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石秀
小學語文教材是小學語文教育的基礎材料和重要工具,要實現小學生初始審美人格的有效培養,教材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借助小學語文教材對于審美人格的良好體現,結合教師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這對于小學生審美意識、審美情趣、審美人格的初步形成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審美人格的含義
人格的含義可以從廣義與狹義兩方面來解析:首先在廣義層面上,人格基本等同于個性,也就是指個體相互聯系的多種特質的綜合,它包括多種人格特性,比如體格、氣質、能力、意志、品格等;其次,在狹義層面上,人格則被定義為一種可貴的自我意識,分為法制人格、道德人格、審美人格三個方面。審美人格在人格的組成部分中處于相對較高的層次,同時,審美人格也可以從美學的角度來進行解析,即風度與格調,特指人的精神面貌具有審美特征,達到審美境界,表現出個性、自由及創造等基本特征。
二、小學語文教材中審美人格的體現
語言文字本身就是一種美的載體,優美的語言文字能夠表達出獨特的美感,并給人們提供無盡的想象空間,使人們在優美的文字中流連忘返,因此,語言文字也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而小學語文教材在選編的過程中會選用大量的符合當代人們審美情趣的優秀文本,并通過認真地篩選,挑選出符合小學生審美人格培養需求的文本,將其整理編制成優秀的語文教材,因此,小學語文教材很多方面都有審美人格的體現。
1.形象刻畫中的審美體現
小學語文教材中許多文本都通過對人物、情節、場景、故事的敘述與描寫,刻畫出生動的自然界人物形象。通過這些形象的刻畫,能夠使學生從語言文字中激發聯想,在頭腦中形成各種不同的景象,從而使學生產生審美印象。例如,在教材文本中,對祖國美麗的自然風光與壯闊河山的生動描繪,能夠讓學生在想象中如身臨其境,在遨游語言文字創造的美好意境中感受美、體會美,逐漸把握文本的審美形象與審美價值。另外,在小學語文教材中,許多課文對人物形象的描寫十分生動,對人物性格、精神等刻畫也十分細膩深刻,通過對一系列人物形象美的刻畫,使學生加深對教材文本中人物的審美印象,并受到人物優秀精神品格的感染,對自身的人格塑造與養成產生的積極影響,進而促進了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
2.文本語言表達中的審美體現
語言相較于直觀的視覺、觸覺感知而言,有著更加深入心靈的特征,作者在創作的過程中由心而發,將內心美的感受通過恰當的語言表達出來,形成優秀的作品,而讀者通過對作品的閱讀,從作品的語言中體味作者創作時的心境、情緒與審美感受。在這里,由于讀者的個體差異,會使所感受的語言美有著無限的可能,甚至激發讀者對美有了一種全新的感受與體悟,語言對美的傳承與發揚便由此實現。小學語文教材選用的許多語篇,語言優美精妙,能夠很好地幫助小學生增強對美的體會與理解,對于小學生審美人格的養成與優秀精神品質的塑造也有著積極的作用。深刻的審美內涵以及精妙的語言表達也能夠激發學生探索語言美的興趣,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提供內在動機。
3.意境中的審美體現
意境是意與境的結合,其中“意”由心生,“境”則是對意的體現,意境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是對生活的詩化。許多小學語文教材文本,都會注重對意境的營造,意境可以產生含蓄的美感,并引發學生頭腦中的聯想,進入作者所要營造的“境”中,并在“境”中體會“意”的美。這種審美體現在抒情作品中十分常見,尤其詩歌作品中,意境的刻畫能夠實現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的表達效果,并使學生從意境中獲得內心的愉悅感受。
4.插圖運用中的審美體現
由于年齡特征,小學生對抽象語言的理解能力仍有不足,同時,對于單純的語言文字容易產生枯燥感并失去興趣,因此在小學語文教材編制時,往往會采取圖文并茂的形式,利用大量的插圖增加教材的趣味性,提高對學生的吸引力。插圖作為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能夠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同時也能夠有效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尤其對一些難度較大的文本,插圖的巧妙運用能夠發揮出十分有效的作用。在小學語文教材編制過程中,對于插圖的選用也是十分嚴格的,插圖的選用既要能夠與文本良好配合,符合文本描述的意境,同時還要具有一定審美價值,這也是小學語文教材審美體現的重要部分。
