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曉



數月前,管理大師拉姆·查蘭先生提出了備受爭議的“分拆人力資源部”觀點。一石激起千層浪,引發了人力資源工作者(以下簡稱“HR”)的諸多辯論與思考。憶及不少初“入道”的同仁問我做HR前景如何?是否如同在皇城內官,難有所為?看世間,男人心寬似蒼穹,女漢子志在四方,一名有理想的HR,誰不想鷹擊長空?
查蘭先生的觀點提出了一個現實問題:怎樣才能做一名受業務部門認可的HR?環顧圈中同仁,多少HR沉湎于日常事務,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老黃牛一般埋頭苦干,卻不懂得規劃職業路徑。驀然回首,看到昔日的同事已然成為了HRD,自己還是一名默默無聞的主管。“執著”何怨,痛的領悟!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毋庸置疑,選擇做HR,當然可以擁有精彩的職業生涯。要想人前顯貴,必先人后受罪。成為一名有職業范兒的HR,要學會在思想上藐視一切工作任務,在行動上認真對待每一個細節,低調做人,高調做事,苦練基本功。道理往往比想象的簡單,那些不明覺厲、無以復加的理論模型,離開實踐都是空談。
素常與好友暢談職場心得,其中不乏業務出身或科班出身的國企、民企HRD。職業素養是我們經常提及的話題,每每與之探討,總有收獲。積本人多年實踐,整理出“三個理念”、“四個要點”。
理念一:樹立戰略格局觀。格局觀有兩層含義,首先是行業格局,對行業內標桿企業的業務優勢和近期動態都應了解,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許多招聘經理往往發愁招聘不到合適的人才,尤其煩惱無法滿足公司關鍵崗位的招聘需求。有位仁兄招聘工作卻做得如魚得水。原來,他廣交人脈,經常留意行業內各公司的經營動態:哪個公司什么管理風格,哪個公司即將裁員,哪個公司要搬遷,哪個公司薪水給得高,哪個公司工作節奏快,哪個公司廣告投放做得好,哪個公司銷售人員素質高,哪個公司研發工程師技術強,如數家珍,娓娓道來。如此,招聘工作也能有針對性地開展,給出的招聘建議也非常專業,貼合實際,因此受
到業務部門的認可。
其次是公司內部格局,從公司戰略方向、各部門定位、戰略落地對“組織能力”的匹配要求等通盤考慮問題。這些內容是一名基層HR很難全面了解和掌握的,因此可以根據自己的工作需求,自行掌握一定范圍和深度即可。曾經有一位培訓經理感嘆:今年做了三次中高層管理培訓,每次培訓完大家依然我行我素,對工作似乎沒什么積極影響。于是這位培訓經理把原因歸結為管理者的思維已經固化。后來,筆者仔細了解其所在公司的運作機制,詢問了他關于“組織能力”與戰略匹配的情況,發現這位培訓經理無法給出清晰的答案,也表示自己從未認真思考過。如此,培訓工作沒有效果也就不足為奇了。
理念二:圍繞營銷和創新。保持和推動公司績效持續增長的工作才是有價值的工作。因此,公司所有的工作都應該圍繞營銷和創新展開。HR對不同工作的輕重緩急要做到拿捏到位,有些如同“將煤洗白”一樣毫無意義的工作就可以舍棄不做,優先做與營銷和創新最為緊密的工作,這才是一名有職業范兒的HR永恒的工作方向。
從人力資源角度看,到底怎樣才能圍繞營銷和創新開展工作?這里需要兩個抓手,一是解決員工會不會干的問題,再好的競爭策略都需要人去實施,考慮到人工成本和管理難度,員工的能力并非是越強越好,要為業務部門匹配合適的人選,需要通過精準的招聘和持續的培訓來解決。二是員工愿不愿意干的問題,這牽扯到薪酬激勵、績效管理和組織氛圍,尤其是知識型工作者對內驅力需求較高,希望得到認可和尊重,組織氛圍對他們行為的影響往往大于規章制度。對他們來說,單靠薪酬、績效等規章制度很難激發其工作熱情,方式使用不恰當往往還會產生負作用。因此,組織氛圍的塑造就顯得尤為重要。有公司經理曾經向筆者傾訴管理下屬時產生的苦惱:從2014年5月開始,某部門工作渙散,效率遠不如以前。于是,筆者抽選了幾名員工進行訪談,發現該部門一名主管對今年的調薪不滿意,部門領導又沒有及時給出合理解釋,這位主管就認為公司不認可他的貢獻,因此開始消極怠工,負面情緒逐漸蔓延到其下屬和其他團隊。筆者建議該部門領導與這位主管溝通,打開心結,并以身作則,對屬下多表揚少批評,逐級向員工傳輸正能量。經過一個季度的調整,部門氛圍大有好轉。
