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坤
[摘 ? 要] 漢語拼音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漢語拼音符號的抽象性、認讀方法的單一性,常常讓教師教得乏味,學生學得無趣。漢語拼音教學要充滿趣味,激發(fā)孩子的學習熱情,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過程,采取創(chuàng)新的教學手段,巧妙地創(chuàng)設情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激情,培養(yǎng)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興趣。
[關鍵詞] 漢語拼音;趣味;教學
漢語拼音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漢語拼音符號具有抽象性,認讀方法單一,教師教得乏味,學生學得無趣。一年級上冊課文要求學生在一個半月內掌握漢語拼音,包括讀準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jié),并能準確地拼讀音節(jié),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jié)。這些對于剛入學的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漢語拼音教學要充滿趣味,激發(fā)孩子的學習熱情,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過程,采取創(chuàng)新的教學手段,巧妙地創(chuàng)設情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激情,培養(yǎng)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興趣。
一、利用畫面、實物、動作,親近字母
一年級學生主要是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而人教版實驗教材中的每一課都安排了色彩明麗、內容豐富、具有啟發(fā)性及思想深刻的圖畫。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圖畫來刺激學生的感官系統,讓學生自己看、說圖上的事物,教師應結合學生已有的感性認識,引導學生學習漢語拼音和四聲。例如,在教第一課a、o、e的時候,學生就被這幅美麗的鄉(xiāng)村晨景給吸引住。教師讓孩子們先說說自己看到了什么,學生觀察到這一整合畫面時,對里面的故事內容立刻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然后再引導學生:圖中,一個小女孩在唱歌,她張大嘴巴發(fā)出聲音“啊”提示a的音,小女孩的頭部和小辮子構成的圖形提示a的形。一只公雞正在打鳴,公雞打鳴的聲音“喔”提示o的音。一只鵝在水上游,“鵝”提示e的讀音,鵝在水中的倒影提示e的形。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很快記住a、o、e的音和形。總之,在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循著文本的艷麗畫面,引導學生看、思、說、識、記,在營造明快教學基調的同時,盡力讓孩子在看圖中學會漢語拼音,記住這些字母。
圖畫是美麗的,而實物和動作就更直觀了。實物的運用、動作的加入讓課堂氣氛更顯活躍,對孩子們充滿了吸引力。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借助實物展示和動作來記住某些字母的音和形。例如,教授“f”和“t”時,可以帶一根拐棍,扶著拐棍是“f”,把拐棍倒過來又變成了“t”。教授“j、q、x”的時候,老師拿出一捧氣球,學生馬上眼前一亮,觀察氣球的形狀,結合“氣球”的讀音,很快就記住了q的音和形。又如在教授“g、k、h”的時候,教師做割草的動作,一邊念“ggg”,做嗑瓜子的動作,一邊念“kkk”,做喝水的動作,一邊念“hhh”,學生在課堂上隨教師一起笑嘻嘻地做起動作來,手動、口動,沒有絲毫乏味感,充滿樂趣地學漢語拼音。
