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曉東
【摘要】《瑯琊榜》是在2015年播出的一部影視劇作品。該作品一經播出,無論是從市場上還是從口碑上都收獲了一致好評。本文分析了《瑯琊榜》的特色所在,解析國產古裝劇如何才能在影視市場上實現突圍。
【關鍵詞】IP劇 權謀 情懷
《瑯琊榜》是根據網絡作家海宴同名小說改編而成的大型古裝電視劇。該劇尊重原作,講究情懷,追求創新,自從播出以來,獲得各方一致好評,各大視頻網站評分幾乎都是9分以上,就連一向以挑剔出名的豆瓣網站上的評分也有8.8分,而相關的微博閱讀量已經突破23.5億,網絡播放量截止10月7日已經突破32億人次。仔細分析《瑯琊榜》的特色之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推敲。
一、迎合網絡IP劇改編風
近年來,“IP”的概念成為影視圈的高頻詞匯。所謂“IP”,就是“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縮寫,中文含義是“知識產權”。在影視行業,“IP”泛指有大量粉絲基礎的網絡文學、原創文學或者游戲的版權。近年來,這類版權被影視公司競相購買,從而呈現出“IP”熱的現象。
在如今的影視劇市場,一方面是大量同類型,同質化的影視劇使得觀眾出現了審美疲勞。另一方面,觀眾們藝術鑒賞的能力和意識也在相應的提升。此外,由于廣電總局“一劇兩星”政策的下發,使各家衛視在選擇影視劇的時候變得謹慎起來。這三個方面加在一起,影視劇制作公司對影視劇的質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傳統劇本匱乏,題材陳舊的情況下,影視制作公司開始著眼于從網絡中尋找具有高價值的故事劇本。從受眾的角度出發,熱門的IP劇在網絡上存在的形式一般是網絡小說,網絡游戲等網絡文化產物,這就意味著,在改編成影視劇本之前,它就存在著一批受眾,這批受眾的存在,可以為影視劇的定位包裝、營銷策略提供參考,為改編影視劇的市場收入提供保障。從這幾年的影視市場放眼望去,《小時代》系列、《致青春》等,都是重要的IP電影。這些影視劇的成功對《瑯琊榜》IP有著非常寶貴的經驗。
《瑯琊榜》本身是一部網絡小說,有著一定受眾基礎,利于改編之后的傳播營銷。而從小說本身來看,無論是廟堂之上的爾虞我詐,還是江湖之上的刀光劍影,又或是蕩氣回腸的真情大義、貫穿整劇的赤子之心。都是有著極高的藝術價值,全書在弘揚正能量的同時又結合當下年輕人所喜歡的潮流要素。因此對于改編成影視劇是十分有利的。
再者,從傳播學的角度分析,網絡IP劇改編的背后是多媒體互動的整合傳播。《瑯琊榜》這部劇在市場宣傳中,除了常規的導演、演員與粉絲見面會外,更是全力借助網絡這一工具進行營銷造勢,進行各種線上線下的活動。除了《瑯琊榜》電視劇的播出,更是推出了同名的網頁游戲和手機游戲,在不同的營銷平臺上進行資源的整合傳播,這一系列動作,充分調動了受眾資源,尤其是喜歡網絡小說的青少年。他們在看過網絡小說《瑯琊榜》后,會在自己的意向中形成一個共同體,當他們看到由小說改編而成的影視劇時,他們會主動的參與到與各大營銷平臺的互動中,這種模式改變了以往的單線式傳播方式,變得交互起來,傳受雙方的關系變得平等,觀眾在不知不覺中參與到了《瑯琊榜》這部電視劇的營銷中,因此,出現這種“高熱度”的關注度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二、回歸本質的情懷文化