理念三:相信世上無絕對真理。不少HR是科班出身,學習過各種理論、模型、案例,進入企業后都想小試牛刀,實踐失敗的自然是多數。HR應該明白一個事實:管理無定律。有位同事熱衷于從網上下載介紹各種理論模型的PPT,平日里埋頭研究,經常以此為真理與業務部門辯論。筆者雖然提倡HR認真學習專業知識,練好基本功,但是千萬不要被理論知識框住思維,活學活用才能轉化為生產力。
除了接納以上理念之外,還建議HR參考以下要點,有針對性地彌補自身短板:
要點一:職業化。提起職業化,很多人想到男士西裝革履,女士白襯衣黑短裙。其實,職業化并非只是外在形象的展露,其內涵包括職業資質、體能、意識、道德等等,也可以簡單理解為一種工作狀態。多數HR都在中小企業工作,不苛求西裝革履,只要整潔大方,不奇裝異服即可。一名有職業素養的HR,基本的商務禮儀自然必不可少,其精神風貌更多體現在言行舉止上,在與同事的交流中,多使用敬語,尊重他人習慣,語氣平和,就事論事,會使你收獲良好的人際關系。
敬業精神是職業化的核心,我們要承認一個現實:人才流動日趨頻繁,職業保鮮期越來越短,因此不能要求每一名職業人都擁有高忠誠度,但是在崗位
上工作一天就要恪盡職守。人過留名,雁過留聲,行業圈子其實很小,每一名HR都要塑造個人品牌,贊譽的口碑將是縱橫職場的絢麗光環。
要點二:專業化。人力資源管理包括了很多理論和模型,想達到精通并非一日之功,但要清楚一點:人力資源領域沒有高深的知識,精通只是時間和功夫的問題。問題在于,好的HR不但要學習專業模塊知識,還必須掌握一些財務和營銷技能。眾所周知,管理是有成本的,每項工作的開展都要考慮成本的可接受范圍。多少HR為了追求科學性和系統性而深陷成本問題之中,而學習財務知識可以培養數字敏感度和成本意識,以便HR在與業務部門交流時能迅速理解各項數字的含義和邏輯,便于與業務部門建立共同語言。
學習方法也很重要,不少同仁沒少看書,可我們知道,學習是需要方向和技巧的,對眼前充斥著的各種書籍、資訊,要學會篩選有用的信息。
要點三:懂業務。不少HR抱怨自己的工作得不到業務部門支持,業務部門也抱怨經常被HR催收各種表格。兩者本是協作部門,為何互相都不滿意呢?根據筆者多年觀察,發現其主要原因是HR沒有真正了解業務,所做的工作很難對業務部門產生價值,反而成為一種負擔。所謂懂業務,不應僅停留在了解部門業務內容、運作模式上,更多的是清楚業務部門與人力資源部門的依存關系,HR如何推動業務部門持續創造高績效等。
HR所做的各項工作,尤其是績效考核、文化建設工作,并不能例行公事一般地在各部門推行,每個部門都有不同的人員結構、業務特點,學會因地制宜是取得信任的關鍵。許多HR為了管理便利,往往喜歡在方案設計上采用“一刀切”方式,自以為可以節約時間成本,結果方案落到各部門實施時出現各種不適,這時再做調整,一方面會削弱制度的權威性,另一方面,也會讓業務部門對HR嚴謹性和專業性的認識大打折扣。
管理本身是個溝通活兒,HR應學會打入部門內部。有一位HRBP派駐到事業部,每天與事業部的上上下下打成一片,僅一年時間,就對人員動態和業務進展了如指掌,每當事業部有人要離職,有新業務需要儲備人才時,他都能提前了解。因此,當事業部提出招聘需求時,他早已物色好了候選人。同時,在團隊搭建、人才選拔、人才激勵等領域給事業部領導提供了很多切合實際的建議。這樣的HR,接地氣!
要點四:主動服務。時常聽到HR抱怨工作沒成就感,在公司地位不高。其實,容易令HR有成就感的工作有很多,晉升通道、人才梯隊、勝任力模型、內訓師隊伍搭建等都是很有挑戰性的工作。想做一名受人尊敬的HR并不很難,只要你能轉變思想,全心全意投入到服務中去。HR不僅要為業務部門做好服務工作,而且要主動服務。不走出辦公室,怎能真正了解基層員工的實際情況?不了解實情,工作怎會卓有成效?沒成就感,沒地位也是必然。央視都在天天走基層,領導也都在提倡“走動式管理”,HR,也可以走出辦公室,讓工作卓有成效。
我們相信,每一名HR都是從一點點感悟中成長起來的,疾風擋不住自我勇敢向上的人,奮斗的路上成功者居多,選擇做HR,就要拿出“職業范兒”,勇敢“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