二、巧妙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充滿興趣地去感知、學習,學生會在愉悅的氛圍中快速吸收消化新知,對學習充滿期待。但是傳統的漢語拼音教學方法單一,總是反復地跟讀,死記硬背,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是很枯燥乏味的。加之低年級的學生課堂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不能持久。往往是教師和學生讀得口干舌燥,學生學習效果卻很差。所以,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是非常重要的。教師根據教材的特點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增強學習興趣,從而達到學好漢語拼音的目的。學生在剛接觸漢語拼音時,教師講述《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的故事,引導學生:“阿里巴巴掌握了‘芝麻開門’的口訣得到了一大筆寶貴的財富,學習語文也有訣竅,同學們想知道是什么嗎?(學習漢語拼音)掌握了它,同學們學習語文就會很輕松!”之后教讀兒歌:“漢語拼音用處大,學習生字需要它,幫助學好普通話,大家決心學好它。”這樣巧妙的引入,情境的鋪設,極大地激發(fā)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興趣,為之后的教學打好基礎。
教師應整合課本插圖畫面給學生講故事,或者把所學內容編成朗朗上口的兒歌,便于學生記住這些抽象符號和一些容易混淆的字母。兒歌內容簡單,押韻,饒有趣味。如:教授“a、o、e”時,可編兒歌:“圓圓臉蛋羊角辮,張大嘴巴aaa;太陽出來紅彤彤,公雞一叫ooo;青青池塘一只鵝,水中倒影eee。”教授“d、t、n、l”時,可編兒歌:“左下半圓,ddd;一根傘把,ttt;一個門洞,nnn;小棍趕豬,lll。”在幫助區(qū)別“b、p、d、q”這些易混淆的字母時還可以編成兒歌:“右下半圓,bbb;右上半圓,ppp;左下半圓,ddd;左上半圓,qqq。”教學生區(qū)分四聲的時候,還可編成兒歌:“一聲高高平又平,二聲就像上山坡,三聲下坡又上坡,四聲就像下山坡。”
三、游戲貫穿教學
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學習如果為思想感情、創(chuàng)造、美和游戲的璀璨所照,就能成為孩子妙趣橫生和心醉神迷的樂事。”愛玩、貪玩是孩子們的天性。因此,游戲活動也是孩子最喜愛的活動。而一年級學生的注意力是無意注意占優(yōu)勢。教師應在教學中經常穿插游戲來進行拼音教學,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快速反應
游戲“快速反應”是在教學初期為擺脫枯燥乏味的跟讀而設計的,即老師領讀,學生跟讀。老師讀對了,學生跟讀;老師讀錯了,學生閉攏小嘴不發(fā)出聲音。教師在游戲里抓住契機鼓勵學生,增加學生自信心,學生心悅誠服地跟著教師一遍又一遍地練讀。
(二)大小聲
反復跟讀會使學生陷入疲憊的狀態(tài)。低年級學生年齡小,在練讀的過程中喜歡扯著嗓門喊,這不僅不利于保護孩子的嗓子,還會使孩子進入越來越疲憊的狀態(tài)。可設計“大小聲”的游戲,即老師大聲讀,學生小聲讀;老師小聲讀,學生大聲讀。抓住時機,讓學生的嗓子得到休息,在不知不覺中開心地跟著教師進行拼音的練讀。
(三)找朋友
“找朋友”的游戲學生興趣很高。這個游戲是在聯系拼音音節(jié)拼讀的時候使用的,即讓一部分孩子手中得到聲母的卡片,另一部分手中得到韻母的卡片。在老師讀出一個漢語拼音音節(jié)的時候,請手中持有正確聲母、韻母卡片的兩個孩子迅速走到一塊,并齊聲把音節(jié)拼讀出來。
(四)拍卡片
游戲“拍卡片”,一般會請一男一女上臺,老師把拼音卡片貼在黑板上,讀到哪個拼音學生就快速拍那張卡片。這個游戲可以增強男女生的競爭意識,在游戲競爭中學好拼音。在教授整體認讀音節(jié)的時候運用得比較多。例如:“z c s”和“zi ci si”,“zh ch sh”和“zhi chi shi”,“y w”和“yi wu”。這些聲母和整體認讀音節(jié)的讀音,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比較難區(qū)分,通過介紹聲母要讀得又輕又短,音節(jié)要讀得稍稍長點音之后,再讓學生在拍卡片的游戲中通過聽音來辨音。
(五)你能聽見我嗎
這是個很受歡迎的跟讀游戲,孩子在進行游戲的時候積極性特別高漲。該游戲是通過老師領讀時候的聲音漸弱,讓學生聽聽能不能聽準老師讀了什么拼音。操作游戲的時候,當學生讀對了,老師一定要非常投入地扮演很崇拜學生的角色,讓學生覺得他們真的很厲害。老師時而用書擋著嘴巴,時而站在門背后,時而躲在三五個學生背后,既增強課堂的趣味性,又很好地達到拼音教學的目的。
(六)唱一唱
唱歌,很容易讓孩子們表現出自發(fā)的熱情和興趣,往往帶有強烈的情緒色彩,刺激記憶。唱歌是拼音教學中最常用的輔助手段,也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將刻板的字母變成律動的音樂,讓拼音字母滲透到學生心里去,從而使學生樂于傳唱,深深記住。教學拼音字母的時候可以教孩子大聲唱出字母,如認識a、o、e、i、u、ü后,帶上曲調(音樂課發(fā)聲練習的樂譜)唱出來。
在小學語文拼音教學中,創(chuàng)新是無所不在的。教師要做有心人,要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采取多種教學手段,創(chuàng)新自己的教學方式,讓孩子學得輕松,品出趣味,學得愉快。
責任編輯 ? 吳晶晶
[作者簡介] 劉 坤(1979—),女,江西南昌人,南昌市松柏小學,小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教學。