作為一種用畫面語言來抒發感情的藝術作品,電視劇總要創造一種審美價值,這種創造是將現實生活世界幻化為虛構的藝術世界,使這個藝術世界中的藝術形象顯示出某種指向來,用以引導和評估人的某種社會實踐和認識,為人民服務,為社會服務。《瑯琊榜》這部IP劇,它處處充滿了情懷文化,它將廟堂之高和江湖之遠,爾虞我詐和文武風流結合的恰到好處。被影評人評為“沉穩的傳奇,飄逸的正劇”。
《瑯琊榜》以自己獨特的審美準則贏得了市場與口碑的雙豐收。從人物形象上來說,在《瑯琊榜》中,主演胡歌扮演一個謙謙君子,溫潤如玉的“麒麟才子”,面色時常如水,波瀾不驚,而內心卻涌動萬分。這種隱忍堅毅的角色被胡歌用精湛的演技塑造成功。而其他演員扮演的角色也頗為傳神,劉濤飾演的霓凰郡主英氣勃勃,女中豪杰。王凱飾演的靖王純孝肝膽、赤子之心。黃維德飾演的譽王寒石心腸,刻薄狠毒。如此等等,這體現出整個劇組的誠意和用心。從劇情上來看,《瑯琊榜》節奏明快,脈絡清晰,直接將視角轉向朝堂之上,感情戲點到為止。整個劇情圍繞“赤焰軍舊案”和“兩王奪嫡”展開,將歷時正劇的厚重和武俠劇的瀟灑融入其中,真實與虛幻,廟堂和江湖,權謀和真情,爭斗與大義,這些元素構成了《瑯琊榜》的魅力所在。雖然整個歷史架構是虛幻的,但《瑯琊榜》的內核卻是實實在在的傳統文化價值觀,這種在“娛樂至死”環境下的執著與堅持,將人與人之間的兄弟之義、骨肉之情、以及匡扶天下,激濁揚清的理念描繪得淋漓盡致。
三、權謀元素的重新演繹
權謀,指通過某種反常規手段利用權力資源達到某種目的或獲得某種利益的策略。《瑯琊榜》這部電視劇的特色之一便是權謀斗爭,權謀斗爭對于年輕觀眾而言具有一種智商上的挑戰感,當劇情中出現一個謎團時,觀眾們便會展開猜想討論,隨著劇情的深入,謎底被一層層揭開,觀眾們在恍然大悟的同時,不得不感嘆此劇布局的精妙,若是有觀眾能夠猜到劇情所示謎底,這種油然而生的優越感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瑯琊榜》的權謀文化很有意思,它伏在“奪嫡”和“復仇”兩條主線之下。先說“奪嫡”,“奪嫡”的過程可謂是驚心動魄,一波三折,各種權謀機變讓人防不勝防,濱州侵地案、蘭園藏尸案、妓院殺人案、黑火交易案、內監被害案等等一系列事情相繼發生,看似巧合,實則無意,與此相關的各派系人物相繼倒臺,而到了寧國侯謝玉一案時,全劇到達了一個高潮部分,幾派人馬齊聚一堂,各種勢力一夜對決,在這時,我們沒有看到歇斯底里的瘋狂,沒有腥風血雨的風暴,有的只是智商爆表,情商滿格的寥寥數語,便將緊張的時局一夜化去。政治權謀之策的智慧實在不得不讓人稱贊道妙。而“奪嫡”最后的勝出者卻是一個不怎么會“權謀”的靖王蕭景琰,這種過程和結果具有強烈反差,在一個充滿權謀爭斗的亂局中,獲勝的卻是一個理想化的人物。這種結果看似矛盾,卻反而折射出制作團隊的高明。蕭景琰是個好人,他這樣的人能夠為了“義”去救和自己本無關系的“衛崢”,為了“誠”不時去照顧祁王遺孤。在現實生活中,他這樣的人是不能夠在亂局中生存的,但在劇中,卻成為最后的勝利者,贏得了整個“奪嫡”權謀斗爭。《瑯琊榜》在權謀的主題外表下,卻傳遞出了我們應該相信這個世界上存在美好的理念。
