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蕊華
教育治理現代化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了國家管理教育方式的重要變革。在逐步推行“政府管教育、學校辦教育、社會評教育”的新型治理體系中,學校的“辦”居于核心的位置,而教育治理現代化對于如何辦學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
首先,治理的現代化是人的現代化,在新型的教育治理體系中,以人為本的理念將得到更加充分地關注。教育是人實現社會化的過程,同時也是人實現個性化的過程,如果說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的話,那么可以說,最好的管理是自我管理。
其次,新型的教育治理體系是一個多主體共同參與、共同管理的體系。學校管理決不僅僅是校長個人的事情,而是全校師生、社會各界、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的過程,管理也不再是自上而下的強制過程,而更強調合作、包容與服務。
再次,教育治理現代化一定是民主化的過程。政府管理教育中往往存在著行政化、官僚化的傾向,而在學校管理內部,也需要克服“官本位”的現象,改變部分校長身上存在的霸氣和官氣,而多一些大氣和書生氣。
最后,教育治理現代化的重要體現就是法治化。過去講“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這充分反映了校長在辦學中的重要性,但從另一方面來看,也體現了學校的管理并不是基于法治,而是建立在人治之上的,這種狀況需要改變。
適應教育治理理念的新要求,學校管理需要做些切實的改變。
在建設“依法辦學、自主管理、民主監督、社會參與”的現代學校制度中,依法辦學是基礎與前提。在當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形勢下,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更顯任重道遠。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26條明確規定:“有組織機構和章程”是設立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之一,但現實中,并非所有的學校都有章程,有了章程的學校也并非都按章程辦學。章程相當于學校的“憲法”,國家有憲法日,學校是否可以考慮設立章程日或章程宣傳日來推進依法治校?國家在推行權力清單制度,學校是否可以考慮建立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
教育治理現代化需要構建多元主體間的新型關系。政府、學校和社會之間需要構建“管辦評分離”的體系,而在學校內部也應該積極探索如何進行“管辦評分離”,形成良好的機制,協調好決策、執行與監督的關系。
在新型治理體系下,科層式的管理將更多地走向扁平化,人與人之間、各主體之間將更加平等,關系也將更加密切。師生之間不僅要形成學習共同體、發展共同體,而且將構建更加關注心靈溝通的關懷共同體。
教育治理現代化需要把學校變成像學校的樣子,使學校成為一個適宜學習、適宜成長的地方,讓學生帶著愉快和期待的心情去上學。同時,要改變千校一面的狀況,提高師生的自主性,增加課程的選擇性,辦出學校的特色與水平。
學校管理的變革,既是教育治理現代化的要求,也是發揮學校教育整體功能的必然選擇。適應學校管理變革的要求,校長要堅持價值領導,強化教學領導,優化組織領導,從而推進教育治理現代化的早日實現。
(作者系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主任,華東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摘自《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