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書玲
當今社會中,日益頻繁的交往活動使得口語交際能力在人的整個生活中越來越重要,成為每個人所必備的基本素養。小學語文教學不是單純地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未來社會需要的人才,那么作為最基本的語文素養的口語交際,也就成了教學的重中之重。怎樣在語文日常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呢?
一、從教師的言傳身教中來
1.要創設良好的語言氛圍
學生的模仿能力很強,教師的一言一行學生都樂于模仿。在平時的教學中,應該充分地利用這一點,和學生學在一起,玩在一起,樂在一起,建立起平等、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從而使學生在心理上能夠做到“敢于表達”“樂于表達”“能夠表達”。在融洽的師生情感氛圍中,課堂氣氛就會逐漸變得活躍起來,這樣學生才能無拘無束,各抒己見。
2.要用規范的口語影響學生
古人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不僅要做到基本的“為人師表”,還要有淵博的知識以及較強的口頭表達能力。教師應當做到說標準的普通話,用標準的語言表達觀點,發音清晰自然,語調張弛有度。
另外,教師的口語要多運用兒童化的語言,親切通俗,生動形象。久而久之,學生在表達時也會注意這些問題。
二、從日常語文課的點滴中來
1.在識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識字是低年級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在進行識字教學的時候,我們可以讓學生通過練習組詞、用組成的詞語嘗試造句,或者讓學生說說字的結構特點,訓練學生說完整的話,說連貫的話。抓住孩子表現自我的精彩瞬間,多鼓勵他們,一點一滴地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2.在閱讀理解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低年級的閱讀課上,我們可以先讓學生品讀文章,然后訓練學生描述畫面、提出問題、討論問題并解答問題,朗讀與背誦課文、暢談對課文的理解,并對課文進行復述或續編,還可以創編課本劇等,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還要運用好課后的“回顧拓展”模塊,激活學生的知識儲備,打開學生的“話匣子”。
3.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葉圣陶曾經說過:上好口語交際課,關鍵在于創設情境,要能激發學生說話的興趣。鼓勵學生在課上邊說、邊問、邊評,雙向互動,互助提高……
口語交際課,我們抓住一個主題,先分組討論,然后各組選出一個同學代表本組的同學在班級進行展示,其他同學進行補充。最后可以評一評哪個小組說得最好,讓每個學生都有說話的機會。孩子們天真無邪,常常想到什么就會說什么,在他們敢說想說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對他們進行訓練,使他們的表達變得清晰有序。
三、從社會環境及活動中來
課堂之外,同樣有廣闊的教育空間,我們可以為孩子創設活動空間,開展多種形式的課外活動,為學生搭建實踐平臺,給學生機會,訓練學生說連貫、完整的話,培養他們想說、敢說的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適時地組織學生了解周邊的歷史文化,針對某些熱點問題進行調查訪問等活動。通過開展多種多樣的課外實踐活動,如問路、做客、購物等,引導學生把自己在活動中真實的所見所想表達給同學聽,使他們不僅做到有興趣說,也同時變得有話可說,使口語交際與實踐完美的結合。我們還可以在校內模擬開展類似的社會活動。如:讓學生當回小導游,寫一寫導游詞,向小朋友們介紹家鄉或學校的風土人情;我們還可以設計小吃店等活動,讓學生當服務員等。在進行這些模擬實際的交往活動的過程中,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有很大的提高。
總之,生活中處處有學問。教師要做到,無論是教育教學活動還是日常生活中,都要以積極的語言、態度去創設良好的語言氛圍,讓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中受到熏陶,讓學生感受口語交際的樂趣,積極將準確、清晰的語言運用到生活中去。
(作者單位:河北石家莊高新區南辛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