再來說“復仇”,主角梅長蘇努力的去昭雪冤案,不是單為了他自己,更是為了幫死去的親人、朋友、七萬赤焰軍將士去討個公道。權利和財富,這些對他來說是不值一錢,他唯一追求的,只有正義的伸張。因此他的深謀遠慮,運籌帷幄,甚至是孤注一擲,都有了一種隱隱的壯士獨行,易水悲歌。當常規的手段不能達到他的目的時,他只能使用各種權謀手段,將擋在他復仇道路上的障礙一一清除。當“梅長蘇”復仇成功,昭雪冤案之時,他卻以一種英雄扼腕的方式功成身退,以病弱之軀再赴沙場,成就一段千古佳話。梅長蘇的“復仇”過程很復雜,目的卻很簡單。如同“奪嫡”一樣,制作團隊同樣是在向觀眾們傳遞出“赤子之心”的終極關懷,這亦是影視作品應該承擔的社會之責。
四、尊重原著的精良制作
《瑯琊榜》的播出讓許多原著黨們深深地舒了一口氣,和其他熱門IP劇相比,《瑯琊榜》收獲的不只是巨額的網絡點擊量,還有廣大網友的好評如潮,這也一改之前IP劇高點擊量伴隨著高吐槽的局面。《瑯琊榜》的改編形神兼具,無論從整個劇組的置景道具,還是從各個人物的形象塑造,都不僅僅是從形象上貼近原著,更是從內涵上將原著表現出來。這種忠于原著的改編,弱化了支線,強化了主干,尊重了受眾,贏得了口碑。
讓我們再來談一談整部電視劇的細節處理。《瑯琊榜》的道具很講究細節,由于故事本體是建立在架空的歷史上,演員的服裝可以分為兩大風格,一種是遺俗漢服,大多堂皇靚麗,多用在貴族衣服上。另一大類,體現了胡漢雜居的特色,衣襟左衽,袒胸露臂,追求舒適隨意,多用在平民和江湖人士。至于皇族人物衣服上的紋路則更是細心,有草龍紋(曲曲折折)、有夔龍紋(方方正正)。此外,我們去分析劇情邏輯,看看劇中的細微之處,比如蘇宅里書都是翻過的,大部分帶批注,梅長蘇倒得茶水冒熱氣,喝的中藥有藥渣,言侯爺在與夏江的對峙中,不時通過茶壺水開的次數和太陽角度來判斷時間等等。這些毫末細節之處都是此劇精良制作的態度體現。還有,攝影構圖的美學特征也在劇中處處體現,比如第一集中,“梅長蘇”從噩夢中醒來,畫面背景是兩面屏風中夾著遠處的山水美景色,這種中心構圖的結構,以及光影明暗對比的輪廓。僅僅是一個鏡頭足以讓人欣賞半天。《瑯琊榜》文戲細膩縝密,武戲磅礴大氣,畫面唯美唯俏,劇情結構嚴謹,以它獨有的魅力成為國產古裝劇的新標桿。
五、《瑯琊榜》帶來的啟示
《瑯琊榜》無疑是一部好劇,成為了本年度又一部當之無愧的“現象級”電視劇。這種情況在國產古裝劇市場上,已經很久沒有出現了。當然,任何成功絕非偶然,我們分析《瑯琊榜》時,會發現一部優秀的電視劇,應該具有這樣的品質:“能夠緊跟潮流變化卻不盲目選擇,能夠準確定位而不隨波逐流,堅持人文本質與創新精神并行,堅持誠意創作和著眼細節”。在當今的國產電視劇市場,出現了一批內容空泛,制作粗糙,情節狗血的雷劇。這些雷劇的存在使得影視圈往一個不正常的方向發展。但《瑯琊榜》的橫空出世,讓觀眾們內心感到了欣慰,同時也為影視工作者們指明了一條康莊大道。順著這條大道走下去,我們有信心,中國的電視劇市場會越走越好。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