起多個違法主體和多種違法行為案件引發的思考
論碳審計主體
論自然人破產法的適用主體
南大法學(2021年3期)2021-08-13 09:22:32
從“我”到“仲肯”——阿來小說中敘述主體的轉變
阿來研究(2021年1期)2021-07-31 07:39:04
如何讓群眾成為鄉村振興的主體?
今日農業(2021年7期)2021-07-28 07:07:16
何謂“主體間性”
領導文萃(2020年15期)2020-08-19 12:50:53
技術創新體系的5個主體
中國自行車(2018年9期)2018-10-13 06:17:10
中醫文獻是中醫寶庫的主體
關于遺產保護主體的思考
懷舊風勁吹,80、90后成懷舊消費主體
金色年華(2016年13期)2016-02-28 01:43:27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91麻豆免费观看| 国产一级做美女做受视频| 日韩亚洲综合在线| 欧美日韩成人在线观看| 亚洲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又粗又大又爽又紧免费视频| 九一九色国产|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88| 亚洲69视频| 一级毛片免费观看不卡视频| 国产精品亚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香蕉922| 国产在线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色婷婷在线观看| jizz在线观看| 免费A∨中文乱码专区| 中日无码在线观看| 国内嫩模私拍精品视频| 永久免费无码日韩视频| 婷婷激情亚洲| AV天堂资源福利在线观看| 丝袜美女被出水视频一区| 毛片久久久| 亚洲欧美在线综合图区| 日韩无码白| 国产浮力第一页永久地址| 国产成人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精品网曝门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一级爆乳无码av| 国产精品永久免费嫩草研究院| 欧美特黄一免在线观看| 精品成人免费自拍视频| 国产一区亚洲一区| 欧美一区二区自偷自拍视频| 国产人人射| 国产XXXX做受性欧美88| 日韩久草视频|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不卡| 久无码久无码av无码| 91人妻日韩人妻无码专区精品| 亚洲二区视频| 亚洲第一成人在线| 国产精品妖精视频| 色婷婷成人| 2019年国产精品自拍不卡| 亚洲无线一二三四区男男| 亚洲成人福利网站|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图片| 色悠久久综合| 性欧美精品xxxx| 亚洲人成网站日本片| 免费看一级毛片波多结衣| 香蕉色综合| 狠狠色狠狠综合久久| 国产全黄a一级毛片| 欧美a级完整在线观看| 四虎在线观看视频高清无码| 午夜影院a级片| 不卡视频国产| 一级香蕉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人人添| 国产91视频观看| 激情无码视频在线看| 国产门事件在线| 四虎永久免费网站| 免费高清a毛片| 熟妇无码人妻| 国产三级成人| 欧美精品综合视频一区二区| 成人年鲁鲁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翘臀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网| 波多野结衣AV无码久久一区| 国产一区三区二区中文在线| 91视频青青草| jijzzizz老师出水喷水喷出| 欧美精品不卡| 天堂亚洲网| 91破解版在线亚洲| 狼友视频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