三、小學語文教材是涵養審美人格的有效途徑
1.從閱讀中涵養審美人格
閱讀作為運用語言文字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在語文教學中,讀是最基本的教學方式,反復地閱讀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加深對文本的體悟;同時,對教材文本進行誦讀時的抑揚頓挫,能夠更好地突出文中的情感變化,使學生能夠更容易地把握文本的感情基調。尤其在抒情散文或詩歌的誦讀中,教師一定要加強對自身語氣感情的把握,通過聲情并茂的誦讀,使學生跟隨教師真正進入文本的意境中,從中體會作者的感情,感悟文本的深層內涵,并將審美教育融入到閱讀中來,在潛移默化中,涵養學生的審美人格。
2.在情感體悟中涵養審美人格
語言能夠深刻地表達人的情感,而在語文教學中,披文入情是必不可少的。通過對文本感情基調的探尋與把握,結合教師的有效引導,使學生能夠深入文本當中,體會文本的深層情感,提升學生語文感悟的能力,并通過師生對文本情感的體會,促進師生間情感的契合,拉近師生距離。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引領作用十分重要,通過教師的引領,學生能夠積極地思考和體悟,并讓文本中的美真正傳達到學生的心靈當中,在學生內心產生共鳴。通過情感的體悟、形成,對審美的初步認知,最后促進學生審美人格的形成。
3.于賞析中涵養審美人格
語言來源于思維,一切優美的語言表達都是思想中美的體現,語言這一載體是有限的,但通過有限的語言載體,卻能夠展現和傳遞無限美的思維與情感。要想更好地體悟語文教材文本中的語言美,對文本的賞析也是必不可少的。賞析從某種程度上是學生想象力、邏輯思維能力的體現,因此師生共同浸潤在語文的文本中,多問“作者為何要這樣寫”,從中體會美的意味,解讀和吸收文本思想價值,達到從語言文字到讀懂思想內容的漸變。與此同時,師生需汲取文本營養,提升自我心智能量,習得與之相伴一生持久的文化基因和品質力量。
4.在表達中涵養審美人格
語文教材的編制實質上是為了服務于語文教學,而培養學生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是語文教學重要的能力培養目標。對美的表達是一個人審美人格的體現,小學語文教材應通過合理的選編以及課程設計,影響學生的語言思維與表達方式,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文明的語言表達習慣,并通過小學生思想中審美意識的培養與道德素質水平的提升,使小學生能夠更好地將內心中的美,通過語言準確、有效地表達出來,在學生有美的感悟時,能夠通過口頭、書面的形式抒發內心對美的感受,使審美意識與美的表達互相促進,從而實現審美人格的涵養。
總之,審美人格的涵養是以小學語文教學對小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培養為目標和重點。小學語文教材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基礎材料,不僅是語文基礎知識的載體,也是審美人格涵養的源泉,其中大量的優美語篇從不同的角度體現著語言的美感。加強對小學語文教材的審美價值的研究,幫助學生塑造審美人格,增強發現美、感悟美、表達美的能力,不僅是小學生審美意識培養的要求,同時也是實現祖國優秀文化傳承的必然要求。
參考文獻
[1]趙印獎.語文教學四要點:活 美 實 寬[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1,(7):46—47.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責任編輯 敖小英格的重要使命,這對于小學生的身心能夠全面健康地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小學語文教學中審美人格的培養離不開語文教材的積極作用,教材不僅是語文知識與教學內容的重要載體,同時也是涵養小學生審美人格的重要發源地。從教材出發促進小學生審美人格的涵養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 小學語文教材;審美人格;涵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